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幾乎用一輩子的時間

和那個舊時代抗爭

成爲新時代的獨立女性

可她卻充滿了爭議

被許多人詬病

她就是民國女神

林徽因

因爲才情

她被媒體瘋狂炒作爲

“小確幸”式的文藝女青年

因爲美貌

她被人們詬病爲

“爲賦新詞強說愁”的綠茶婊

關於人們對她愛情的想象

幾乎都可以出一部

超長的電視連續劇了

可是

在熱衷於八卦和狂歡的人們眼裏

怕是極少有人知道

她真正的才華在於建築

她最大的標籤該是建築師

她是中國歷史上

第一個敢於踏上

皇帝祭天宮殿屋頂的女性

她參與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與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她用15年時間與丈夫一起

爲中國補上了缺失千年的古建築史

成爲中國當之無愧的建築大師

我的一位學建築的朋友告訴我

在建築界

他們從不會直呼她的大名

只會尊敬地稱呼她爲“林先生”

而在中國歷史上

能被稱爲先生的女學者

除了宋慶齡與楊絳

也就是她了

宋慶齡與楊絳

提起林徽因

人們最熟悉的作品

大概就是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在人們的印象裏

能寫出這樣的詩的女子

必然會有着極度幸福的一生

但卻極少有人知道

臉上總是帶着清麗笑容的她

有着滿是陰鬱的童年

5歲以前

林徽因和母親

單獨生活在杭州

這期間始終沒有父親的陪伴

缺少父愛的她

打小在大人眼裏就是個早熟的孩子

她原本還應該有個姐姐和哥哥

但都因爲體弱多病相繼夭折了

林徽因8歲的時候

父親爲了傳遞香火

迎娶了二房太太

這位二房太太不負衆望

接連生了一個女兒、四個兒子

林徽因與父親

二房太太當然是深得寵愛的

她住的前院總是充滿歡聲笑語

而住在後院的林徽因

母親則終日鬱鬱寡歡

林徽因偶爾跑到前院去玩

回來還會被母親狠狠數落半天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

人生大抵是晦暗無光的吧

林徽因也一樣

眼看着媽媽每天傷心難過

她幼小的心靈

被各種複雜的情緒包裹着

童年就這樣

在一層厚厚的陰影中度過了

把她從這樣的環境裏

解救出來的是書

在姑姑的幫助下

她學會了認字

就像一束光

照進了無邊的黑暗

識字後的林徽因

也打開了一個大大的世界

她開始泡在家裏的書房瘋狂看書

久而久之讀的多了

她開始反思母親的遭遇

她開始明白:

一個女人不能將希望

寄託於一個男人身上

在那個男人在外運籌帷幄

女人在家打點柴米油鹽的時代

林徽因甚至覺得

女人決不能把自己的寶貴光陰

浪費在無意義的瑣事上

而應將生命與藝術結合

提高生命的質量

更加幸運的是

在不斷地閱讀中

林徽因發現

她深深地愛上了繪畫這門藝術

而建築學在當時的中國

屬於新興學科

在她眼裏

建築學是唯一一門

藝術與技術完美融合的學科

於是

16歲的小林徽因

便立下了攻讀建築學的志向

1924年

梁思成與林徽因

由雙方父親共同

安排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學習建築

賓夕法尼亞大學一景

本以爲從此

就能進入自己夢寐以求的建築殿堂

但是,讓林徽因沒有預料到的是

這個早在少女時代

就萌生的理想

卻幾乎在第一步就徹底坍塌

她進行專業申請時

賓大建築系表示

不招收女生

他們說:

