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孩子发音不正确的时候,遇到他说错的音,最好的纠正方法是“重铸”—— recast,而不是“纠正”——correct。那么在纠正发音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站在大镜子前面,看自己发各种音的嘴型、舌头的位置是否准确,从而慢慢纠正自己错误的发音。

妈咪读呀

孩子长到4岁半,有一个心病困扰我很久:那就是吐字发音。而小小费的老大难问题就是g音,他总是把它发成“e”。比如“大狗狗”他会读成“大偶偶”。我们曾多次纠正他,可惜收效甚微。导致小小费发音持续没有改善的几个原因,我总结了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是家里老人说方言,平时也说普通话,但是不标准,大多时候也说方言。因此可能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稍微受到了环境影响。

二是把错误发音当可爱。当他一开始发音不标准的时候,我们不仅没有第一时间纠正,甚至觉得很可爱。有一次孩子说一句话“狗狗爱吃藕”,他全部读成“藕藕爱吃藕”。姥姥笑得前仰后倒,还鼓励他“再说一遍”。在这样的“鼓励”中,孩子大概觉得g发不出来是一件很有趣甚至能让大人感到开心的事情。

由于懒惰,我和孩子爸爸偶尔纠正一下他,工作忙起来就没把这件事当做要紧的事情。不过事情渐渐不太对劲。最近学了半年的英语,每次遇到英语里的g,孩子就发不出来,三角形triangle,后面两个音节他只能发出“安额”,舌根音g始终不标准。导致老师半年来每次遇到g的单词都和他较劲半天。

发音不标准不管行不行?肯定不行。

姥爷痛心疾首:“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要赶紧纠正啊!”

虽然事不至于如此严重,但像以前那样视若罔闻肯定不行了。

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再不管就来不及了。

孩子语言的发展会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言语阶段,孩子出生后第1年属于言语期。

第二阶段:言语发生阶段,1-3岁均是。这个阶段特点是孩子的语言词汇大幅增加,很愿意表达、说话积极性超强。

第三阶段:3-6岁是能够全部掌握母语语音的年龄。

那么大多数幼儿发音不全会集中在这个阶段,而且随着年龄增大,发音不准的比例会降低。有统计数据表明,3-4岁发音不准的幼儿占总调查人数的19.82%,4-5岁占到14.37%,5-6岁占到总人数的8.56%。

也就是说,基本上到了6岁,孩子的发音就定型了。因此无论母语还是第二外语,很多人都选择在4岁多的时候开始系统学,能够让孩子说一口流利地到的语言。

那么,怎么纠正呢?

当孩子发音不正确的时候,遇到他说错的音,最好的纠正方法是“重铸”—— recast,而不是“纠正”——correct。

重铸,即不要马上当面否定孩子“你这个不对”,否则会打击孩子的语言积极性。举一个重铸的例子:

孩子:“好大一只偶熊!”

妈妈:“你的意思是,好大一只狗熊?是狗熊的狗吗?”事实证明,不断用重铸的方法,效果更好。

有一次小小费的g音实在太纠结,发不出来,我就利用录音机,把标准的读法重复地播给他听。收音机里读一遍“g”,再让孩子跟着读一句“g”,这样语音会慢慢纠正。

有的家长会说,我们家孩子不会老老实实坐那里听,我觉得这个好解决。每个孩子都挺争强好胜的,不妨对孩子说“我们来进行比赛”,说同样一句话,彼此挑出对方语言里的毛病。比赛当然只是一个方法,家长可以提前挑有g音的句子,先听标准读法,再让孩子读。通过对比、就能让孩子发现差距,孩子的拼音便会有积极进展。

很多家庭都会安穿衣镜,可以充分把大镜子利用起来。以前我自己学英语的时候,就对照着镜子看口型的位置是否准确。那么在纠正发音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站在大镜子前面,看自己发各种音的嘴型、舌头的位置是否准确,从而慢慢纠正自己错误的发音。

事实上,孩子发音不准确确实对成长非常不利。不仅会影响到社交场合的信息传递,最关键的问题是,发音不准、说话不清晰影响表达,容易被其他人嘲笑,挫伤自尊心,让孩子胆怯、自卑,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言,最终导致性格孤僻。因此,尽早关注这个话题,尽早纠正为好。通过上述的方法,小小费的g音也在努力地改进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