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新聞網(通訊員陶榮國 龍莉)“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18世紀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打過一個比方,他說,好習慣是在人的神經系統中存放的一大筆錢,一個人畢生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則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它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並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培養小學生的良好行爲習慣,是少年兒童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落實習總書記“爲誰培養人”的指示精神的具體體現。

黃梅縣第一小學十分重視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今年秋季,繼“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活動之後,接着圍繞“我最討厭的校園不良行爲”爲話題,組織全體學生參與討論,列舉出學生自己最討厭的“校園不文明行爲”。全體同學都踊躍參與,討論得非常熱烈。經過認真思考後,同學們紛紛列舉了自己最討厭的“同學身上的不良行爲”,政教處、少先大隊部組織人員對同學們的意見進行了仔細梳理,將不同的條目進行歸類,有將近二十條不一樣的同學們最討厭的“同學身上的不良行爲”。然後,選擇其中帶有普遍性的十條(亂扔垃圾;亂動別人的東西;上課喫喫喝喝;課間或體育課時亂衝亂撞、在操場上扔石子、瓶子等;上課時講小話、做小動作;把剩飯剩菜倒進廁所;高空拋物;以大欺小;不關燈、不關水龍頭;亂嘲笑他人身體缺陷。)利用晨會時間組織全體同學說一說,議一議,讓學生們自己回答:“面對我們討厭的不良行爲,我們自己該怎麼做?”要求人人都發表自己的看法。

這項活動,先由同學們自己列舉,再讓同學們對照自己列舉的“不良行爲”表明自己如何對待的態度,這樣的教育是深刻而富有實效的,反覆討論的過程中,同學們就會不由自主地反問自己:“我自己都討厭的不良行爲,我還能去做嗎?”毫無疑問,這樣的教育是真正觸及靈魂的,是能夠引人發自內心反省的。朗朗的書聲,暖人的話語,整潔的儀表,煥然一新的校園,這是如今黃梅一小校園的美麗畫面。這是良好行爲習慣養成教育在黃梅一小結出的碩果。

(編輯:張小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