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新闻记者 魏欢庆 武蕾/文 柏志勇 肖伟伟/图)深秋的宿迁,遍地金黄,硕果累累。

11月2日至3日上午,全市农业重大项目迎来一次“大阅兵”。市委书记张爱军,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昊带领相关市领导,各县(区)、市各功能区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全市各地现场观摩推进农业大项目。

重大项目“长”势喜人,“地标”农产品叫响全国,特色产业“筋骨”越发强壮……一天半的时间里,观摩团辗转三县四区,观摩13个项目,实地感受今年以来全市特色农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引建的新亮点、新进展和新变化。

因地制宜,“明”起产业特色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闻名全国的花木之乡沭阳县,积极调整花木种植结构,不断培育引进新品种,产业特色越来越明。

在沭阳的花木主产区新河镇,月季花开得正盛。走进3200亩的月季花基地,高低错落、品类纷繁的月季花让人目不暇接。这里的农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把电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新农民”。

帅气的直播小伙告诉张书记,一个月销售几十万单。

“来来来,宝宝们,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新型月季……”穿行基地,随处可见直播的花农。一位正在网络平台直播卖花的年轻小伙自豪地说:一个月正常销售几十万单,旺季时都卖到脱销。

“现在网络销售成了花农销售月季的主渠道。今年1到10月,全镇月季销售额达2.5亿元,带动周边3800余人就业。”新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截至目前,在新河镇花农的带动下,周边的扎下、庙头、龙庙、韩山等乡镇已经种植月季花7000 多亩,沭阳县月季总面积达1万余亩,年销售额达5亿元以上。

沭阳花木闻名遐迩,泗阳的食用菌产业也不甘示弱。

在江苏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内,一筐筐白若凝脂、体如纤玉的金针菇,刚下流水线输送带,就被工人分装,发往全国各地。

张书记听取生产销售情况汇报。

“我们公司集食用菌研发、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于一体,项目年产量超过3.6万吨,其中金针菇生产规模单体全国最大、产能位居全国前三位。”企业负责人介绍说。

在泗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像华绿生物这样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企业有十几家,目前园区已成为江苏乃至华东地区工厂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食用菌基地,并成功入围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阵。

深耕市场,“打”出优质品牌

发展现代农业,质量是保证,品牌是关键。

近年来,全市各地深耕市场,瞄准消费需求,推动特色农产品由“种得好”走向“卖得好”,从“默默无闻”到享誉市场。

“我们这里的芹菜,在苏南、上海等地供不应求。”2日下午,在罗圩乡上海外延蔬菜生产基地,农民们正在大棚里忙着收割捆扎芹菜,一捆捆绿油油的新鲜芹菜,即将发往苏州、上海等地。

该基地是全国18个上海外延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占地面积1050亩,实行从育苗、管理到销售的统一运作模式,主要生产芹菜、茄子等蔬菜。

张书记、王市长详细了解罗圩乡上海外延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管理、产销对接、为农服务等情况。

“生产全过程按照上海外延蔬菜生产基地标准统一生产管理,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控制,种出最优质的蔬菜。”基地负责人介绍说。

高品质的罗圩蔬菜,既获得了市场青睐,也赢得了专家赞赏。今年8月,“罗圩香茄”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成为宿城区首个获批的蔬菜类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品牌代表着品质,意味着价值。“我们培育的螃蟹,腿长个大,公蟹有1斤多的,母蟹最重超9两,平均都达6、7两。”在省淡水所泗洪蟹虾创新示范基地,工作人员正在展示他们的培育成果。

据了解,这个基地规划面积2000亩,主要发展大规格蟹养殖和河蟹良种培(繁)育。“该基地是江苏省最具科研含量与影响力的蟹虾苗种培(繁)育与养殖示范基地之一,将对泗洪现代渔业发展形成良好的示范引领效应。”泗洪县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已建成基地可年培育优质蟹种10万斤,年生产优质商品蟹10万斤,年销售收入预计1800万元以上。基地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培(繁)育优质蟹虾种28万斤,生产优质商品蟹虾26万斤。

龙头带动,“鼓”起群众腰包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发展现代农业,归根结底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

“大兴瓜蒌籽‘兴呱呱’,带领老百姓致富‘顶呱呱’。”在宿豫区大兴镇万亩瓜蒌产业园,一位当地村民笑着说道。令人惊叹的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大兴镇瓜蒌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目前,全镇瓜蒌种植面积达10700亩,在高效农业中占比达95.5%,形成了“两横三纵”的瓜蒌产业带,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记者了解到,在现有22个瓜蒌种植合作社基础上,大兴镇牵头成立振兴瓜蒌种植合作联社,引导全镇瓜蒌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镇有8个村居瓜蒌种植面积超过全村土地面积的50%,户均年增收约4500元。

在洋河新区郑楼镇,玫瑰铺起了芬芳富民路。郑楼玫瑰小镇是全省农业特色小镇之一,也是洋河新区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国家农业公园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目前,5000亩玫瑰产业区已初具景观效果,基地内五颜六色的玫瑰竞相开放,轻风过处,芳香宜人。

玫瑰精油、玫瑰露、玫瑰酒、玫瑰花茶……通过建立统一标准、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闭合产业链,小镇全面塑造“洋河玫瑰”品牌,富民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据了解,玫瑰亩产效益5000元左右,比传统种植收益增加3-5倍。目前该项目已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人均每月增收近2000元。此外,公司还以订单回购方式,引导带动周边6个村居种植玫瑰1200亩。

张书记向玫瑰小镇负责人了解玫瑰花产品的开发销售情况。

“下一步,我们将以基地为核心,通过种苗培育、科技扶持、订单回购等形式,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导周边群众种植玫瑰,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项目负责人说。

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开花,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一个个品牌的成功创建,让宿迁农产品越来越受市场青睐;一个个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让群众鼓起了腰包……放眼全市,各地紧紧围绕“项目增速强发展”的明确要求,坚定不移调结构,因地制宜创特色,提升质量创品牌,全力发挥“特色+品牌”双轮驱动效应,跑出了农业重大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