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每 I 晚 I 八 I 点 I 与 I 您

相 I 约 I 家 I 在 I 黄 I 岛 

公鸡 来自家在黄岛 00:00 11:45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朋友在我面前显摆,说是刚收藏了一张“红公鸡”。他的话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兴趣,因为他告诉我,红公鸡不是鸡,而是民国时期中国银行发行的10元福建地名券,它见证了中国经济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

在我软磨硬泡之下,他终于答应让我一睹红公鸡的真容。看到之前,从朋友的话语里产生了很多关于红公鸡的联想,看到后我却有些失望。因为我反复玩赏,除了票面以红色基调为主以外,没有发现一点与红公鸡沾边的东西。

我把困惑告诉了我的朋友,朋友带有反问的语气说,公鸡有什么文化特点,我们不是有文化共识吗?坚挺,不认输,是公鸡的特点,也是红公鸡的特点。在那个政局动荡、金融危机频发的年代,当时国民政府发行的纸币不断贬值,而福建地名券不但顶住压力,维持币信,可以十足兑换银元,甚至当时还有很多人把它当做银元来储藏。人们以公鸡的形象来比喻它,也是对美好和安定的向往心态。

我自小生长在胶东农村,对于公鸡,可谓是司空见惯。生活中常见的公鸡,形体健美,色彩艳丽,自古以来就不乏有人喜欢它,不过一旦公鸡被赋予文化内涵,那一定是仪态万千:“惩恶蜈蚣金爪斗,暗黑无惧报光明”,在宋人梅尧臣的笔下,公鸡成了与黑恶势力斗争的勇士。“三声劲歌催人醒,梦里日子被我抛”,在明人唐寅那里,公鸡又成了生活的伴侣;“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同样是公鸡,到了朱元璋的那里,就有了横扫六合、气吞宇内的气势。

在古老的传说中,公鸡甚至和凤凰扯上了关系。在《山海经》中关于凤凰的描述是这样的: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按照《山海经》所说,如果凤凰只是一种传说,那么公鸡的形象就是这个传说的基础;如果凤凰是古代部落图腾,那么这个图腾的基础也是公鸡;即便在上古时候真的有一种叫做凤凰的鸟,那么这种鸟很有可能是鸡的近亲,只是比公鸡更漂亮一点而已。

在文化上,人们从来不吝惜给予公鸡美好的词汇和比喻。在民间传说中,鸡同样也是有着很重要地位。我年轻时就常听老人们说“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意思是说上帝创造万物时,每天造一物,从正月初一到初八,这八天分别创造了鸡狗猪羊牛马人谷,很显然,这个流传很广的传说中,第一个被上帝创造的物种就是鸡,所以民间也认为正月初一是鸡的生日,到正月初七才是人日。每个物种过生日这天,全社会都要表现出应有的尊重。比如正月初七这天,每个人都要时时提醒自己与人为善,不能与人争吵,小孩子做错了什么,也不能训斥他。

别看公鸡的文化地位这么高,我小时候却从来没感受到公鸡的神圣,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孩子们眼里的公鸡仅仅是美食的代称。对于养鸡人来说,公鸡,有很少几只就够了,而母鸡,则是多多益善。因为母鸡可以生蛋,而鸡蛋不但可以改善家里的伙食,还可以拿到门市部去换一些生活必需品。 

相比较而言,公鸡的作用就比较单调了,除了司晨报晓和传宗接代这种极少公鸡就能完成的任务,就剩下丰富人们的餐桌了。所以公鸡还没等完全长起来,主人就算计着逢年过节或者来了重要客人,用一盘公鸡肉来表示隆重了。那时候,看到家里小鸡群里的公鸡多,就心中暗喜,因为这意味着可以跟着大人们多打几次牙祭。

不过我听说公鸡除了司晨报晓和丰富餐桌之外,还有一个用处——斗鸡。有人说斗鸡是贵族的娱乐,也有人说,斗鸡是平民的游戏。我们家乡没有斗鸡的习惯,我也没看到过真正的斗鸡场景,所以我一直认为斗鸡离我们普通的农村生活很远。不过自小在农村长大,公鸡的好斗也确实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我觉得,一味好斗,也不见得是好事。

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经常嘲笑跟我同岁的邻居,因为一起玩耍的男孩子只有他还穿开裆裤。不过我们每次嘲笑他,他既不生气,也不思悔改,每天照旧穿着开裆裤跑出来跟我们一起玩。有一次我和他在外面玩,看着他的开裆裤,我都觉得不好意思,毕竟我当时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而他一点也不在乎,那男性的标志像一只大虫子一直在空气中摇晃。等我们玩儿累了,也饿了,他嚷着要回家吃点东西,还非拉着我一起去他家。

可一进他家大门,天井里一只芦花大公鸡扑过来对着那只在空气里摇晃的大虫子就啄。看来,大公鸡还真的以为那是一只大虫子了。只一下,他就疼得哭了起来,大公鸡好像意犹未尽,继续不停进攻。因为发生的太突然,我在旁边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道如何是好。

幸好他的妈妈在家,跑过来就把狂躁的大公鸡推了出去。大公鸡毫不示弱,转而扑扇着翅膀跳起来攻击它的女主人,被它的女主人一巴掌扇出去老远,大公鸡丝毫不气馁,也没做什么调整,就又一次“飞”起来扑向它的女主人,这一次邻居的妈妈没有客气,顺手抄起一根食指粗的棉槐条子,狠狠地抽了过去,大公鸡应声倒在地上,好长时间没站起来。缓了缓,它忽然爬起来落荒而逃。

大公鸡逃跑了,我的邻居却哭成了泪人。他伤得怎么样,我不知道,因为他母亲很快带他去了村卫生室。作为好朋友,我一直担心他以后能不能正常小便。虽然以后见面我没好意思问,不过从那以后我再没见他穿过开裆裤。上小学时我们在一个学校,一起上厕所时,我特别注意了一下,好像一切正常,应该没留下什么后遗症。一晃我们分别几十年了,前些天偶然碰到他,说起了我们的童年的趣事和这些年的经历,他告诉我,他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

文/作者

简介: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成员。

主播/潘龙

简介:中学教师,上泉朗诵社成员。有“驴”一般的品质:温顺也不乏暴躁,勤劳却又聪明的不明显,没权缺钱寡言,时常“技穷”,唯有“上下而求索”。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刘培蕊

校稿:刘培蕊

音频:薛喜梅

复审:静   秋

发布:刘培蕊

“家在黄岛”主编

更多有趣的

请戳一戳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投稿须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