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計1367個字,閱讀大概需要5分鐘。

如果消費者購買的手機爆炸了,炸傷使用者,還送進醫院,這時手機商應該賠多少錢?想必是幾十倍於手機價值的一筆賠償。

那麼,如果類似的災難爆發在雲計算和數據領域,該賠多少倍?最近在雲計算平臺上,就出現了類似的爭議。

【騰訊雲遭遇鉅額索賠】

8月6日,騰訊雲用戶“前沿數控”平臺一塊操作系統雲盤,因受所在物理硬盤固件版本Bug導致的靜默錯誤,文件系統元數據損壞。

騰訊雲遭遇千萬索賠,是碰瓷還是合理索賠?

事故的嚴重性超過人們想象,前沿數控技術方面估計,這場事故可能成爲公司的一場災難:千萬元級的平臺數據全部丟失,包括經過長期推廣導流積累起來的精準註冊用戶以及內容數據,這瞬間將一家創業公司摧毀。

有過互聯網經驗的人士不禁會問 ,企業自己沒有數據備份麼?“前沿數控”有沒有備份,我們不知道,但對方搬出了騰訊雲的宣傳文案:

“雲服務器聲稱99.9999999%的數據可靠性,搭載了雲硬盤提供三副本存儲策略,也就是說只要把數據放在騰訊雲上,只有十億分之一出現數據丟失的可能性,另外還對數據提供了3個備份”。

騰訊雲遭遇千萬索賠,是碰瓷還是合理索賠?

既然雲端有三個備份,本地再備份,還有必要麼?

但事情正如墨菲定律一樣,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號稱可以三個備份的數據,最終卻不能恢復?號稱只有十億分之一的意外,可意外就這樣意外地發生了。

對於騰訊雲,只是一個用戶事故;對於前沿數控,則是一場“災難”。

【是碰瓷還是合理索賠】

雖說前沿數控聲稱是“災難”,但雙方對“災難”的認知,卻沒有取得共識。

前沿數控基於自身評估就此次故障對騰訊雲提出了高達11016000元(1101萬)的索賠要求,而騰訊方面只願意給出13.29萬的,二者相差達到83倍。騰訊願意賠償的金額,是雲平臺消費金額的37倍;而索賠金額則高達消費金額的492倍。

作爲平臺的騰訊雲,一方面強調,自身安全備份以外,同時,也按照行業慣例在相關協議中提醒用戶對自身重要數據,尤其是客戶信息、程序代碼、網頁素材等進行數據本地備份。但本次故障中,目前沒有任何本地備份數據可以用來恢復業務。騰訊雲履行了告知義務,但前沿數控絲毫沒有動作,在騰訊看來,前沿數控本身也有責任。

騰訊雲遭遇千萬索賠,是碰瓷還是合理索賠?

而騰訊雲後續處理事故的態度,也很難讓人滿意。

前沿數控方面反映,騰訊雲在給出一個讓無法接受的解決方案後就不再協商,基本保持沉默與不搭理。當準備通過網絡維權時,在與其工作人員溝通,騰訊雲方面沒有做出任何的回應。

【羣雄逐鹿雲計算 雲事故成行業之痛】

美國發動貿易戰以來,中美兩國交鋒已經數個回合,中興事件暴露了中國底層平臺與核心技術的缺乏,而作爲基礎服務的雲計算平臺再次成爲國內大企業的目標,華爲推出了AI智能雲平臺,百度也藉助AI突襲雲計算市場,京東更是憑藉在電商行業的影響力,迅速切入企業雲服務市場。

騰訊雲遭遇千萬索賠,是碰瓷還是合理索賠?

但大型雲服務平臺企業卻是故障連連。2018年六月底,阿里雲平臺控制檯訪問出現故障,後臺登錄不上,圖片服務也掛掉。好在受影響的業務短時間內就恢復了正常。在海外雲計算市場,亞馬遜的AWS故障,影響了上萬個網站。

在國內市場裏,阿里雲佔據半壁江山,騰訊、阿里、華爲、騰訊奮起直追,這場前沿數控的索賠,讓第二梯隊的騰訊雲有些措不及防。

近500倍的索賠金額,本身還有部分責任的前沿數控,顯然有碰瓷的嫌疑;但如果強硬態度應對,會被其他對手利用大肆炒作,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結語】

到底是故意碰瓷兒,還是嚴重的安全問題?面對500倍的高額索賠,我想,圈內人也很難判斷孰是孰非。面對這次危機,騰訊雲冷處理的方式,無非是讓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低調處理或許能讓騰訊雲度過此劫。

作爲在國內已經頗有影響力的平臺,騰訊雲和阿里雲的廣告宣傳文案,實在需要更爲謹慎些,動輒使用99.9%的穩定性,等爆炸性字眼,的確能夠吸引用戶,而一旦遭遇事故,就將自己置於尷尬的境地。

雲計算的路還很長,作爲IT業的基礎服務,要且行且紮實,且行且安全。

—END—

碧桂園事故的關鍵:不是笨而是賭

三板斧落空,小米這次IPO真的不成功麼?

同樣爆雷,極路由、斐訊的倒地姿勢爲毛雲泥之別?

崔永元馮小剛撕X幕後:中國電影業大變局

寶二爺郭宏才:我從李笑來錄音中學了不少

聚焦科技股投資、上市公司點評、跨境資產配置等新財經趨勢。每日一篇深度原創,用真正的互聯網思維解讀財經大事件。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我們努力讓您成爲理財的明白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