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民俗專家指出,除了郊遊踏青,古代清明節民間還有打鞦韆、插柳、射柳、蹴鞠(踢球)、鬥雞等多種有趣的民俗活動。有民俗學者稱,古代的清明節,除了有祭奠逝者的悲傷,還有萬衆踏青、郊遊、戴柳、射柳、鬥雞、放風箏、打鞦韆、蹴鞠(踢球)等種種歡樂,可以說既是斷魂之日,也是快樂嬉戲之日。

(原標題:古人如何過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曆書》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爲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節,既是節氣又是重要的祭祀節日。提起清明節,相信很多人腦海中會很有畫面感地浮現出一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似乎給清明節繪了一筆傷感的基調,但是隨後的“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給人呈現了一幅生動的鄉土人情畫卷,哀而不傷,豁然開朗。

清明作爲節日是爲紀念、作爲節氣卻是有很多風俗習慣。有民俗學者稱,古代的清明節,除了有祭奠逝者的悲傷,還有萬衆踏青、郊遊、戴柳、射柳、鬥雞、放風箏、打鞦韆、蹴鞠(踢球)等種種歡樂,可以說既是斷魂之日,也是快樂嬉戲之日。下面請您跟小編一起從繪畫作品中看看古代清明節是什麼景象。

從繪畫作品中看看古代清明節是什麼景象

《中國古代風俗百圖·唐·內宴冷餐》 王弘力繪

“御賜冷食滿宮樓,魚龍彩旗四面稠。千官盡醉猶教坐,歸來月上金殿頭。”

寒食

清明之日禁菸火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遲。

我們知道,清明節又叫寒食節。清明前後,各地都有不少特色的寒食習俗。清明和寒食有什麼樣的歷史淵源?有民俗學者認爲,清明節與寒食節的關係演變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是毫無關聯階段。隋唐之前,“清明節”僅僅是指區分季節交替和農事運作的二十四節令之一,寒食節的主要項目是家家禁菸喫冷食,而且時間是在寒冷的隆冬季節。

二是相互交融階段。隋唐五代時期,寒食節的時間確定在冬至後的“一百五”日之時,僅先於清明節一兩日,而且增加了“寒食上墓、漸已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的內容。宋元金遼時期,寒食節主要活動項目由禁菸喫冷食、掃墓逐漸向踏青等娛樂活動轉化,這時的寒食節活動有時被稱作“寒食”,有時則稱“清明”,寒食節與清明節處在“你中有我”“相互混用”的時期。

第三,清明節逐漸取代寒食節的階段。隨着時間的推移,由於寒食節中主要項目——禁菸冷食,逐漸被淡化,寒食節逐漸開始被清明節取代。到清代,寒食節流行的一些項目已不再普及,而民間掃墓與官家祭壇及皇家祭陵成爲節日的活動主項目。這一時期,“寒食”名稱儘管在一些文獻、方誌和文人作品中還不時出現,但“清明”稱謂成爲主流說法。

民俗學者張君認爲,縱觀這兩個節日的演變軌跡可以發現,寒食節式微的時候,清明節就從一個單純農事節氣上升爲一個大的節日,這說明清明節的產生,是借用了寒食節的節期,寒食僅先於清明一兩日,因而很自然地便被後者借用了。這種借用的文化基礎是人們世世代代傳承、積澱下來的對年節節期的習慣心理。

從繪畫作品中看看古代清明節是什麼景象

《中國古代風俗百圖·唐·祭掃》 王弘力繪

“寒食祭掃冢一堆,風吹曠野紙錢飛。黃泉不知生人淚,暮雨蕭蕭惆悵歸。”

祭祀

掃墓祭祖思先人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清明節掃墓祭祖已成爲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清明祭祀的參與者不僅有平頭百姓,還有君王大臣,大家都要祭拜先人亡魂。從唐朝開始,朝廷就給官員放假以便於歸鄉掃墓。據宋人吳自牧《夢粱錄》記載:每到清明節,“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車馬往來繁盛,填塞都門。宴於郊者,則就名園芳圃、奇花異木之處;宴於湖者,則彩舟畫舫款款撐駕,隨處行樂。此日又有龍舟可觀,都人不論貧富,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雖東京金明池未必如此之佳。歹帶酒貪歡,不覺日晚。紅霞映水,月掛柳梢,歌韻清圓,樂聲嘹亮,此時尚猶未絕。男跨雕鞍,女乘花轎,次第入城。又使童僕挑着木魚、龍船、花籃、鬧竿等物歸家,以饋親朋鄰里。杭城風俗,侈靡相尚,大抵如此。”

從繪畫作品中看看古代清明節是什麼景象

《中國古代風俗百圖·清·賣柳條》 王弘力繪

“清明一霎又今朝,聞得沿街賣柳條。相約比鄰諸姊妹,一枝斜插綠雲嬌。”

