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时有位哥们请饭,约的馆子在一栋高楼里的四楼。这楼是一栋综合性的商业楼,就是那种把空间拆分出租给各种商家行商的楼宇。漓江出版社在四楼里租了一大片,开了个漓江书院,售卖本社出版的书,兼搞一些公共文化活动。书院旁边,就是这家馆子,其实我来过一次。去年到书院参加一个活动,出版社的朋友请我在此馆吃过一顿。记得还把点了没人吃的一盆子红米饭打包回去了,又是重蒸又是加鸡蛋炒,吃了足足两天。

据说最适合隐居的地方是闹市,来路大的隐者,都要藏在闹市中标榜身价。美食就像大德高人,虽然有人兴致勃勃地往乡村农家乐里去找,但真正的美食是潜藏在闹市里的。可这并不是说,在闹市里遇上的食物都是美食,尤其在高楼大厦里发掘出来的。通常来说,食物的美味指数和价格成正比例,但食物的成本也非常影响品质。在一些环节多花了成本,要么就是提价,要么就降低供给质量,没有第三条路好走。这种开设在高楼大厦的小馆子,食物定价就大受这个规律影响。这种馆子近年来如风起云涌,成为人们日常约饭的一个重要去处。但老实说,我到的很少,一听说在这等地方设宴,如无大的必要,定然拒绝。这是方便见面的地方,不是寻找美食的去处。

灯火昏黄的小店,太适应年轻人聚会了

自从人由猴子变来,人就习惯顺着平行方向移动,垂直方向的移动,是不得而已的痛苦选择。很简单,人在平地上走几里路往往不会觉得痛苦,但爬七八层以上的楼梯,多半会叫苦不堪。没有电梯的高楼,请人来作客都难请来。电梯的出现,虽然局部减轻了人类的痛苦,但改变不了根本的好恶。基于这个理论,开在高楼里的馆子,天然就带有反人性的性质。加上商业区的设置,就是故意要让人多走路多看他的商品,更加累人。我这晚上吃饭的馆子,直达电梯就很难找到,是一层层地坐扶梯上去的,一路拐弯一路骂娘。

我青少年时代逛街,是顺着街道闲走,看到那个商店有意思就钻进去。或者走到一处,一阵蛊惑人心的香味窜鼻而进,闻香寻去,找出源头,欣赏一番,如果囊中不空,就亲尝味道,帮人家试试熟了没有。印象中只有各地的官营百货商店,虽然高矮不同,但多是一幢本地最伟岸的楼房,是要沿楼梯拾级而上的,多是当地地标。我老家县城百货大楼两层,可以逛个把小时;南宁市是五层,够逛半天了。去百货商店,要专程而去,不能像寻常逛街那样,走到了就拐进来,百货大楼本身就是一个景点。

老百姓为房价逐年追高而绝望时,很多人并未意识到,和商品住宅一起被炒起来的,还有价格数倍于住宅价格的商铺。再蠢的地产商都知道,一个项目务必要多炮制商铺,才能大发横财。商人的信心到底有多大,如果不是亲自试过,任你想象力再丰富,无法想象出来。以前的商铺,多指商业街的临街门面。现在地产商的气魄大多了,动不动就圈块地,投入数十数百亿,建一栋数栋大楼,名为城市综合体,或租或售,大举招商,妄图把所有服务业形态,都在他这一方天地里一网打尽。高尚的称呼把这种商业单元叫作“商业地产”,也算是一种铺面,不过不是我们记忆中那种小里小气灯光昏黄的临街小店。

起这些高楼的地产巨子,都是古道热肠、急公好义的忠良之辈,希望为光顾的客人一站式地解决吃喝拉撒所有一条龙的问题。所以,占地很大,身架雄伟。人入其中,如同一滴尿拉进大海,无踪无影。购物、娱乐、吃喝甚至推拿按摩、焚香沐浴,只有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的。厕所旁边,就昂然开着一家网红美食店;洗浴中心紧挨着商务宾馆,随时供应钟点房。到这些地方逛,轻易能打发一天,但不能叫逛街,只能叫消费,直白地说叫送钱。这种商业形态的出现,当然很受九○后、○○后群体的欢迎,他们已被剥夺了穿街走巷的记忆,乐得一头扎入这种流水线一般的车间式消费场所。而且,他们是当今消费的主力群体,将引领经济的发展方向,他们的喜好就是商人追逐的动力。这种商业形式流行,不是没有原因,但有原因也不见得会引向一个愉快的结果。

