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梁小龍、陳觀泰、泰迪羅賓、陳惠敏、羅莽、邵音音、顧冠忠、這7位加起來超過400歲的舊日巨星,見招拆招的70年代打鬥風格、濃厚的新藝城喜劇風格、“萬里長城永不倒”、等似曾相識的臺詞,一切的一切都彷彿叫人回到了那個僅屬於二十年前的錄像廳年代。熟悉70、80年代邵氏片的人,應該知道,三十年前,這部電影隨便單拉出一個老人就是香港票房的座上賓,當年的港片鼎盛之時又何其風光。

在金像獎頒獎之前,著名雜誌《TIMEOUT》香港版剛剛評選出“一百大香港電影”。在這份跨越73年的片單上,既涵蓋了蔡楚生、朱石麟等香港電影先驅,也有邵氏時期的黃梅調、武俠片,電懋時期的時裝片,早期粵語片,新浪潮諸將的力作以及八九十年代直到新世紀那些耳熟能詳的作品,最早的電影則要追溯到1939年蔡楚生那部《孤島天堂》。它與香港電影雙週刊評選的“20世紀百佳香港電影”(重合60部)以及內地《看電影》雜誌評選的“百年百大香港電影”(重合66部)一樣,都是影迷們瞭解香港電影的最佳觀影指南。

影史上最偉大的香港電影TOP100-100《打擂臺》

這既是一部能引起包括我在內的某個年齡段的人美好回憶的電影,又是一部比較的香港電影,但是,它絕對不適合所有的人去看,也註定不會有太好的票房,更不太可能成爲經典。

對於太多人,看到《打擂臺》演員名單的時候並不是很清楚那些名字意味着什麼,只是瞅着那張全家福上的一張張臉覺得很熟悉,更有甚者看着風格古樸的海報以爲這是一部經典香港武俠片的翻拍。

故作劃傷的閃回場景、70年代邵氏風格的片頭、幾十年不變的圍村。

梁小龍、陳觀泰、泰迪羅賓、陳惠敏、羅莽、邵音音、顧冠忠、這7位加起來超過400歲的舊日巨星,見招拆招的70年代打鬥風格、濃厚的新藝城喜劇風格、“萬里長城永不倒”、等似曾相識的臺詞,一切的一切都彷彿叫人回到了那個僅屬於二十年前的錄像廳年代。

知道這個片子在拍的時候,以爲是曾經1983年黃志強導的翻拍片,等看到預告片才發現,原來是譚廣源編劇林家棟製片,加上泰迪羅賓,陳觀泰,梁小龍幾個老戲骨,在那裏風聲水起,於是就鎖定了這個片子非看不可。

混搭的劇情發展得相當的平鋪直述,由衰男收樓員黃又南代表地產商收購土地拉開序幕,引出了大隱於世的功夫高手和遠離塵世的茶樓。

茶樓裏隱藏着夕日的武館,大師就睡在茶樓裏,還有三十年的風乾臘鴨和舊照片,不離不棄卻身殘志堅的徒弟和早已銀絲的情人。

本以爲電影會笑料不斷,但梁小龍和陳觀泰二人在開場除了幾場打戲,兩人都是一臉正氣。

當泰迪羅賓甦醒之後,電影開始“笑果”不斷,而且引人發笑的頻率相當的高。

特別是泰迪耍太極那個氣場十足,不愧是喜劇泰斗。泰迪羅賓與幾位老演員連訣出演成了影響最光芒四射的篇章。

黃又南身着“北京大學”的T恤接受泰迪羅賓的訓練,

還有泰迪羅賓親手在T恤上書寫穹勁的“勁”字,實在太鬼馬。

更有一場梁小龍、陳觀泰、黃又南脫了褲子在海邊奔跑的場景,他們把屁股對向了鏡頭,那是他們玩得興起自己即興而爲的場景,雖然是老演員,但還是一羣老小孩。

1988年 衆徒弟在香港海洋酒樓 宴開100席 給師傅于占元 過80大壽 左起元俊,元彪,元庭,元華,元德,元奎,元斌,元龍,元寶,元泰,元麟 中間

對於本片的武戲,動作指導元德在動作設計上沒有運用特技CG效果,而呈現一對多,一對一,實實在在具有真實性的武打動作場面,真誠的向70、80年代邵氏動作片致敬。

不得不提的是羅莽、陳觀泰兩段武戲和梁小龍VS黃海濤的結尾壓軸戲。

在茶樓夜戰時,陳觀泰不敵羅莽一羣人,但招式打得大開大合,剛猛有力,虎虎生威;而在巷戰中,陳觀泰大發神威打敗羅莽。這場打戲是專門爲陳觀泰量身定做,雖然打彎的鋼管是用塑料管代替的,但打的還是他最擅長的“大聖劈掛”。“勁”道十足。

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人懂這個‘飛踢’的意義在哪?

