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春是清朝康熙年間著名將領,又名彭春,棟鄂氏,滿洲正紅旗人,何和禮四世孫。何和禮是後金開國五大臣,因爲創業有功,娶長公主東果格格,死後被追封爲一等公。

何和禮有四個兒子,何爾本、哲爾本、蘇布遞襲,至袞布,彭春是哲爾本的兒子。清順治九年襲封,開始了自己的戎馬生涯。

到了康熙年間的時候,彭春因爲“性資忠勇,器識弘通”惡被康熙皇帝倚重,稱之爲國家“干城之選”。康熙十五年,彭春加太子太保銜,授正紅旗蒙古副都統,協助都統分掌滿、蒙、漢二十四旗之政令。

康熙朝,三位異姓藩王已經成了清朝的大患,他們長期盤踞在封地,從中央財政處求得銀錢用於壯大己方軍力,對朝廷造成了威脅。康熙帝早就有扯藩之心,後來在解決掉鰲拜,自己親政之後,便開始着手撤藩之事。

康熙帝撤藩之意傳到三藩之後,以平西王吳三桂爲首的三藩,起兵反清,三藩之亂爆發。戰亂爆發之時,彭春率軍南下鎮壓叛亂,戰功卓著。

康熙二十一年的時候,中俄邊境屢有間隙,俄國對中國的國土虎視眈眈,常常越過邊境,擅自佔領中國土地。彭春那個時候,與郎坦一起率兵至黑龍江覘羅剎形勢,得康熙帝賜御用裘服、弓矢。等到回京之後,康熙帝命寧古塔將軍巴海、副都統薩布素,建木城於黑龍江、呼瑪爾,調取所部兵一千五百人往駐焉,而彭春則被提爲正紅旗滿洲副都統。

康熙二十四年的時候,已經初步完成了對俄作戰的準備。加之當時的黑龍江將軍,對俄國侵佔佔領的雅克薩進行了初步的清繳,碉堡外的守軍被清空,雅克薩成爲了一座孤城,因此朝廷準備開始對俄作戰。

出兵在即,康熙帝言:“兵兇戰危,朕以仁治天下,素不嗜殺。以我兵馬精強,器械堅利,羅剎勢不能敵,必獻地歸誠。爾時勿殺一人,俾還故土,宣朕柔遠至意。”彭春統兵與郎坦一併發動對俄戰役,也就是李氏上著名的雅克薩戰役。

此戰清軍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沙俄將額裏克舍勢蹙乞降、旋釋俘毀城而歸。對俄的壓制,使得沙俄政府不得不派使者前往投降,與清軍簽訂中國第一份對外平等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是中國領土。

康熙二十九年的時候,厄魯特與喀爾喀構釁,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任命朋春爲都統蘇努參贊軍務,跟隨裕親王福全爲撫遠大將軍,出邊剿噶爾丹。

彭春當時爲左翼,與諸君共同抗擊叛軍,後大破叛軍於烏闌布通。噶爾丹僞乞和,夜自大磧山遁走。清軍班師回朝之後,“部議朋春坐奪官,上命寬之,降級留任。”所謂“坐奪官”,實際上說的時候當時作戰之時,護衛驍騎18名戰死,而彭春卻未收斂這些戰死軍士的骸骨,因此被交由刑部議罪,但是康熙帝考慮到彭春以前的功績,因此寬恕了他的罪責,只處以“降級留任”的處罰。

康熙三十八年,彭春因病被解職,沒有多久便去世了。彭春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增壽,改襲三等公的爵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