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证据开口、让犯罪现场说话?这名蜀黍有点牛!

有的警察冲锋陷阵

有的警察指挥交通

有的警察调解纠纷

还有的警察

面对一个个形形色色的犯罪现场时

他们总是在案发后的第一时间出现

最后一个离开

宁乡市公安局的张武

就是从事这样工作的民警

张武,今年31岁,从警7年,是一名从事刑事技侦工作的民警。自2015年以来,他大大小小出了600多次现场,用手中的工具,一遍又一遍的来回检查着犯罪现场。因为注重细节、算无遗策,张武被同事亲切的称作犯罪现场的“还原师”。

(图为张武在现场)

2016年以来,有两个外地人流窜到宁乡盗窃,先后作案数十起。今年4月30日,两人又在灰汤镇的一个村子,从两户村民家盗走了现金和首饰。

来到现场勘查的张武,找遍屋里屋外,也没有发现指向身份的痕迹和证据。他把范围扩大,来到离盗窃点约50米的一家商店,得知店主装了一个摄像头,对着门外的公路。

(网络图片)

反复观看摄像头拍摄的视频后,张武发现了两个可疑身影。通过技侦分析,串联出两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终于锁定了嫌疑人。

5月5日,在众人的努力下,犯罪嫌疑人被抓获,最终一举破获27起系列盗窃案。

正是因为逻辑推测和实际勘察的完美结合

让张武能通过现场的每一个蛛丝马迹

寻找破案的关键

虽不像冲锋陷阵般惊心动魄

也没有案件破获后的掌声与鲜花

但每一次

都是一场与犯罪嫌疑人的无声较量

2016年8月21日凌晨2时许,在宁乡市白马桥街道某小区地下车库的电梯间,熊某胸部被人捅伤,抢救无效后死亡。接警后张武和同事迅速赶到现场。

案发现场处于车库监控死角,案发时间又是凌晨,现场无目击证人,给案件的调查带来了极大挑战。初步的现场勘查及调查走访,并没有发现具备指向性的痕迹物证,案件侦破陷入僵局。

(网络图片)

“经过一番思考,结合现场血迹,推断犯罪嫌疑人并没有追杀被害人的过程,应该是遭遇式作案。”张武分析,犯罪嫌疑人对现场环境十分熟悉,极有可能事先踩点,而踩点时可能留下蛛丝马迹。

扩大搜索范围后,张武发现一处较为隐蔽且能观察到车库电梯口情况的地方。幸运的是,在该区域地面,张武提取到了关键的痕迹物证。

(网络图片)

通过检验比对,确认山西籍犯罪嫌疑人李某超具备重大作案嫌疑。后经跨省追捕,李某超被抓获归案,他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案件就此告破。

再天衣无缝的犯罪

也会在现场留下痕迹

再狡猾的嫌疑人

也终难逃法律的制裁

而他们不求丰功伟绩

只为还原案件真相

让死者“开口”、让证据“说话”

让犯罪无处遁形

他们就是现实版的“法证先锋”

——刑侦技术民警

致敬!

本期小编:饶 玲

编  审:魏   瑛

审核:贺任  冯胜

抖音号:nxga

宁乡交警微信公众号:nxjj2015

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