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獅產崽時爲什麼要脫離獅羣?就怕有“熊孩子”和“蠢爸爸”

衆所周知,獅子是羣居性貓科動物,一羣獅子總是集羣生活,一起捕獵,一起玩耍,一起睡大覺,一起保護領地。一個獅羣中雄獅是經常會發生變化的,而獅羣中的母獅自出生直到死亡基本上都不會離開一個獅羣。但是,在一個“特殊的時期”,母獅會離開獅羣大約1個月的時間。

這個“特殊時期”就是指母獅產崽的時候。

那麼,母獅產崽的時候爲何要脫離獅羣的保護呢?留在獅羣中不是更安全嗎?

事實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這樣簡單。母獅這樣做,很大程度上是爲了躲避獅羣中的“熊孩子”和“蠢爸爸”。

在很多關於獅子的紀錄片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獅羣中的小獅子們常常在一起玩耍,練習滾撲撕咬的動作,看上去玩性十足;這些小獅子的母親並不相同,它們的體型也有一些差別,體型稍大一點兒的小獅子在玩耍的時候往往一不小心就把體型較小的小獅子欺負得嗷嗷亂叫(如下圖的情景)。如果母獅把剛生下來的幼崽丟到獅羣裏,幼崽的同父異母的哥哥姐姐們一定會找它們玩耍。這樣的結果是,不知道分寸的“熊孩子”很有可能會給細皮嫩肉的新生小獅子帶來致命的傷害。

那麼,“蠢爸爸”是怎麼回事兒呢?大家知道,雄獅是一種有“殺嬰行爲”的貓科動物,它們在入侵獅羣成爲獅羣的新首領後,往往會殺死前任雄獅的孩子。可是,雄獅也經常會犯糊塗,成爲“蠢爸爸”——有時雄獅會誤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其他雄獅的孩子給殺死,特別是和自己的孩子第一次見面的時候。

所以,爲了防止獅羣的“熊孩子”和“蠢爸爸”給新生幼崽帶來傷害,母獅在產崽的時候會脫離獅羣,獨自產崽、養崽。大約一個月後,幼崽的體型已經大了不少,身體也已不再那麼脆弱,母獅就會叼着幼崽來到獅羣裏。小獅子和爸爸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母獅子會在一旁看着,一旦雄獅犯傻要傷害小獅子,母獅就會立即阻止。由於小獅子已經壯實了不少,在和其他小獅子玩耍時,也不容易受到傷害了。

在小獅子長大的過程中,母獅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可是儘管如此,在非洲大草原上,能安然長到成年的獅子卻遠不到一半。能給小獅子帶來危險的動物主要有鬣狗、非洲野狗、其他獅羣的獅子、非洲野牛等。關於母獅產崽時爲什麼要脫離獅羣這個話題,你還有哪些瞭解呢?歡迎留言討論。(歡迎關注大貓來了,每天爲你分享有趣的貓科動物故事。原創作品,未經授權,抄襲必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