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末年,有一个人赶上了晚晴科举的末班车,22岁考中举人,后来又获得了知县的职位,直至升任为吉林民政司(从二品高官)。1908年,慈禧太后还曾在颐和园召见韩国钧,嘉勉他说:“汝居官甚好,以后好为国家出力。”辛亥革命后,他历任北洋政府江苏民政长、安徽巡按使、江苏省长并一度兼任督军。抗战爆发后,他拥护国共合作,积极调处新四军与国民党韩德勤顽军之间的矛盾,支持新四军东进抗战,为新四军开辟苏中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因拒绝汪伪邀其出任江苏省伪省长,受到软禁和监视,忧愤交加病逝。这个传奇的人物就是韩国钧。

他是中国近代史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政坛不倒翁,民族气节受人尊敬

综观韩国钧一生,从晚清能臣到北洋政府的封疆大吏,从国民政府的地方名绅再到抗战时期的抗战楷模,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下面,就从韩国钧的早年经历、仕宦历程、退隐生活及抗战事迹等方面介绍一下这位传奇人物。

他是中国近代史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政坛不倒翁,民族气节受人尊敬

早年经历:韩国钧,字紫石,亦字止石,晚号止叟,1857年3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县海安镇的一个破落酒商兼小地主的家庭。韩国钧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韩家的三小子日后会成为晚清名臣,北洋政府的封疆大吏,他的名字竟然和“苏北大贤”“地方耆宿”“抗战楷模”等联系在一起。

韩国钧九岁丧父,十二岁丧母,幸赖其守寡的二姑母收养并供其读书。韩国钧于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次年开始,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历经十年,先后四次赴京城参加会试,结果都无功而返。从举人到进士的一步之遥,对韩国钧来说,却是难如上青天。光绪六年(1880年),韩国钧“二月赴京,应会试落第。五月从海道南旋,旋入房师知如皋县事刘梅荪先生幕,任教读”。由此开始入知县幕,韩国钧的幕府生涯主要有两个时期:一是知县幕府时期;二是学使幕府时期。这长达十余年的幕府生涯,既是韩国钧的官场见习期,也是韩国钧人生关键的历练期。

他是中国近代史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政坛不倒翁,民族气节受人尊敬

仕宦历程:清朝中后期规定三科以上会试不中的举人,挑取其中一等以知县用,二等以教职用,俗称大挑。韩国钧符合大挑一等知县用的条件,但实际上还要有一个或长或短的等待时间,才可能有机会授予实缺。光绪十八年(1892年),“由河督奉新许仙屏振祎甄别改分河南归地方候补。”韩国钧复挑河工,归河督管辖,故由河督甄别。时任河督许振祎,甄别韩国钧,归河南候补,即是候补知县。从获得以大挑一等以知县用的资格,到候补知县,韩国钧等了三年。

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韩国钧奉调河南南阳府镇平县任知县,这是从候补正式“转正”,成为大清王朝的正七品官员。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韩国钧先后在河南南阳府的镇平县、开封府的祥符县、怀庆府的武陟县、归德府的永城县、卫辉府的浚县任知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十二日,韩国钧奉旨赴京引见,并以道员归河南补用。三月赴开封出任河北矿务局总办兼交涉局会办(和正四品的道员平级),实现了难得的“跨府称道”。

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韩国钧一直出任河北矿务局总办兼交涉局会办之职。由于韩国钧在河北矿务局总办兼交涉局会办任内,交涉得体,政绩卓著,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河南巡抚陈夔龙奏派韩国钧东渡日本考察农、工、商、矿等实业事务,前后历时三个月。考察回国后,韩国钧似乎身价陡增,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韩国钧奉委陆军参谋处兼矿政调查局总办。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十二日,因受赵尔巽赏识,由开封起行赴奉,受委充交涉局兼开埠局局长,又农工商局副局长、农工商部箚派奉天商务议员等职。但短短三个月后,因赵尔巽出任四川总督,韩国钧回豫省后,仍充豫省参谋处总办、交涉局会办又兼营务处总办等职。

他是中国近代史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政坛不倒翁,民族气节受人尊敬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五月二十九日,韩国钧进京觐见。据韩国钧年谱记载:“九月十五日召见于颐和园仁寿殿,慈禧太后询问广东情形,有无瘴气,又云汝居官甚好,以后好为国家出力,奉旨仍以道员发往广东并交军机处存记。”宣统元年(1909年)七月,韩国钧奉旨受委奉天交涉司使。

宣统三年七月,韩国钧奉调吉林民政司,并奉赏头品顶戴。按宣统三年官制,民政司使己是政府从二品大员了。仅一两个月后,就爆发了武昌起义。面对突如其来的革命,韩国钧釆取了静观其变的做法。在他的竭力劝导下,吉林维持原状,平稳过渡到民国。

1912年12月13曰,袁世凯政府电令允准韩国钧开缺,并令韩国钧到京待命。1913年1月16日,韩国钧正式卸任吉林民政司职。9月,北京的袁世凯政府特任韩国钧为江苏民政长。1922年再掌苏政,任江苏省省长。两掌苏政期间,韩国钧积极恢复市面,医治战争创伤,先贷款于柴米各铺,继发贷于布业及各商店,总计20余万元,又与教育司长商议,先恢复初高等学校。韩国钧委托地方土绅,详细调查,兵灾损失计有1500万元。

他是中国近代史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政坛不倒翁,民族气节受人尊敬

退隐生活:后来,韩国钧辞官回了归里。退隐后的韩国钧并未恬于颐养。他热心衷于地方的许多新兴事业。他视察了海安电灯厂、通俗教育馆、泰源盐垦公司,并资助创办了泰县端本女校。他从1919年开始,经历10余年,编订皇皇巨著《海陵丛刻》,其主要部分均在第二次卸任后完成。他搜集考订,详征博引,精心编纂,倾注了生命最后的光华。《海安丛刻》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庞杂、涉及各方面知识的地方文史丛书,集宋、元、明、清16家著述,共23种、67册,为后人研究苏北海陵地方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他是中国近代史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政坛不倒翁,民族气节受人尊敬

抗战事迹:“九一八”事变以后,韩国钧一直关注着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七七”事变后,韩国钧极力主张抗日。后来韩国钧出面召集苏北各界知名人士参加海安召开的联合抗日座谈会。随后,又在曲塘召开了“苏北抗战和平会议”,韩国钧、李明扬主持了会议。此后,韩国钧为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动员各界民众团结抗日,扩充地方武装,做了大量工作。后来更是痛斥敌伪的威逼利诱,拒绝出任伪江苏省省长。但最终韩国钧遭到敌伪势力的武装软禁,一病不起,不久后85岁的韩国钧去世。陈毅将军听说韩国钧死讯后,挥笔写下了《闻韩紫翁陷敌不屈而死,诗以赞之》七律一首,表达哀思。治丧期间,各方都派出代表,共同料理他的丧事。真是备极哀荣,实为罕见。

韩国钧的一生,历经晚清到民国、历经北洋政府到国民政府,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政治人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