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正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經濟的增長方式從傳統的製造業、房地產業向戰略新興產業轉型。這些年我們華興控股集團,作爲一家產業投資控股集團,近年來我們除了投資旅遊文化、礦產能源和房地產等傳統產業外,也正在積極的拓展科技領域。比如我們成立了智能科技基金,深度佈局生物醫療和智能製造領域,尤其是在農業方面,我們在富硒功能農業和秸稈新材料產業上,這些年取得很大的突破,並且我們還聯合了中國化工集團化工總院正在開發環保農藥助劑。

  今天我們探討的主題是“科技成就未來”,因爲當前的經濟大背景下,科技不僅是資本關注的焦點,更是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

  首先,今年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貿易摩擦讓很多人突然意識到,原來我們在很多的前沿技術上還是落後於別人一步的,特別是在芯片等高端製造業上,還是被人卡着脖子的,也讓整個社會都重新認識到科技進步的重要性。第二,今年中國的經濟面臨更大的挑戰,對於投資機構來講,缺少能夠產生足夠回報的項目。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對科技的重視和需要更加明確,因爲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可以切實提高生產力水平和生產效率。

  回顧歷史,科技的進步是走出經濟衰退的強力引擎,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技術革命,每一次的科技革命都將推動新一輪的經濟繁榮。自從德國正式推出工業4.0戰略以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逐漸變成了人們的共識,主要以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機器人技術、虛擬現實、生物技術等爲主導,現在我們正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時間點,誰能抓住科技趨勢,誰就能致勝未來。

  過去2018年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新材料、科技金融、集成電路、生命科學逐漸的從創新層面走向應用層面,一批新興企業迅速成長爲獨角獸,體量龐大的成熟企業也早已在上述科技領域進行大規模投資。這些投資也讓企業家們收益很好,但同時大部分的新興科技產業在起步階段,不僅難以創造稅收和利潤,反而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政府補貼。

  目前,國內很多新興科技產業面臨投資規模巨大、回報週期長、政策變動頻繁等困境。對於投資機構來說,佈局最具成長性的科技產業,無疑是最重要的投資方略,但過去幾年的資本炒作造成了一些資產被過度追捧、估值過高,與此同時,在當下去槓桿的大背景下,又令投資機構更爲謹慎。

  新興科技產業有喜也有憂,這背後是企業家和投資者如何把握趨勢和選擇賽道的問題,資本+科技不是一個簡單的加法,如何將科技變爲驅動企業持續成長的引擎?對於企業家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