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上海看浦东、百年上海看外滩、千年上海看七宝”,此说的七宝指的是七宝古镇,如今的七宝老街。它起于汉朝,发展于宋代,至明清时繁盛,迄今已有千年历史。

与众多经典的江南水乡古镇一样,七宝老街也坐落在一条小河的两岸,只是它今天不叫镇,仅以街相称。

沿河两岸修复得古色古香,富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店铺林立,茶馆密布,餐馆酒楼鳞次栉比,寺庙、乌蓬船全都有。围绕这条小河和河上的几个石桥,七宝老街由几纵几横的网格状的街道构成,建筑古朴典雅,俗称“小周庄”。

选择游七宝老街,原因很简单,来魔都很多次,却从未涉足此处。怪我以前误解了它,七宝老街已经成为众多游客到上海的旅行目的地之一,平时的周末往往游人扎堆。

14日与喻副局长同乘地铁9号线前往,七宝站出来就是商场,商场里有七宝老街的指示牌,上到地面拐个弯就到了。

七宝老街的得名源于民间流传的“七件宝”之说:飞来佛、氽来钟、金字莲花经、神树、金鸡、玉斧、玉筷。

飞来佛,传说由天上飞来,实际上是明万历年镇人徐泮募资筹铸(现于七宝寺庙内)。

氽来钟,系明永乐时七宝寺住持僧博洽筹建,传说从河面上漂来的。

金字莲花经,乃吴越王钱镠的妃子用金粉写的。

梓树,为千年古树,在原七宝教寺内。

金鸡则说镇北高泥墩下藏有七缸金八缸银,由金鸡守护,而所埋金银须由九子九媳之家方可挖掘。意为基业永存,九九归一。

而玉斧传说和建造蒲汇塘桥有关,建桥之初,难以合拱,众工匠无策之际,来一白发老者,顺手拿起桥边一肉店的一把斩肉之斧扔于桥下,垫着桥基,塘桥于是建成了。

玉筷,是皇帝赐给功臣的一双玉筷,能驱毒避邪,功臣将其藏于镇北蒋家桥之东堍桥柱内,后被人盗走,桥柱上仅遗留下一双筷印。

如今的七宝老街深巷多为宋代遗存,而老街两旁大多是二层楼的仿明清式建筑,红墙黑瓦,白木门窗,狭长的街面上铺着青砖石板,很有韵味,有点像城隍庙,但又有不同,也有人说它没有召稼楼好,佛系,佛系。

一进大门,就可以看见这块牌坊,虽然写着北宋遗存,但牌坊却是新的。牌楼里面是一处不大的空地,算是一个小广场吧,再往里走就进入老街了。

七宝老街是袖珍版的江南水乡,被河隔为两段,分为南、北两条街,人气也是相当火爆,商铺林立,晚上的古街更美,月色、小桥、流水、古宅……

我知道仅仅有飞檐翘角、江南烟雨根本吸引不了你们,好在南大街上全是小吃,一代代店主不断完善厨艺,使得美食有着同样深厚的历史积淀。各色美食吸引着游人的目光,刺激着你的味蕾,微风吹过,一阵阵香气幽幽地飘过来,不难解释这里贵的缘由了。

海棠糕、葱油饼、萝卜丝饼、踏饼、艾草青团……这些小吃是七宝老街上热销的产品,海棠糕的外形让人没吃就赏心悦目,刚出炉的海棠糕呈梅花形状,表面撒着糖,外面皮脆脆的,混合着浓浓的焦香,趁糖还没发硬,咬一口都能拉丝!

臭豆腐、肉串、粽子、扎蹄、七宝汤圆等样样都有,每一样都很好吃。别人家的汤圆都是论碗卖,七宝老街上的汤圆却是论个卖,因为个大,馅有芝麻的,有花生的还有荠菜、板栗、紫薯、菠萝……这么多陷,一次满足你所有的幻想。

炸到焦黄酥脆的臭豆腐,闻着奇臭无比,吃起来却特别香,油锅旁边还有辣酱、甜面酱以及香菜,可以自己DIY想要的味道。

龙袍蟹黄汤包在明、清时期已经享有盛誉,其皮薄如纸,吹弹即破,制作绝、形态美、吃法奇,每年菊黄蟹肥的时节,蟹黄汤包都会是江南吃货们迫不及待一饱口福的美味,内馅是蟹黄和蟹肉,汤汁为鲜美的鸡汤,配上多种调味品制成,晶莹的馅皮里裹着蟹肉,轻轻一戳饱满的汤包,喝一口汤,鲜得眉毛都要掉了,谁能挡得住这样的诱惑。

一路走一路逛,不用担心胃得不到满足,需要担心的是支付宝余额。在这条并不宽敞的街道上,比南京路步行街还挤,人虽多,但因在流动着,不妨碍你在街边的某家食店买上些看起来很诱人的食物。当然,眼下刚开街没多少人,我这是去年去的,明眼人是看得出的。

南大街上有担当的是天香楼、七宝老饭店,这两个吃喝的地方推出的都是颇具代表性的上海菜,盘盘馋死你不偿命,外在的店容店貎同样颜值高。

北大街上则是丝绸店、文房四宝店、古玩店居多,几乎所有代表江南市井风情的东西都有,一些店已由外地人转包,街上还不乏有意思的小景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买张联票慢慢看,也可单买门票(5-10元不等)参观。蟋蟀馆、老行当再现的是昔日上海的民俗风情,七宝戏园展演的是沪上地方戏曲,而微雕馆、书翰馆表现的是中国民间艺术与海派文化,张充仁纪念馆的西洋雕塑艺术更是诠释了海派精神对于外来文化介入时的宽容和理智。

老街还是值得一去的,闲情逸致去逛一下,小情侣去就更应景了。

中间的河上可以坐船一游,每人10元,虽然航程仅十多分钟,但也可略为感受一下水乡情调。七宝之一的玉斧,据说就是这蒲汇塘桥的桥基,在桥上拍照的人很多。

一河两街,最佳的观景位置在桥上,站在七宝塘桥上放眼望去,完全是一个袖珍版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酒旗临风,还是旧时模样,仿佛穿越到了清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