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少华,原名乐魁光,1904年出生在浙江镇海一个农民家庭。只读了几年私塾,就到一家五金厂做工,在上海他既学技术又学文化。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任上海市区机器工会宣传委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秋至1927年3月,他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任上海金属总工会宣传委员。1927年春,党组织派他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他成了有名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

1931年春天,乐少华回到了上海,在中共中央秘密机关工作。1932年3月被派往江西中央苏区,任军委直属队党总支书记;5月改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副政治委员;秋天,出任红三军团七军政治委员。1933年6月全军整编,他担任红三军团五师政治委员。

1933年11月,乐少华升任红七军团政治委员。1934年7月,中央军委最高“三人团”李德、周恩来、博古召见了红七军团领导寻淮洲、乐少华和粟裕(军团参谋长),命令以红七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部署经福建、浙江、江西最终挺进皖南的任务。1934年7月7日,乐少华和寻淮洲等人率领6000人的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一路攻城,兵临福州城下,给国民政府以巨大的震动,扩大了红军和共产党的影响。但军事上“左倾”冒险,准备不足,强攻福州失败。

1934年11月,抗日先遣队转入由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与红十军会合,奉命编为第十军团,军团长为刘畴西,乐少华还是担任政治委员,粟裕为参谋长,方志敏为军政委员会主席,继续担负抗日先遣队的任务。同年12月14日,部队在皖南战斗中失利,乐少华、刘英受伤,十九师师长寻淮洲牺牲。

1935年1月,抗日先遣队向闽浙赣根据地转移时,在江西德兴县遭敌伏击,先头部队千余人(包括受伤的乐少华)在粟裕的指挥下,突破封锁进入根据地。主力部队经过七昼夜顽强战斗,指战员大部分牺牲,方志敏、刘畴西被捕,后来英勇就义。乐少华回到根据地后不久,因伤势严重被秘密转送到上海治疗。

1936年8月,伤愈后的乐少华调到陕北保安,任军委直属政治处主任。1937年1月,他进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后任中央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在陈云、李富春的领导下工作。1942年任陕甘宁边区兵工厂厂长,从此走上领导我军军工工业的岗位,成为我军早期军工工业的主要领导人。

抗战胜利后,根据中央关于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乐少华来到鸡西,任鸡西军工办事处主任,负责东北的军工生产。1950年,他任东北工业部副部长兼军工局局长,领导下属的八一、五二等大型军工企业,研制武器装备,供给抗美援朝战争。由于在“三反”运动中受到错误批判,1952年1月15日,乐少华在寓所自杀身亡。1980年5月30日,中央对乐少华问题进行重新审查,决定恢复名誉,平反昭雪。

乐少华的夫人是浦代英,原名浦黛英,云南宣威人,是著名的投身革命的浦氏三姐妹之一。卢沟桥事变后,浦代英在祖国危亡之时,加入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奔赴延安。1937年10月在延安与乐少华结成革命伴侣。婚后生育有两个儿子。

长子乐黎男。乐黎男在哈军工读书时获悉父亲死亡的消息,郁郁寡欢,由此患上抑郁症,住进了精神病院,最后于1966年10月在昆明溺亡,时年27岁。是否因患精神病自尽溺亡?详情不明。

次子乐亚男。乐亚男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陕西阎良从事飞机研发工作,后来调到北京工作。从小寄养到乐少华家的乐美康,曾担任过航天科工集团23所副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在也已退休。

乐少华与浦氏三姐妹合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