建築系學生必須整夜畫圖

這對於女性來說太辛苦

而且不安全

說白了就是歧視女性

賓大舊照

多年的夢想要就此止步

林徽因不甘心

她和其他女生一樣

註冊了美術系

但她還做了

決定她人生的另一件事

那就是選修了建築系的所有課程

建築系的課程十分繁重

學生必須反覆研習

複雜且古板枯燥的古典繪畫技巧

每週上課時間就近40小時

加上建築系學生課外的大量繪圖練習

每週學業時間近60小時

即便是每天學10個小時

每週也要學6天

單單學習建築系課程

已讓很多學生筋疲力竭

可除此之外

林徽因還必須完成

美術系所要求的課程

學業之繁重可想而知

但讓所有人驚歎的是

她不僅順利修完了

所有美術系課程

還讓所有建築系課程的成績

全都拿到了最優

她的美國同學們

都驚歎於這位東方女子的優秀和謙遜

紛紛說道:

“她的作業總是得到最高分數,偶爾拿第二。她文文靜靜,幽默而謙遜,從不把自己的好成績掛在嘴邊”。

賓大圖書館

4年的學習之後

林徽因和梁思成

終於從賓大畢業了

她以美術系畢業生的身份

帶着讓人驚歎的建築系成績

投入了她所熱愛的建築業

她開始和梁思成謀劃:

如何才能更好地

將學到的建築學知識

傳播給更多的國人

思考良久之後

他們發現:

最好的辦法就是教育

也就在這時

國內有兩所高校

對林徽因和梁思成

夫婦發來了邀請函

其中一個是

清華大學的教職職位

中國最卓越的高等學府之一

這的確很誘人

另外一所學校叫東北大學

它剛創立不久

卻深深地吸引了

林徽因和梁思成

因爲這所大學

請他們夫妻二人

去創辦建築系

這意味着孕育一個全新學科的生命

學術教育上能有更大的自由度

但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個更大的挑戰

二人經過深思熟慮

堅信中國的建築學能在

他們的創辦下逐漸發展起來

於是最終選擇了東北大學

剛剛創辦的學校

一窮二白的專業

梁思成與林徽因

成了東北大學建築系裏

僅有的兩位老師

他們依照母校賓大的模式

創建了東大建築系課程體系

並增設《中國宮室史》、

《營造則例》、《東洋美術史》等課程

他們要東西營造方法並重

不僅僅學習西方的建築美學

更要培養出

具有對中國建築審美標準的建築師

在這一方校園裏

林徽因把全部身心

都投入在了建築系上

可寒冷的氣候

卻讓林徽因的肺病發作了

由於身體原因

林徽因不得不辭去工作

離開她和愛人一手創辦的

東北大學建築系

帶着剛一歲的大女兒

獨自回到北平

在香山一帶靜養

也就是從那時起

肺病始終伴隨着林徽因

1931年夏天

梁思成完成東北大學的建築教學使命後

也回到了北平

可人們沒想到的是

他們幾年的心血

在九一八事變中毀於一旦

日本人佔領東北後

就關閉了大學

其他教職員和許多學生一起南下

進關到了北京和其他地方

心痛是必然的

可是有什麼用呢

林徽因和丈夫

很快讓自己投入到

第二次工作的準備狀態

他們突然想起

他們在賓大學習時

西方各個階段的建築發展情況

都被嚴謹地記錄下來

他們甚至在賓大博物館

見到了我國古代銅、陶、 瓷等古物

賓大博物館

而可悲的是

我們自己明明有

5000多年的燦爛歷史

卻沒有建築史留存

中國是多麼需要專業的建築師

去對那些珍貴的歷史建築

進行勘探並保護啊

憑着這樣的信念

林徽因和梁思成決定走一條

沒有任何中國人走過的道路:

去研究中國的建築歷史

並創建中國建築學體系

可誰曾想到

這條路

一走就是15年

林徽因手繪考察地圖

從1930年到1945年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二人

共同走了中國的15個省

200多個縣

考察測繪了200多處古建築物

在他們的努力下

河北趙州橋

山西應縣木塔

五臺山佛光寺等

林徽因與梁思成的日常考察

基本上都靠步行

他們考察的基本日程

是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六點

這個曾經的富家女子

國外留學歸來的高材生

白天忍受完毒辣的太陽

晚上還要防着遍地的跳蚤

林徽因每天苦中作樂

梁思成這樣評價考察路上的林徽因:

