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7月到2018年8月,在過去的14年裏,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從企業的經營狀況、資產、設備設施、管理及服務、人員素質和信息化水平六個方面,十六至十八個指標及項目,按照規範、標準流程對物流企業開展了綜合評估。

共發佈過二十六批A級物流企業名單,各A級物流企業共產生6254家。

據悉,A級物流企業評估流程分爲自檢→申請→初審→現場評估→審定→通告→授牌七個環節。其中,申請3A級以上(含3A)的物流企業,一般由地方評估辦進行預審,推薦給中物聯評估辦,由中物聯評估辦進行初審。申請2A級以下(含2A)的物流企業,由地方評估辦直接進行初審。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對於獲得A級物流企業認定的企業會有資金和政策的扶植,有的直接給予資金獎勵,有的給予稅收、融資、土地、用水、用電、用氣等優惠,有的給予交通通行便利,有的給予設備購置補助等等。

A 級物流企業有運輸型、倉儲型、綜合服務型三種類型,分別劃分爲 A、 AA、AAA、AAAA、AAAAA 五個等級,AAAAA 級爲最高級。每年分兩個批次通告,上、下半年各一批。

以參選評估綜合服務型5A級物流企業爲例,參與評估的物流企業年物流營業收入不得低於16.5億元,並且企業營業時間5年以上。在資產上參與評估的物流企業資產總額不得低於5.5億,資產負債率不高於75%。在設施設備上參與評估的物流企業需擁有不低於10萬㎡的自有/租用倉儲,不低於1500輛(或總載重量7500噸)的自由/租用貨運車輛,以及在企業市場覆蓋範圍內不低於50個運營網點。

14年時間裏,各A級物流企業評選共發佈過二十六批,共產生6254家企業,其中5A級物流企業299家,4A級1988家,3A級2916家,2A級986家,A級65家。

從地域分佈來看,浙江、江蘇、湖北、福建、山東、廣東、湖南等省份的各A級物流企業最多,分佈是883家、695家、599家、449家、442家、427家、294家,其中數量最多的浙江、江蘇、湖北分別佔總量的14%、11%和9.6%。

從數據來看,我們看到了什麼?

1、5A物流企業佔比極低。截至2018年8月,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評估的各A級物流企業共6254家,但代表我國物流業發展最高水平的5A級物流企業僅299家,只佔4.8%,如果分母換成上十萬的物流企業,比例更是小之又小了。

這反映出物流行業企業數量雖然多,但優秀的物流企業依然很少。目前我國物流行業入門規模都很小,入行門檻低(租個檔口、買輛車、再有幾個客戶就是一家專線企業),但隨着物流企業整合步伐加快,物流公司正在往綜合型的物流公司發展,市場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高。比如快遞行業經過幾年的發展,CR8目前已超80%,中小快遞要麼被兼併收購,要麼退出市場,還有一部分避開與龍頭直面競爭轉而去做其他細分市場。

2、從5A級物流企業的省份以及自治區的分佈來看,企業裏以山東、廣東、北京、上海、江蘇五個地區居多,反映出優秀的物流企業大多集中在沿海經濟較發達的地區,而物流產業比較落後的地區大多集中在西部(甘肅、西藏、雲南等)。另外表明我國物流發展具有較強的區域特徵,體現出東強西弱的格局,東西差距還是比較大。

3、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佔比較高(佔85%),以大中型國有企業居多。但從最新幾批名單來看,也湧現一批優秀的民營物流企業入圍,比如菜鳥、京東物流、順豐、跨越、怡亞通、心怡、則一、百世、安能、天地匯、圓通、中通、準時達等。

一方面反映出我國物流企業從傳統單一的只提供運輸、倉儲、商貿和貨代物流服務向現代綜合性物流企業轉型明顯。另一方面民營物流企業在最近幾年發展勢頭明顯,行業內多種創新模式正在湧現,比如通過加盟式快速實現網絡化並取得成本優勢;區域小霸王聯合專線聯盟快速發展;基於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打造的供應鏈生態圈;以“單元化智能快件箱”爲核心打造的高效率運輸體系;通過信用管理、供應鏈重塑去打通鏈接產業鏈的互聯網平臺......

最後,附上第一批至第二十六批5A級物流企業名單,如需獲取完整的“第一批到第二十六批A級(含A級-5A級)物流企業名單”,可點擊閱讀原文下載!

作者 | 小周伯通

來源 | 物流沙龍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