摘要:日前,本田正式對外宣佈,海外版全新一代飛度(日本名JAZZ),將回歸傳統的物理按鍵,取消空調觸控面板等功能的設計。並表示:“空調或座椅加熱功能如果使用觸屏,必須要分神看着屏幕才能完成操作,不利於行車安全。

以前的汽車三大件:發動機、底盤、變速箱 ,現在車友歸納出了新的三大件:大空間、真皮大沙發、中控大彩電......

隨着手機、平板燈設備的逐漸普及,一塊大尺寸的觸控屏似乎成爲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備品”。爲了將用戶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車內,如今的汽車內飾中,屏幕大行其道。

大屏潮流下的“逆行者”

爲了迎合當下的消費者,前有特斯拉取消全部實體按鍵,換上大塊液晶屏,後有進入中國市場11年沒有實用觸控屏的奧迪A4L,換代後也裝上了觸控屏。

可以看出,換裝觸控屏一方面能夠彰顯科技企業屬性,突出車型的科技感,符合新能源定位;另一方面,實體按鍵的取消減少了開模成本,有利於爲資金緊張的新能源車企節流開源。

可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車企都贊成這一做法,並且已經有零星的“逆行者”開始出現

日前,本田正式對外宣佈,海外版全新一代飛度(日本名JAZZ),將回歸傳統的物理按鍵,取消空調觸控面板等功能的設計。不僅如此,國內萬衆期待的2020款飛度也將沿用海外設計,取消觸控空調按鍵。

據本田飛度相關負責人Takeki Tanaka所說,這樣的做法主要是爲了避免車輛行駛期間車載功能干擾到駕駛員。並表示:“空調或座椅加熱功能如果使用觸屏,必須要分神看着屏幕才能完成操作,不利於行車安全。此次迴歸物理按鍵,就是爲了用戶操作的同時,也能儘量減少分神。”

無獨有偶,同樣考慮到行車安全性,同爲日本車企的馬自達,也在去年7月份表示,未來馬自達所有新款車型將全面取消大尺寸觸控屏,只保留一個小尺寸顯示屏呈現車輛重要信息。

可以看到,這些“逆行”的車企們,取消大尺寸液晶屏的主要原因是出於安全考慮,這並不是不謀而合,而是事出有因。

英國道路安全推廣組織(IAMRoadSmart)近期發佈了一項研究報告,在駕駛過程當中操作大屏幕時,其交通風險比起酒駕還要嚴重,因爲駕駛必須分心注意屏幕狀況,,這在瞬息萬變的交通意外發生時,是極其不利的。

PS:數據顯示,行車途中對緊急情況發生時的平均反應最低限度:酒駕需要額外12%的反應時間、免提通話是27%、發短信是35%,而使用內置系統則達到了53-57%,比正常反應時間多出了近1.6倍。

爲什麼做出反應的只有日系車企?

我想,這和日本的國情息息相關,日本消費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所以企業很注重生產出更加人性化的產品。

例如不會讓嘴沾到酸奶的勺子、更適合手握的水杯、可自行封口的零食袋等一系列操作:

此外,日本廠家對消費者的也秉承着一絲不苟、極其負責的態度,簡單看一下咖啡壺和DVD的使用說明書,就可略知一二。

正因爲如此,雖然大屏幕設計是當下設計的潮流,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嘗試和探索過後,本田和馬自達最終選擇對這樣的內飾設計方式,保留自己的意見。

那麼,車載屏幕是否真的有必要?

隨着車輛配置愈加豐富,每一個功能單獨設定一個按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對內飾美觀也有着巨大的挑戰。不過,綜合安全性考慮,大屏幕甚至全屏幕出現的時機並沒有非常適合當下,因爲車內屏幕成爲獨當一面的存在,需要至少兩個前提中的一個:

第一,屏幕內可以集成諸多豐富的功能,但要擁有極其靈敏、識別度極高的語音功能。

不僅僅要滿足簡單的開閉窗、空調等簡易功能,更要可以完成連續語音識別,細緻到可以通過語音單獨打開某一個APP中,任何一個細項,同時反應速度也要十分迅速,這樣即可以完成操作的同時,減少分散注意力的時間。

第二,屏幕使用起來系統要反應迅速,手勢操作至少要達到手機水平。

就這兩點來看,現下的車載系統都還沒有足夠成熟的技術支撐。

目前,市面在售的車型上到百萬,下到幾萬級別車型,都在宣揚自己的中控屏幕功能、地圖、操作等等科技含量有多先進,可相信大部分人坐進車內進行導航等操作時,還是會掏出手機,而不是第一時間想到使用中控屏幕。

另外,大尺寸屏幕倘若成本有限,材質或處理存在問題,屏幕反光對行駛安全性影響不小。再有細節控用戶,拒絕指紋收集,採用磨砂貼膜處理,使亮度傳感器調節出來的屏幕亮度產生偏差,對可視性有着一定的影響,同樣會對行車安全產生威脅。

不過話說回來,科技水平的發展日新月異,誰也無法預測多年之後車載屏幕發展的具體樣式,但既然問題已經出現,相信對應的解決辦法也已經在來的路上。

人總要帶着對未來的憧憬活着,小編覺得未來有可能能達到的車載屏幕技術是這樣的:自行腦補阿湯哥《碟中諜4》中經典的寶馬i8畫面....

最後的最後,想問你們,觸控和實體按鍵,更喜歡哪一種?


瞭解更多資訊請下載易車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