传菜口上,挂着几个斗笠,虽说不清有什么意思,但看着却让人有所动心

老话说的“一铺养三代”,已经不灵。中国的房市有没有过剩不得而知,但凭感觉就能判断,所谓商业地产是早就烂市了。供应严重过剩,租金下跌,很多大型商业体的铺子、摊位租不出去,投资购买了铺子、摊子的业主,后悔不迭。不管是委托出租还是自己经营,都异常艰难。不挖空心思,很难坚持多久。

南宁最长最宏伟的民族大道边上,围绕着本市地标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就有一堆这种所谓综合体。对面是本地土豪早年建的航洋大厦,曾号称西南最大的单体建筑。往东是华润的万象城,几幢高楼围起的大商超。西北方向可以看到的,是国民公公的万达城。我去的馆子,在万象城还要东面的三祺广场,其实是一幢高楼,不是老太太跳舞的场所。旁边是东盟商务区,以东盟十国国名命名,分割成一块块,里面其实也是布满各种餐饮店。

如此巨型的牙签筒,有多少人见过

这顿饭的由来,有些古怪。我哥们小区里有位业主,在三祺广场开了个馆子,前几天突然在业主群里,晒了几张腊肉的图片。我那哥们嗜好此物,一见就拍大腿,决定请一次客。我在体制内工作过,有贪小便宜的毛病,蒙他一邀,也食指大动,答应捧场。

这家紧挨着书院开的馆子,装修得很有些情调——这是开在商业楼里的馆子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囿于场地、租金、安全等诸多因素,这种馆子占地不会很大,用火、排烟也较受限制,腾挪的空间小。而没有相当的食客基础支持,味道不会令人念念不忘。一句话,吃的是“眼球饭”,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博得人的注意,多是从两个方面来追求。首先是菜式的创新噱头,很多川菜馆、湘菜馆进驻这些楼宇,他们绝对能颠覆人对川菜、湘菜的认识;或者走西洋文化路子,以咖啡、烘焙、午茶之类的西方习俗营造诱惑。其次是场景的文化设置,或极其洋化,闻着像欧洲哪个地方的味道;或极其老土,川、湘菜馆用粗陶餐具、木桌条凳很常见。反正,菜的味道弄得让人久久怀念不容易,营造点假大空的文化场景倒不难。

小包间

我去的这个馆子,全店只有一间能坐七八个人的包间,桌子就是木头方桌,凳子是木制长条凳,墙上挂着不少菱形竹器和斗笠装饰,到处看似散乱但极有意地摆些乡村小物件。整个馆子里的灯光,并不明亮晃眼,而是暗到有些暧昧的暖色调,却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物件。看得出主人布景极为用心,乍看确有哪个乡间小馆的感觉。连装牙签的容器,也是一米多长的竹筒制成,往中间捏住,一倒牙签就出来,样子很像南方常见的水烟筒,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壮观的牙签筒。

这晚上,这馆子生意还不错,基本上每桌都坐满,有几桌还翻了台。去年我来时,只有我们几个人在小包间里喝酒作乐,连吃了什么我都想不起来了。不过,这晚上的菜倒是印象深刻,看来进步不小。开在楼宇的馆子,不思进取很快就会关张。

带皮小香牛汤

头一个上的,是一大碗带皮小香牛汤,既喝汤也吃肉。香牛是桂西北环江、巴马一带的小型肉用牛,肉质细嫩,往往带皮吃,吃起来口感层次非常丰富,肉皮耐嚼,肉质嫩滑。关键是这汤加了木姜子来做,木姜子也叫山胡椒,西南诸省市和湘、鄂、赣省均有,奇怪的是相邻的广西,仅有桂北偶尔可见。木姜子用来做鱼非常助兴,做带汤汁的肉菜也很给力,有一股强烈的异香,增鲜褪膻作用很强。一口汤下肚,一股刺激劲儿从鼻孔散出,渗透全身毛孔一般,让人一下轻松起来。除了我自己从西南带回来的山胡椒,这是我第一次在南宁吃到这味道。

熏鹅

第二个菜是熏鹅,忘了问店家怎么做的,有股湖南熏制腊肉的味道,尤其像腊鸡。但腊鸡的肉质是很坚实的,撕咬时要费些功夫。熏鹅的肉质却甚是嫩滑,轻轻一咬即可肉骨分离,带熏烤气息的香味十分引人。南方吃鹅花样不少,我老家就是养鹅吃鹅大县,年节时大家庭多要宰鹅,白切、生焖、炖卤、红烧是常见手法,吃起来肉多坚实。近几年南宁流行醉鹅,烹制时极善用酒,风味也甚佳。但吃这洋溢着人间烟火味道的熏鹅,我却是第一遭。