“林徽因是個很特別的人,她能作爲一個嚴謹的科學工作者,和我一同到村野僻壤去調查古建築,測量平面爬樑上柱,做精確的分析比較;又能探討英國古典文學或我國新詩創作。她具有哲學家的思維和高度概括事物的能力。”

也許是因爲太過勞累

1935年初

林徽因的肺結核再次復發了

到醫院檢查後

醫生表示

她的身體已不適合過度勞累

醫生要求她臥牀休息三年

可想到自己的古建築史

還沒有完成

心心念唸的林徽因

哪裏有心思休息三年

只休息了六個月

她就又與梁思成一道

踏勘測繪了北京的各處文物建築

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北京天壇祈年殿屋頂

在考察的日子裏

他們登上了北京天壇祈年殿屋頂

而林徽因也成爲中國歷史上

第一個踏上皇帝祭天宮殿屋頂的女性

在面對封建迷信

對女人的束縛面前

她選擇堅守自己信奉的建築科學

本以爲可以從此

安心考察中國的古建築

然而

命運卻再次給了她打擊

在那個無法掌控個人命運的時代

就連外出考察的苦差事

也開始變得奢侈

1937年

雖然異常艱苦

但卻卓有成效的考察計劃

被無情的戰爭打破

盧溝橋事變後

全國人民瞬時都在逃亡

林徽因拖着本就病重的身體

與家人輾轉到長沙

她在寫給朋友的信中這樣描述戰爭:

炸彈就落在離我們房門口大約15米的地方,天知道我們怎麼沒有被炸成碎片,當先聽到兩聲稍遠處的爆炸和接着傳來的地獄般的垮塌聲音,我們各自拎起一個孩子就往下衝,隨即我們自己住的房子就成了碎片。

好不容易在戰爭中躲過一劫

林徽因和梁思成

馬上投入了建築事業

梁思成於北大創辦了建築系

林徽因被聘爲建築系教授

二位學者伉儷

又在學校一同爲學生授課

他們帶着極大的熱忱

投入祖國的建築事業

他們從中南海懷仁堂的改建設計

到共和國國徽的設計

以及國旗方案的初選

再到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新中國之初的每一項重要設計

幾乎都傾注了他們夫婦的心血

設計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

這在一個建築師的職業生涯中

該是怎樣一種榮耀

然而

林徽因絢爛的生命篇章

在隨着命運的洪流慢慢合上

她爲中國的建築

耗費了畢生的心血

可是,人的精力總有耗完的一天

由於過度勞累

她的生命時限

已經開始走向倒數

1955年4月1日

經過長達15年與肺病的頑強鬥爭之後

林徽因走完了她只有51年的人生

梁思成親自爲妻子設計了墓碑

上書“建築師林徽因”

對於那個年代的中國女性

能以這樣的方式書寫墓碑

是絕無僅有的

可林徽因卻用她短暫的一生

讓自己當之無愧

她靠着自己的聰慧

走出陰鬱的童年

並一路向上生長

到外面的世界去

成爲一名卓越的建築師

和新時代的獨立女性

並時刻心繫中國建築

於亂世之中歸國

自己一手籌建的

東北大學建築系沒了

她就去考察古建築

爲中國留下一部古建築史

考察被戰爭中斷了

她就跑去培養學生

讓中國的建築系

永遠都有接班人

順便設計了國徽

還有人民英雄紀念碑

疾病、戰爭

還有直到今天

都在被炒作的流言蜚語

這個世界的陰暗面

她一樣都沒有少經歷

可她卻選擇

在那個混亂的時代

讓自己成長爲一個新新青年

並在人生的每一個節點

選擇了活在當下

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到極致

其實仔細想想

我們今天的年輕人

不也是如此嗎

他們常常被人們說是

垮掉的一代

他們也不時拿這個來自嘲、調侃

但當落實在行動上的時候

他們也像林先生那樣

秉着“做自己人生的主人”的原則

認真對待新生活

並用自己的肩膀

擔起了這一代人的責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