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穎日前與馮紹峯結婚時指發佈兩個字「官宣」。(取材自微博)

今年5月,有人上傳了一段上海民警街頭執法的視頻。被網民稱爲「教科書式執法」 視頻截圖

流行語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從流行語中可以窺見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咬文嚼字》刊物3日發佈2018年十大流行語,包括「錦鯉」、「店小二」、「教科書式」、「官宣」、「確認過眼神」等入選。綜觀這些流行語,可看出除「命運共同體」是政經類語詞外,其他都是普通語詞,並未出現類似「打call」這樣的爆款,也有網友認爲個別詞彙比較小衆。

爲什麼普通語詞火爆程度較前幾年下降?中新網引述《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的說法稱,主要爲交流工具有了變化,從微博變成微信。「微博是個相對開放的平臺,大家都可以上去發言。而微信強調隱私保護,相對封閉,交流一般限於好友,因此有不少顧慮,難以充分發揮語言智慧。」

而源於社會公共事件的語詞相對減少,原因在於社會治理體系相對完善,突發公共事件相對減少,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也相對成熟。因此如「躲貓貓」、「反正我信了」、「釣魚」等語詞相對減少。

黃安靖還說,網友越來越成熟,發言越來越理性,文明度也在不斷提高,非理性、不文明的語詞,也在不斷減少。

據悉,《咬文嚼字》選擇十大流行語非常看重語言學和社會學的價值。比如,「官宣」、「槓精」、「佛系」都是漢語中的新結構,「退羣」、「巨嬰」、「錦鯉」、「店小二」雖然是舊詞,但其流行語義是嶄新的。另外,「確認過眼神」、「教科書式」則是漢語的新用法。

「緊扣時代特徵,正確反映民情民意,弘揚積極健康的社會價值觀,是我們評選年度流行語堅持的社會學原則。」他說。

比如,「店小二」的流行,說明在全面深化改革過中,政府部門、領導幹部服務企業、服務基層的作風獲得了社會高度認同。

「教科書式」一詞受關注,是民衆對規範執法的肯定,也是民衆對規範執法的期待;「退羣」的流行,說明民衆對國際重大事件的關注。

「錦鯉」的流行,反映了新時代民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巨嬰」、「槓精」的流行,反映了民衆的正確價值觀,對負面事件,對不理性行爲的反思與批判。

對於爲何大熱「C位出道」沒有入選,黃安靖表示,「C位出道」已進入15條的備選名單,最後落選是因爲字母C,「顯得不夠『純潔』」。

錦鯉成爲好運象徵。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