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變化,很多植物都在慢慢消失中,不管是人爲還是大自然的洗禮,有些花草樹木越來越難見。在農村老一輩子的眼裏很懷念,曾經溫飽都是個大問題,窮人缺糧食,連樹皮都喫過,還有什麼能比得上解決生存的重要性。特殊的一種樹木,在糧食不足的年代,人們不要喫它的樹皮,只喫它的果實,人們稱爲櫟樹,果實名喚橡子。

危機感四伏的舊農村,基本上都會對求生意志比較頑強,能喫的東西不會輕易放過。記得小時候上山,大人們總是指着這樣的樹講過去,看到樹上和地上掉落的果實,全部都會撿回去當糧食。不管山上有多少此樹,一個秋天長達幾個月果子的成熟時期,全部被農民收集存在家中,以備不時之需,總比沒得喫餓肚子要強。

上山的路旁邊,那些很大棵的櫟樹全部不見了,只剩下新長出來的矮小樹,好懷念童年爬樹的情景。兒時玩伴,以樹爲樂,歡聲笑語嚇飛鳥兒,私闖鳥兒的家。站在樹上跺腳,下雨一般的果實掉落,小夥伴們拿着袋子裝滿後纔回家。現在不管是樹大樹小,果子多與少,根本就沒有人願意來收集果子,小孩子估計認識的沒有幾個了,再也沒有擾亂安靜的山林笑聲。

倒地的櫟樹,農民砍回去有其它用途。木質堅固又是抗腐性用材,樹皮、葉片、殼斗的提取物爲製革、印染和農業所需的材料,比如農用式具的木棍就是最佳選材。大小不限的櫟樹,秋天砍了燒成木炭供冬天取暖或生火用,煙少耐燒。櫟樹還可培養木耳、香菇和密環菌等多種食用菌。幾十年的老樹現在真的難尋,果樹生長週期緩慢,除了自然老化,人工的砍伐,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隨處可見。

櫟樹分佈較廣,品種也各不一樣,果實都有苦味,含澱粉較多,可用來製作橡酒、酒精、澱粉、橡油等,也可做飼料。農村人主要以火烤或炒着喫、洗出澱粉來製作豆腐或乾糧。果實新鮮品嚐是苦澀又發麻的味道,火烤或炒至出香味,纔可以食用,貪喫會容易結腸產生便祕的情況。曬乾的果實洗出來的澱粉,通過加工還是沒有什麼怪味,正常地食用。

只要認識櫟樹果實的人,除喫了更有趣的是玩。上學讀書是一心二用,貪玩是每個孩子童年的心聲。把果實當玩具那些年的回憶:一根小棍了插進果殼頭帽,一堆人趴在地上比誰轉得更快更長時間,技術好的一天能贏掉小夥伴好多果實,這就是農村孩子最愛玩的玩具與遊戲。農村的朋友,你們還會教現在的小孩子玩這種玩具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