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税务局网站消息,国家税务总局2日发布关于严格按照5000元费用减除标准执行税收政策公告。公告指出,对于扣缴单位在今年10月1日(含)后发放工资薪金时,没有按照5000元费用减除标准扣除的,纳税人可向税务机关投诉

公告显示,近期,有纳税人反映,部分扣缴单位在10月份发放工资薪金时没有按照5000元/月费用减除标准扣除计税。为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让纳税人全面及时享受个人所得税改革红利,国家税务总局就有关事项发布此公告。

图据视觉中国

公告指出,根据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和有关规定,纳税人在今年10月1日(含)后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当适用5000元/月的费用减除标准。对于符合上述情形的,扣缴义务人要严格按照5000元/月费用减除标准代扣代缴税款,确保纳税人不打折扣地享受税改红利。

公告显示,对于纳税人2018年10月1日(含)后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如果扣缴义务人办理申报时将“税款所属月份”误选为“2018年9月”,导致未享受5000元/月的减除费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依法向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多缴的税款。

公告指出,对于扣缴单位在今年10月1日(含)后发放工资薪金时,没有按照5000元费用减除标准扣除的,纳税人可向税务机关投诉,投诉电话为12366,税务机关应当及时核实,并向扣缴单位做好宣传辅导,尽快给予解决,切实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结束意见征集

这四大焦点最受关注

今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结束公开征求意见。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是多少?减税力度有多大?哪类人最受益?“单身税”的解读成立吗?这四大焦点问题持续引发关注。

1、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是多少?

——6项支出可抵扣个税

此次个税改革,在将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的同时,还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很多人不理解增加6项专项附加扣除是什么意思。其实很简单,这意味着:以上6项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了,扣除之后你缴纳的个税将会变少,到手收入会增加。

工资条。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6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是多少?根据《征求意见稿》,

子女教育方面,每个子女每年定额扣除1.2万元;

继续教育方面,每年定额扣除3600元或4800元;

大病医疗方面,超过1.5万元的部分每年限额6万元据实扣除;

首套房贷款利息方面,每年按1.2万元标准定额扣除;

住房租金方面,根据不同城市标准定,最高每月定额扣除1200元;

赡养老人方面,每月按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2、减税力度有多大?

——月薪万元或能零缴税

按照上述标准来看,减税力度有多大呢?先来看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 = 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举个例子,已婚人士小李在北京上班,月收入1万元,“三险一金”专项扣除为2000元,每月租金4000元,有一子女上幼儿园,同时父母已经60多岁。

起征点为3500元的情况下,没有专项附加扣除,每月需缴纳345元个税;

起征点为5000元的情况下,没有专项附加扣除,每月需缴纳(10000-5000-2000)×3%=90元个税。

根据新政策,小李就可以享受住房租金1200元扣除、子女教育1000元扣除、赡养老人1000元扣除(跟姐姐分摊扣除额),所以,个税=(10000-5000-2000-1200-1000-1000)×3%=0元。

也就是,在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后,月薪万元,可能每月交税为0了!

3、哪类人最受益?

——家庭负担越重的人享受扣除多

在此次个税改革前,工薪所得的扣除因素单一,主要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项目,但缺乏教育、赡养等专项附加扣除,没有考虑纳税人家庭负担,同样的收入水平下,对抚养人口较多的纳税人不公平。

图据视觉中国

也就是说,增加专项附加扣除考虑了个人负担的差异性,有利于税制公平。

在外界看来,按照现在的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家庭支出负担较重,上有老、下有小、有房贷的中年人最获利好。他们很大概率可以享受子女教育、首套房贷、赡养老人等多项专项附加扣除。

4、“单身税”的解读成立吗?

——和身份没有关系

不少网友将“专项附加扣除”解读为“单身税”,理由是单身人士不存在子女教育等支出,将会比已婚人士纳税更多。

事实上,这一解读并不成立。

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6项专项附加扣除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得到的。比如房租和房贷利息,这两项是只能取一项的,要么扣房租,要么扣房贷利息。

北京市东城区联合办税服务大厅。刘文曦 摄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认为,对于养育子女的家庭,因为负担重,对产生的支出适当给予扣除,是合理和应当的。

除此之外,一些其他的专项附加项目并没有区分单身还是已婚已育,像继续教育支出、大病支出、住房贷款、租房租金等项目,是每个纳税人都可能享受到的。

编辑/成欣芸

图文来源:中新网、新华社客户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