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而純淨的藍色,深得遊牧民族的喜愛。這可能與它們生活的環境有很大的關聯。騎馬遊牧除了草原的綠色,抬頭看到的就是一片藍天。滋養生命的溪流、湖泊同樣也是藍色。所以將生活的器物燒成藍色就變得順理成章。

想法可能早就萌生,只是困於技術的侷限。直到元朝人從西域發現並帶回了一種昂貴的青料,這個願望才變成了現實。由於燒製這種藍釉的青料非常昂貴,再加上要達到完美均勻的釉色效果非常困難,所以這類藍釉器物數量特別稀少。幾乎都是在宮廷貴族們的階層使用。

從已知少量傳世的元代藍釉器物中,我們可以大致按照裝飾工藝分爲三類:“藍釉”、“藍釉堆白”和“藍釉描金”。

元代 藍釉三足爐

繁昌縣博物館藏

元代 藍釉堆白龍紋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前兩類我們在前幾期都已經說過,今天就給大家介紹最後的這個“藍釉描金”。

【藍釉描金】

元代 藍釉描金月影梅紋碗

河北保定元代窖藏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論》中就曾提到元代“有青、黑色戧金者,多是酒壺、酒盞、甚可愛”。“青、黑戧金”指的就是“藍釉描金”,只是古今叫法不同。藍釉描金器物之所以名貴,除了燒製彩料難得,工藝繁複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藍釉描金是在已經燒好的藍釉器上,再進行描金裝飾。藍釉屬於高溫釉,需要先入窯高溫燒成,然後再二次入窯低溫烘烤金彩。兩次燒製費時費工,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這與宋代定窯、建窯等描金、描銀類器物工藝近似,只是釉色有所改變。

北宋 定窯醬釉描金花卉紋碗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金彩由於是釉上彩繪,加之金彩附着力很低,所以非常容易脫落,很難經歷數代而完美如新。目前元代藍釉描金器物保存完美者寥寥無幾。最知名的就是在1964年,河北保定元代窖藏中出土的藍釉描金花卉紋匜和小碗。

元代 藍釉描金花卉朵雲紋匜

河北保定元代窖藏出土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清以後藍釉描金習慣稱之“祭藍描金”。燒造逐漸變得普及。官窯、民窯以及外銷商品瓷裏都有祭藍描金的出現。

明弘治 祭藍描金牛紋雙系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大明會典》卷二百零一載:“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黃色,日壇赤色,月壇白色,行江西饒州府如式燒解。”以此判斷這件雙系罐應是弘治朝景德鎮官窯專門燒造的皇家祭祀用器。類似造型的器物還見於弘治朝的黃釉器,可相互佐證。

清乾隆 霽藍描金花卉紋蓋罐

觀復博物館藏

清光緒 祭藍描金龍紋賞瓶(一對)

煙臺市博物館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