炒鸡筋

炒鸡筋,也是第一次吃。有道常见名菜叫掌中宝,是取鸡鸭掌爪中间一点儿脆肉做成,吃起来口感香脆,是下酒好菜。但这道炒鸡筋,却是抽取鸡腿上的筋,爆炒而成,吃着远较掌中宝更为香脆,嚼着感到咯吱咯吱地响,也是下酒良品。史上有道名菜西施舌,说是用鸡的舌头做成,某官员酷食,被人追问,一碟西施舌,要杀多少鸡。这碟鸡筋,要多少条鸡来贡献,我也不清楚。

炒尖椒

炒尖椒,和一般的虎皮青椒不同,这种小指般粗、大半支筷子长的尖椒,辣味很重。锅烧热后,不放油,先把尖椒下锅,用锅铲压着,焙出虎皮斑纹,再加油盐,入味后盛出。椒肉软糯,咸辣劲十足,十分入味,嚼一条,就要吐几口冷气,比寻常虎皮青椒要来劲,两条就能下一碗饭。

酸辣空心菜梗

酸辣空心菜梗,本为南方人夏季常见佐餐小菜,每酷暑时,将去叶空心菜梗切段甚或切碎,加辣椒或醋烹成,酸酸辣辣的,下饭佐餐非常开胃,有些人家天天必备。此时空心菜刚上市,这馆子做的,是加了剁碎的西红柿和泡辣椒炒,酸辣味更加醇厚。美中不足的是勾了一道芡,看起来不那么清爽。

素炒春笋片

素炒春笋片,虽然春天刚过,但市场上春笋仍然不少,这时吃春笋是要咬住春天尾巴。春笋做法很多,但笋是极素而刮肚油的东西,往往是加了肉类食材一起烹制,笋得肉的脂质而肥美,肉借笋的清爽而祛腻。相得益彰。但素炒春笋片却无须加肉借味,只下油盐和少许尖椒,煸至将干,吃着甚为脆口,简直是闻到了初夏的气息。

蒸腊肉片

蒸腊肉片,是今晚我哥们为之而投的主角。店家是个柳州小哥,看似正起步创业。这腊肉是他都安县籍大学同学所赠,乃同学家养了一年的年猪所腊成。他得到的也不多,所以索性不卖了,凡来店里点腊肉的熟人,就送一碟,我们吃的这碟,是最后一份。饲养一年的猪已属罕见,用养了一年的猪来做的腊肉,更是难得,只有都安这种深山县才可能有。果然是好东西,肥肉晶莹剔透,一口咬下就冒出油来,浸润牙床,一股腊肉香随之传入口鼻。瘦肉不韧也不柴,略有嚼头,几口送下肚子。妙的是肉皮,韧劲十足,嚼好久才能马马虎虎吞下去,但嚼的时候,享受着非常美妙的口感,越嚼越来劲,让人十分不忍吞下去。

宣威火腿片

宣威火腿片,也是店家赠送的菜。云南其实很多地方的火腿不错,但较为人知的是宣威火腿。这道菜,没过炉灶,直接切片生上,看着非常养眼。瘦肉火红,肥肉近乎透明,贴在白色的盘底上,看去鲜艳异常。火腿生吃别有滋味,口感有点像吃腊肉,但香味截然不同,有一股特有的陈香。以前吃火腿,不管怎么做,多是熟吃,自有风味,一般来路不明的火腿,也不敢轻易生吃,这回算是开了洋荤。

开花馒头

前面说过,我很不喜欢到这种开在大型商超里的馆子吃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这种环境,很难做得出好菜。不管打什么牌子什么菜系,其实店家就是当简餐、快餐来经营的,顶多可以说是花样纷繁的快餐。吃环境也好,吃味道也好,都是空相,落得个形,并无神气。所以,这晚上几个菜,却让我吃得心情大悦。仔细想来,原因并不在于菜有多好,而在于店家经营极为用心。不管店堂的布置,还是菜式的设计,细微之处无不处处可见其良苦用心。比如一拿出来就引起哄堂大笑的牙签筒,赠送客人的难得好菜,对常见菜的细微改变,诸如此类,都让人觉得别开生面却细心体贴,非常愉快。开馆子有这种好态度,无论开在何处都是好风水。毕竟大多数在楼宇里开馆子的,只是一具行尸走肉,光做着发财的梦,并无发财的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