(這個陳真的飛腿,有3個人踢過,李小龍,梁小龍,甄子丹,本來還有一個人可以踢,但沒踢,這個人叫李連杰。)

梁小龍VS李海濤這一戰是腿功,拳怕少壯這話一點不假,但直到打到地上仍未放棄。而梁小龍招牌式的凌厲必殺腳,確實是六十花甲親自上陣,讓人又想起了當年精武英雄,如今雄風尤在。火雲邪神確實了得,當得上老而彌堅四個字。

看着這些年華老去的人,現在雖然幾多紅妝黃花老,一張張老臉,但依然能勾起對邵氏功夫片的回憶。

熟悉70、80年代邵氏片的人,應該知道,三十年前,這部電影隨便單拉出一個老人就是香港票房的座上賓,當年的港片鼎盛之時又何其風光。

泰迪羅賓,香港樂壇組合的開山級人物,Teddy Robin and the Playboys是當時頂尖的樂隊。早在1980年出演鬼馬智多星裏的羅賓探長,就已奠定了香港喜劇泰斗地位。

陳觀泰,這位邵氏的老臣子, 曾在東南亞國術擂臺賽上獲得輕重量級冠軍,有大聖劈掛門高手之稱,香港著名具有真功夫的武打電影演員之一。在《打擂臺》一片中飾演的阿成,也是取名於1974年《成記茶樓》和1975年《大哥成》裏飾演的角色大哥成,這一角色之名。八十年代初,他的產量亦有十多部,其中1983年的《楊過與小龍女》,與當時極受歡迎的青春偶像張國榮及翁靜晶合作。

邵音音——她是天涯整容失敗帖子的常客,但在《打擂臺》中她着旗袍,化淡妝,卻只能教我看到氣度和韻味。她拿這最佳女配,確是實至名歸。

梁小龍自然更不用說,《打擂臺》影片的主題曲《Fight to win》改編自電視劇《霍元甲》粵語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並加入了rap。影片更多次出現了《萬里長城永不倒》的副歌部分。

影片中,可以看到人們心中懷念的東西,收樓員懷念他的獎牌,陳觀泰、梁小龍懷念他們的師傅,泰迪羅賓懷念着風乾的臘鴨玉佩還有他的嘔心歷血的武館,就連太極羅生死之後,桌上擺的也是陳泰觀,梁小龍,邵音音年輕時的照片,而賈曉晨,懷念的是這兩個對他有救命之恩的叔叔。

正如《青青》裏說:少年時,懷念的是得不到的,長大了懷念的是得到過的。

2010年開始,港片懷舊之風席捲而來,先有平實淡雅的月滿軒尼詩,再是曾志偉集邵氏電影和TVB之衆演員的《72家租客》向《72家房客》致敬。

黃百鳴的《花田喜事2010》劇本改編自粵劇經典《鳳閣恩仇未了情》。

羅啓銳、張婉婷《風月神偷》兩大基本橋段來自粵語殘片最經典的“門不當戶不對”和“絕症 ”,七月爾東生導的《槍王之王》更是大有延續2000年羅志良導哥哥演的《槍王》經典之作。(注:本段部分摘錄魏君子 江湖外史之港片殘卷)

世道變了,再不是彼時羅新門當道的場景,武道?誰還在意?陳惠敏說,早不是拳頭打出位的年代了。變得連香港人自己都有點不大習慣,片中兩次出現的細節——禁菸,規矩多了,城市越來越文明與進步,可惜有好多溫情脈脈的東西卻被一掃而空。

周潤發在《喋血雙雄》裏惆悵的對曾江漫漫而談:

不是拳腳打天下的年代。“武”這個字,都被軟蛋和玩弄文字的人拆成了“止戈”,你怎麼還能指望江湖還是那個江湖?忠義也早變成了紙上文章。

所以,拳怕少壯,梁小龍打不贏那個年輕拳師。拳師,也打不贏梁小龍。梁小龍朝着空氣揮拳,然後他笑了,熱淚盈眶。

從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出很多東西,我們爲何要活的那麼“圓滑”和“現實”?這些東西或許可以讓我們風光人前,但又能爲這個時代創造出什麼東西?人生真正的意義不是粉飾出來給人看的,而是自己一拳一拳挨出來和打出來的!

最後,分享個故事給大家:

1981年的一個金曲頒獎晚會上,一個訓練班剛出來的小子負責站在臺邊扶着每一位嘉賓上臺。其中一位嘉賓是泰迪羅賓,他見他外貌俊朗於是特意到後臺邀他爲自己公司的新片試鏡。最終那小子沒有成功出演男主角,卻藉此開始了自己的電影之路。那個小子叫劉德華,那部電影是他的第一部電影《彩雲曲》。三十年後2011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幾經沉浮的泰迪羅賓終於在人生的第66個年頭得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個金像獎。他憑藉着當年那小子投資的電影《打擂臺》衆望所歸的將獎項收入囊中!人生真的很奇妙,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是在千絲萬縷的牽扯着每個人的命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