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盒馬鮮生,坊間爭議頗多。

有人說它成功了,以一己之力,掀起了各大互聯網大廠、商超的“新零售”熱,執業界之牛耳;有人說它失敗了,今年6月,盒馬鮮生崑山新城吾悅廣場店宣佈停業,這是盒馬鮮生“出道”以來的首次關店,而該店營業不足8個月。

成敗與否,每個人心中自有己論。不過若是將視線稍微往旁邊挪一挪,向大潤發看去,或許,盒馬鮮生是成功的。

盒馬鮮生更像是新零售的試驗田,而大潤發則像是應用者。近些年來,大潤發活得越來越像盒馬。“倒下”的盒馬

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9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商業模式與用戶畫像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鮮生市場規模突破千億元大關,增長率高達38.9%,而2019年市場規模更是高達1600億元。而2018年生鮮電商滲透率僅爲3%。

雖然看起來不錯,極具想象空間,但據中國農業生鮮電商發展論壇發佈的《2018年中國農產品電商發展報告》數據顯示,在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中,只有1%實現盈利,88%虧損,7%則是鉅額虧損。

越是風風火火,當潮水退去,越是備受關注,也越是難堪。

今年4月,美團的小象生鮮突然宣佈關閉江蘇常州的全部3家店面;

6月,盒馬鮮生崑山新城吾悅廣場店關店,也是盒馬首次關店;

7月,上海首家超級物種線下店宣佈關店。去年風頭無二的新零售集體遭遇了關店潮。在經歷了共享自行車的磨難之後,市場對此充滿擔憂。

實際上,對於盒馬鮮生等新零售過去的瘋狂擴張,市場對其盈利數據存有巨大的疑問。

但是,作爲一個新生事物還是需要長遠看待。而盒馬新零售概念的發起,對於傳統商超零售來說,互聯網的思路和經營模式更爲重要。“盒馬化”的大潤發

如果到大潤發超市去,消費者們會發現,大潤發多了許多新設備,有了許多新改變。

在這些新的改變中,最爲顯眼的便是自助結賬機。有對此留心的消費者不難發現,這些自主結賬機同盒馬鮮生的長得一模一樣。

實際上,不管是面子還是裏子,佇立於大潤發的自助結賬機就是盒馬的設備。午茶君曾在大潤發超市購物結賬過程中發現,自助結賬機的收款方顯示爲上海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並非大潤發。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上海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爲盒馬鮮生品牌旗下公司之一。

實際上,大潤發已屬於阿里系陣營之中。

去年11月,阿里以224億收購了商超老牌大潤發。屆時,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似乎成了業界眼中的落寞者:“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但時隔約一年,回首再看,大潤發成了新零售理念的應用者,而從其中得到了切實的好處。如果在大潤發購物的過程中,抬頭看,會發現,在天花板上,有盒馬的另一顯著特徵——懸掛物流鏈系統。

當有外賣或物流訂單時,店員會在貨架中取得商品,裝入購物袋中,以物流鏈將商品從貨架上,運送出大潤發。而這樣的物流鏈在新零售剛提出之時,無疑是盒馬的典型特徵之一。這一特徵如今在大潤發也能看到。

似乎大潤發正不斷的“盒馬化”。而這樣的不斷盒馬化,也爲大潤發帶來了切實的利益。

據報道,大潤發的上海楊浦店,每日單店線上銷量可達4000多單,而在雙休日的週末高峯時段,線上日銷可達6000多單。而該店每月線上銷售額高達700多萬。

同時,盒馬數字化的商超新零售思路,更是影響了商超的進貨,銷售全方面。將商品銷售數據數字化,能帶來的最大好處是無形的。正如此前阿里宣稱要發起新制造之時一樣,新零售的數字化經營,能將商品的銷售數據數字化,終而影響商超的進貨,銷售。

數字化最核心的好處是數據,無論是商品數據,還是消費者數據,比起能看到的自助結賬機、懸掛物流鏈來說,更具價值。

如今在回到文初的那個問題:盒馬鮮生是成是敗?

如果以逐漸“盒馬化”的大潤發來看,盒馬的成功是毫無疑問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