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龔清楊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在三眼井村,人們都喊他叫口哨劉。顧名思義,他姓劉,並且口哨吹得好。

屈指算來,口哨劉吹口哨已經有四十年的歷史了。那時,口哨劉才十來歲。一個夏天的夜晚,他和幾個小夥伴躡手躡腳地跑到河灘邊的西瓜地裏去偷西瓜。誰料,生產隊卻安排了村裏的老光棍丁瘸子在地裏支了一個棚子,專門看西瓜。西瓜偷不成了,他們正準備怏怏而歸時,瓜棚裏卻傳來了丁瘸子吹的口哨聲。幾個小夥伴對丁瘸子的口哨聲並沒有什麼感覺。然而,口哨劉卻被丁瘸子的口哨聲給迷得神魂顛倒。他彷彿看見了春天裏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神奇景觀……第二天,他特意用過年時的壓歲錢買了包好煙,然後跑到西瓜地裏,纏着讓丁瘸子教他吹口哨。

丁瘸子看在這包好煙的份上,就把吹口哨的技術一古腦地教給了他。

沒幾年,口哨劉的口哨就吹得像模像樣了。

口哨劉的老婆就是口哨劉用口哨聲吸引過來的。那時,口哨劉幾乎每晚都要溜到她家的後院處吹口哨。他的老婆納悶了:哪一個小夥的口哨吹得這麼好聽呢?於是,她就藉着月色出了門。口哨劉驟然間看到她之後,緊張得連口哨也不會吹了,滿面通紅地杵在哪裏。她問:“是你吹的口哨嗎?”他點頭承認了。她又說:“你吹得真好!我喜歡聽。”

結婚後,口哨劉的口哨吹得更歡了,幹活時吹,不幹活也吹,家裏家外都洋溢着歡快的口哨聲。就在一陣陣歡快的口哨聲,一對可愛的兒女先後呱呱落地了……

然而,又過了幾年,老婆卻突然不喜歡聽口哨了。每每聽到他吹口哨時,總是摔碟子摔碗的:“你看看人家根生,都蓋了二層的小洋樓。你呢,什麼出息都沒有。”“人家徐老大剛剛買了一輛小四輪,花了好幾萬,你呢,一天到晚只會吹口哨。”“別吹了行不行?你一吹口哨我的頭就痛,我快要被你的口哨聲給折磨死了……”

就這麼着,口哨劉像個被鋸了嘴的葫蘆一樣,不再吹口哨了。

有時在酒桌上,村裏人吆喝口哨劉吹上一段時,他總是把臉一板,說:“吹什麼吹呀?不吹了,我老婆說我再吹口哨就要跟我離婚。”

口哨劉雖然不吹口哨了,但,老婆的牢騷聲卻依然像打雷一樣轟轟隆隆的響。末了,老婆竟然跟一個鄰鄉人一起跑了。

此後,口哨劉再度吹起了口哨。所不同的是,以往,他吹的是那種歡快奔放的曲子,現在吹的卻是那種傷心欲絕的曲子。幾乎每天晚上,口哨劉都要吹口哨,聽的人都說,感覺像孟姜女哭長城一樣,聽着聽着就要抹眼淚。

再後來,隨着城市化的發展,口哨劉所在的三眼井村的房子和土地都被徵用了。口哨劉做夢也沒有想到,他那三間破舊的磚瓦房和三畝多地,竟然換來了三套房子。口哨劉自己住一套,租出去一套,還將一套房子賣了,一轉手,口哨劉的口袋裏就裝了四十多萬。窮了半輩子的口哨劉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也成了有錢人!

他每天無所事事。當然,他又重新吹起了口哨,有時吹歡快的,有時吹悲傷的。他覺得這就是生活吧。

口哨劉心裏牽掛着老婆,到處請人傳話,說自己現在有錢了,讓老婆回家跟他好生過日子。誰料,幾年過去了,老婆卻像是人間蒸發了一樣,壓根沒有音訊。

口哨劉才五十歲,還不算老,總不能一天到晚閒着吧。然而,他沒文化,沒技術,找工作還真不容易。末了,他找了一份清潔工的工作。

和別的清潔工人不一樣,口哨劉每次幹活時都吹着口哨,彷彿他不是在打掃衛生,而是在跳舞。

沒多久,他注意到,每次他吹口哨時,都有一個三十出頭的女人站在不遠處聽。

一天,這個女人走到他身邊,對他說:“我好喜歡聽你吹的口哨呀,我是你的粉絲。”

“粉絲?”口哨劉大惑不解,“粉絲是什麼意思?”

女人咯咯地笑着說:“粉絲就是說,我很祟拜你的意思。”

“我只是一個打掃衛生的,有什麼值得你祟拜的?”

“我太喜歡聽你的口哨聲了,我覺得這聲音實在是太美了。”

口哨劉覺得她的聲音真好聽,像樹上的烏叫一樣好聽。

接下來,兩個人就成了熟人。時間久了,口哨劉就瞭解到他的一些情況:她是鄰省人,今年三十二歲,經歷過一次失敗的婚姻……

再後來,他們雙雙牽着手,走進了民政局,領了結婚證。

婚後,這個女人就變着法子向他要錢,兩三個月時間,就要了二十多萬。

不管怎麼說,老牛啃嫩草,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老劉依然津津有味地吹着他的口哨。

然而,有那麼一天,幾個大蓋帽卻走進了家門,把他的“嫩草”給帶走了。

很快,水落石出了。原來,“嬾草”是一個詐騙團伙的一員。他們專門鎖定那些因拆遷而暴富的光棍漢人羣,利用假身份證、假戶口本,利用談戀愛或婚姻的名義,來詐騙錢財……

經歷了這次事件後,口哨劉就再也不吹口哨了。每次別人喊他口哨劉時,他就憤憤地說:“不要叫我口哨劉,喊我老劉!”

(圖片來自於網絡)

【作者簡介】龔清楊,湖北人,十年多來漂泊於溫州、東莞、西安等地。當過公務員、記者、講師、企業高管、個體老闆、自由撰稿人、健康管理師等。有詩歌、散文、小說等300餘篇(首)發表於《詩神》《詩歌報月刊》《今古傳奇》等報刊。已出版散文集、報告文學集四部。待出版文集《修心之旅》(散文集)、《底層生活·小小說精選》、《帶着兒子打工》(長篇小說)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