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控制慾強的父母會趕緊糾正,或者告訴孩子“趕緊換回來”。片子表達了一個主題:控制慾太強的父母,正把孩子變成傀儡。

媽咪讀呀

01

週末,我帶小小費出去曬太陽。進入初冬,陽光出乎意料地燦爛。道路兩旁的銀杏樹,紛紛落下金黃的扇葉。經過前一夜大風,道路兩旁積累了厚厚地一層金色葉浪。

小小費淘氣,一下就蹦了上去。新買的鞋子就埋沒在厚厚的葉子裏,踩得沙沙響。我剛想要阻止他,告訴他別弄髒了鞋,想到一個詞“控制慾”,趕緊提醒自己——隨他去好了,讓他做快樂的事情。

小小費如魚得水一樣,行走在金色葉浪裏。葉子夠厚,每走一步,都要踢開翻飛的葉片。“你好像在金色的大海里一樣。”我說,同事,我真切地能感受到他的快樂,那麼“恣意妄爲”。如果要求嚴格的父母,或者家有老人,比如我家姥姥,下一秒肯定會把他拉回到馬路上正常行走,“你的鞋是剛買的!”他們可能更在意這個。

做一個控制慾小一點的家長,很難。

最近,看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動畫短片,叫《繼承者》(Inheritor),這是泰國一所大學的3名大學生製作的。片子不長,只有3分鐘,但是畫面以暗沉爲主,全片0臺詞。看着看着,彷彿看到自己的童年。片子表達了一個主題:控制慾太強的父母,正把孩子變成傀儡。

一間屋子裏,鏡頭閃過一張溫馨的全家福。然後,照片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獎狀、越來越多的獎狀。

原本屋裏有的玩具,也被拿走了,放上了新的獎盃。一個遊戲機被合上蓋子,一雙手拿走了它……

眼睜睜地看着這一切都沒了,玩具、遊戲消失殆盡,替換上硬邦邦的獎狀和獎盃,角落裏的男孩嘆了口氣。這時,男孩的眼光停留在一個小盒子上,上面寫着“dream alan”,那裏也許有小男孩的夢想吧,剛要打開盒子,父母的雙手又拿走了它。

這一切都是小男孩希望的嗎?當然不是,他渴望宇宙,想成爲宇航員。而他的父母只想讓他不停拿獎,最終男孩機械地完成着父母的希望。鏡頭拉遠,出現驚悚的一幕,父母通過操控手中的絲線,把男孩變成了自己的傀儡。

更讓人背脊一涼的,是男孩父母也是這樣的長大的。他們只不過是繼承了父母的“控制”而已。

02

何爲控制慾?百度百科的解釋是——控制慾,是一個心理學術語,是指對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個人在一定程度上的絕對支配,不允許意外或者是有其他差錯,對於人來說指對她/他絕對的佔有,思想上行爲上都不允許有違揹你的意思。

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想要控制住一些事物或其他人。通常內心有較強不安全感的人控制慾望也強烈一些,那些謹小慎微、追求完美、心裏總不踏實的人更希望控制別人。控制慾強是內心恐懼的表現,也是極度沒有安全感的表現,通過控制一些人或事物來給自己帶來安全感。

對於當今的家長來說,控制慾來源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不確定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在未來成功贏得競爭,這份焦慮感往往讓家長認爲:自己需要時刻謀劃着孩子前進的道路,以便於讓孩子少走彎路。

這樣做的劣勢也顯而易見。那就是孩子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在每做一件事之前都要詢問家長的意見:他不敢做決定,變得優柔寡斷。

我的大學同學蕾蕾,就有一個超級控制慾的母親。每天,要和媽媽通一次電話。期末考試要按時彙報複習進度。即便細到買一件什麼樣的衣服,都需要母親說“可以”,她纔會買。等到她畢業工作,準備結婚時,她的媽媽會插手她的一切,包括結婚日期、請客桌數、婚房面積以及各種瑣事。

最終,導致她的丈夫非常憤怒和反感。要不是兩人感情很好,男方差點就悔婚了。

可能是她母親漸漸意識到這樣做的影響,選擇稍微放手。結果蕾蕾自己反而不適應了,她已經養成了早請示晚彙報的習慣。先生教給她一筆錢,她一個星期就花光,根本沒想過要理財——缺乏自控和生活自理能力,這部分本該自己養成的能力,一直被她媽媽代勞了。

03

前段時間有一部流行劇《小歡喜》,其中幾位母親裏,最招人喜歡的一位媽媽是劉靜。在季勝利和季揚揚緊張的關係中,劉靜起了不少的緩和作用,而當英子面對巨大的壓力時,劉靜阿姨的從旁指引也無疑是英子人生中的一道溫暖的光。

劉靜就像冬日裏一瓣溫暖的橘子,是配着曲奇的熱茶,是一位難得的好的母親。

對於孩子來說,家長要做的,是當好把舵人,在關鍵時刻給予孩子輔導和提示。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那麼就要學會放開手,別直接告訴孩子要怎麼做。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鼓勵他們和家長交流,引導他們做正確的事。

如果你是一個有控制慾的家長,或者你家裏有控制慾較強的長輩,如何減輕控制慾?

重新認識和評價

控制慾來源於焦慮感,焦慮感增強了內心的控制慾。首先要重新認知教育這件事,告訴自己孩子犯錯並不可怕,只要在安全的環境下,給孩子去探索世界的權利。畢竟他還是個孩子嘛。接納孩子在與世界交往過程中,展示出來的不足和缺點,不要人云亦云,讓自己的評價體系更加完善。

少講道理、少囉嗦

如果一個人天天說“這不可以、那不行”,想必你自己也很苦惱和煩躁。與其跟孩子喋喋不休講道理,不如讓他們切身體驗。我有一個朋友即使如此,有一次,她的孩子把鞋子穿反了。控制慾強的父母會趕緊糾正,或者告訴孩子“趕緊換回來”。這個朋友卻說,不用嘮叨,他自己穿反了鞋,他自己不舒服,發現不舒服,他自己就會換回來。講那麼多廢話幹什麼?

把孩子視作獨立個體

必須明白: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擁有具有獨立的思想。並不是說,自己生養了孩子,他就屬於你。孩子不過是藉助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上。年幼的他由父母撫養,總有一天要獨立生存。到那時,你希望孩子可以展翅高飛,還是帶着孱弱的翅膀,只能在地上爬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