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控制欲强的父母会赶紧纠正,或者告诉孩子“赶紧换回来”。片子表达了一个主题:控制欲太强的父母,正把孩子变成傀儡。

妈咪读呀

01

周末,我带小小费出去晒太阳。进入初冬,阳光出乎意料地灿烂。道路两旁的银杏树,纷纷落下金黄的扇叶。经过前一夜大风,道路两旁积累了厚厚地一层金色叶浪。

小小费淘气,一下就蹦了上去。新买的鞋子就埋没在厚厚的叶子里,踩得沙沙响。我刚想要阻止他,告诉他别弄脏了鞋,想到一个词“控制欲”,赶紧提醒自己——随他去好了,让他做快乐的事情。

小小费如鱼得水一样,行走在金色叶浪里。叶子够厚,每走一步,都要踢开翻飞的叶片。“你好像在金色的大海里一样。”我说,同事,我真切地能感受到他的快乐,那么“恣意妄为”。如果要求严格的父母,或者家有老人,比如我家姥姥,下一秒肯定会把他拉回到马路上正常行走,“你的鞋是刚买的!”他们可能更在意这个。

做一个控制欲小一点的家长,很难。

最近,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动画短片,叫《继承者》(Inheritor),这是泰国一所大学的3名大学生制作的。片子不长,只有3分钟,但是画面以暗沉为主,全片0台词。看着看着,仿佛看到自己的童年。片子表达了一个主题:控制欲太强的父母,正把孩子变成傀儡。

一间屋子里,镜头闪过一张温馨的全家福。然后,照片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奖状、越来越多的奖状。

原本屋里有的玩具,也被拿走了,放上了新的奖杯。一个游戏机被合上盖子,一双手拿走了它……

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都没了,玩具、游戏消失殆尽,替换上硬邦邦的奖状和奖杯,角落里的男孩叹了口气。这时,男孩的眼光停留在一个小盒子上,上面写着“dream alan”,那里也许有小男孩的梦想吧,刚要打开盒子,父母的双手又拿走了它。

这一切都是小男孩希望的吗?当然不是,他渴望宇宙,想成为宇航员。而他的父母只想让他不停拿奖,最终男孩机械地完成着父母的希望。镜头拉远,出现惊悚的一幕,父母通过操控手中的丝线,把男孩变成了自己的傀儡。

更让人背脊一凉的,是男孩父母也是这样的长大的。他们只不过是继承了父母的“控制”而已。

02

何为控制欲?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控制欲,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对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个人在一定程度上的绝对支配,不允许意外或者是有其他差错,对于人来说指对她/他绝对的占有,思想上行为上都不允许有违背你的意思。

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想要控制住一些事物或其他人。通常内心有较强不安全感的人控制欲望也强烈一些,那些谨小慎微、追求完美、心里总不踏实的人更希望控制别人。控制欲强是内心恐惧的表现,也是极度没有安全感的表现,通过控制一些人或事物来给自己带来安全感。

对于当今的家长来说,控制欲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不确定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在未来成功赢得竞争,这份焦虑感往往让家长认为:自己需要时刻谋划着孩子前进的道路,以便于让孩子少走弯路。

这样做的劣势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孩子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在每做一件事之前都要询问家长的意见:他不敢做决定,变得优柔寡断。

我的大学同学蕾蕾,就有一个超级控制欲的母亲。每天,要和妈妈通一次电话。期末考试要按时汇报复习进度。即便细到买一件什么样的衣服,都需要母亲说“可以”,她才会买。等到她毕业工作,准备结婚时,她的妈妈会插手她的一切,包括结婚日期、请客桌数、婚房面积以及各种琐事。

最终,导致她的丈夫非常愤怒和反感。要不是两人感情很好,男方差点就悔婚了。

可能是她母亲渐渐意识到这样做的影响,选择稍微放手。结果蕾蕾自己反而不适应了,她已经养成了早请示晚汇报的习惯。先生教给她一笔钱,她一个星期就花光,根本没想过要理财——缺乏自控和生活自理能力,这部分本该自己养成的能力,一直被她妈妈代劳了。

03

前段时间有一部流行剧《小欢喜》,其中几位母亲里,最招人喜欢的一位妈妈是刘静。在季胜利和季扬扬紧张的关系中,刘静起了不少的缓和作用,而当英子面对巨大的压力时,刘静阿姨的从旁指引也无疑是英子人生中的一道温暖的光。

刘静就像冬日里一瓣温暖的橘子,是配着曲奇的热茶,是一位难得的好的母亲。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要做的,是当好把舵人,在关键时刻给予孩子辅导和提示。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那么就要学会放开手,别直接告诉孩子要怎么做。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和家长交流,引导他们做正确的事。

如果你是一个有控制欲的家长,或者你家里有控制欲较强的长辈,如何减轻控制欲?

重新认识和评价

控制欲来源于焦虑感,焦虑感增强了内心的控制欲。首先要重新认知教育这件事,告诉自己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只要在安全的环境下,给孩子去探索世界的权利。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嘛。接纳孩子在与世界交往过程中,展示出来的不足和缺点,不要人云亦云,让自己的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少讲道理、少啰嗦

如果一个人天天说“这不可以、那不行”,想必你自己也很苦恼和烦躁。与其跟孩子喋喋不休讲道理,不如让他们切身体验。我有一个朋友即使如此,有一次,她的孩子把鞋子穿反了。控制欲强的父母会赶紧纠正,或者告诉孩子“赶紧换回来”。这个朋友却说,不用唠叨,他自己穿反了鞋,他自己不舒服,发现不舒服,他自己就会换回来。讲那么多废话干什么?

把孩子视作独立个体

必须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拥有具有独立的思想。并不是说,自己生养了孩子,他就属于你。孩子不过是借助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年幼的他由父母抚养,总有一天要独立生存。到那时,你希望孩子可以展翅高飞,还是带着孱弱的翅膀,只能在地上爬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