插柳

柳條青,雨濛濛

——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

清明節,我國民間有插柳習俗。專家介紹說,清明插柳習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曾介紹說,插柳的風俗,是爲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裏,活到哪裏,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中國人將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節。清明節正是百鬼出沒頻頻、索討多多的時節。受佛教的影響,觀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衆生,許多人便認爲柳條有驅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稱爲“鬼怖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寫道:“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便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另外一種說法是,此俗是爲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爲明志守節而焚身於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羣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羣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燬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爲“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後,羣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清明插柳戴柳成爲紀念介子推的一種象徵。

從繪畫作品中看看古代清明節是什麼景象

《中國古代風俗百圖·北朝·踏青》 王弘力繪

“北國三月沐春風,香車紛然樂踏青。遊人誰顧楊柳綠,競看佳麗映桃紅。”

踏青

踏青郊遊賞春光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雖然清明是一個追思先人的傳統節日,但其民俗文化內涵並非只此一項。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後,盡情地親近自然、到郊外踏青遊玩,是清明節俗的另一項重要活動。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舊時,清明時節的郊野之中,衆人春遊的場景是非常盛大熱鬧的,當時遊樂活動在清明節俗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差不多與祭祀平分秋色。

宋代詩人吳惟信則在《蘇堤清明即事》一詩中描述:“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同是宋代的詩人程顥更有《郊行即事》一詩:“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圍。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這些都證實了郊遊踏青已成爲古代百姓的清明節首選活動之一。

從繪畫作品中看看古代清明節是什麼景象

《中國古代風俗百圖·五代·盪鞦韆》 王弘力繪

“陽春女兒笑語喧,綠楊影裏盪鞦韆。身輕裙薄凌空舞,疑是嫦娥下九天。”

盪鞦韆

習俗多樣趣味足

——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竟出垂楊裏。

有民俗專家指出,除了郊遊踏青,古代清明節民間還有打鞦韆、插柳、射柳、蹴鞠(踢球)、鬥雞等多種有趣的民俗活動。唐代詩人王維《寒食城東即事》有“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竟出垂楊裏。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的句子,也說明清明節民間體育活動深入人心。

打鞦韆(盪鞦韆)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改爲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枝爲架,再栓上彩帶製成,後來逐步發展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據《荊楚歲時記》記載:“春時懸長繩於高木,士女衣彩服坐於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鞦韆。”唐代打鞦韆已經是很普遍的遊戲,並且成爲清明節習俗的重要內容。

由於清明打鞦韆隨處可見,元明清三代定清明節爲鞦韆節,皇宮裏也安設鞦韆供皇后、嬪妃、宮女們玩耍。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仍受大衆喜愛。

從繪畫作品中看看古代清明節是什麼景象

《中國古代風俗百圖·唐·走馬射箭》王弘力繪

“垂楊金堤翠幕連,健兒走馬射堂前。國家尚武多才俊,方顯干城諸英賢。”

射柳

走馬射箭

——鬥雞寒食下,走馬射堂前。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裏,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唐代詩人孟浩然作詩《上巳洛中寄王九迥》:“鬥雞寒食下,走馬射堂前。”體現了射箭是清明時節古人熱衷的項目。

從繪畫作品中看看古代清明節是什麼景象

《中國古代風俗百圖·明·放紙鳶》王弘力繪

“巧糊彩畫飛蹁躚,乘風起舞綠楊天。影馳碧空飄雙帶,又送紅燈到上邊。”

放風箏

風箏落在杏花枝

——豪家遊賞佔頭船,趁得風輕放紙鳶。

清明節前後,正是日頭正好,春風吹起之時,“忙趁東風放紙鳶”這個時候放風箏也是踏青之餘的一件樂事。人們會把藏了近乎一年的風箏拿出來迎風放起,任其高飛。風箏又稱紙鳶、紙鷂。相傳始於晚唐五代,一個叫李鄴的文人在紙鳶上拴了竹笛,微風吹動,嗡嗡有聲如箏,遂名“風箏”。在有些地區,人們把風箏放上藍天,然後剪斷牽線,任其隨風飛走,以此寓意祛穢祈福。

放風箏宜古宜今,到現在也是老少咸宜的娛樂活動,但是在現代的環境下放風箏時一定要選好地方,注意安全。

放風箏安全小貼士:

一是遠離淨空保護區。爲了飛機正常起降,民航部門劃定了航線淨空保護區。放風箏時,一定要遠離該區域,以免威脅航空安全,導致出現航班延誤等嚴重事件。

二是注意人身安全。現在的風箏線細且強韌,十分結實。試驗表明,在緊繃狀態下,其鋒利程度不亞於一把刀,能輕鬆地將黃瓜、香蕉、胡蘿蔔及肥皂等物品切斷或留下“傷口”。這些風箏線也極易對自身及周圍的人造成傷害。

三是遠離電力線路。根據《電力設施保護條例》,架空電力線路導線兩側各300米的區域內禁止放風箏。一旦風箏纏繞、懸掛在電力線路上,極易造成大面積停電等故障。

此外,放風箏還應避開鳥類棲息地。隨着製作工藝的進步,現在風箏可以飛到幾百米甚至上千米的高空。由於風箏線太細,一些鳥類看不到,很容易被割傷或是被纏繞,嚴重時可能會奪去鳥兒的生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