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博物館

古蜀寶藏

——四川文物精品展

展覽時間:2018年9月30日—2018年11月18日

展出地點:廣東省博物館三樓展廳三

本次展覽匯聚了來自四川博物院,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等四川省內多家文博單位的210件(套)珍貴文物,通過這一批稀世之珍向公衆展示古蜀文化的神祕、神奇與獨特。

東莞市博物館

永遠的“中國白”

——廣東省博物館藏明清德化窯白瓷展

展覽時間:2018年9月15日—2018年11月18日

展出地點:東莞市博物館一樓展廳

德化窯位於福建省中部的德化縣,德化瓷業起源於晚唐五代時期。宋、元時期德化窯開始燒製青白瓷和白瓷,尤以青白瓷爲主。明代中葉德化窯開始燒製胎釉都晶瑩溫潤的白釉瓷器,其胎質堅實緻密,俗稱“糯米胎”。展覽精選80餘件器物,按莊重典雅的陳設供器、神形俱佳的人物塑像、晶瑩精緻的文房雅玩和溫潤潔淨的飲食器皿等四個部分內容向觀衆展示。

廣東省博物館

解密中國傳統山水畫

展覽時間:2018年7月13日 —2018年11月11日

展覽地點:廣東省博物館三樓書畫廳

戰亂紛爭的魏晉南北朝,在道家“天人合一”、儒家“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等思想影響下,不安的人們將視線從人與事轉移到山與水,寄情其中,尋求安撫與慰藉。山與水猶如一劑良藥,治癒了惶恐的人們,也促成了依附人物畫存在的山水畫獨立成科。自此,文人畫師們將情思與山水交融,付諸筆端,在勾皴點染、乾溼濃淡、開合散聚中追求意境與氣韻,於藝術主張與情感表達中探索風格傳變,創作出不朽的山水畫作。

東莞市博物館

兩端

——海上絲路的廣州與倫敦

展覽時間:2018年9月22日—2019年1月3日

展覽地點:東莞市博物館

展覽“兩端”則另闢蹊徑:一是策展立意視野更宏大。聚焦於19世紀的中國和英國,它們作爲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西文化的兩端,共同處於快速而劇烈的發展和變革的社會歷史背景下,見證中西方文化的交匯和發展的進程;二是角度更新穎。由細節着手,在大量歷史影像、繪畫等具象材料的支撐下,通過“交通和城市”“商業和市場”“社交和娛樂”“家庭和女性”四個方面,自下而上地展示19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中英兩國人民生活的異同。

海戰博物館

廣東名片

——清代通草水彩畫精品展

展覽時間:2018年9月28日—2018年12月28日

展覽地點:海戰博物館一樓臨時展廳

此次展覽將以“主題單元式”和“場景復原式”的表現手法,運用多媒體、互動體驗等方式,從科技、藝術、交流、歷史四個板塊生動地解讀清代通草水彩畫藝術,走進清代的風土人情。館方精心挑選100餘幅藏品,特別推出館藏清代通草水彩畫專題展覽,向觀衆講述一個準確、生動的19世紀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故事;同時合理運用展陳設計,讓觀衆身臨其境,使嶺南文化、社會、生活、歷史躍然於眼前,觸手可及。

東莞展覽館

安和常樂

——天津博物館藏吉祥文物展

展覽時間:2018年9月21日—2018年12月21日

展覽地點:東莞展覽館

展覽以“福”“祿”“壽”“喜”“財”爲主題,串聯起230多件精品文物,打破以往單一類別文物的陳列模式,將瓷、玉、銅、書畫與絲織品、漆器、竹木牙角雕、磚瓦、硯墨等各品類文物重新組合,力圖營造一種新的語境與解讀視角,使參觀者以全新的視角來了解、探析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意識。

中山市博物館

千年窯火生生不息

——邯鄲市博物館館藏磁州窯瓷器展

展覽時間:2018年10月27日—2018年12月23日

展覽地點:中山市博物館

展覽共展出100多件磁州窯瓷器精品,豐富的展品涵蓋了不同年代,從北朝到現代,有青瓷、白瓷、彩繪瓷等種類。展覽內容分爲“磁州古韻”和“窯火傳承”兩部分,回顧磁州窯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展示磁州窯造型與裝飾工藝。

南海博物館

匠作利器

——中國傳統手工具展

展覽時間:2018年10月31日—2019年1月6日

展覽地點:南海博物館臨時展廳

此次展覽爲觀衆展出100餘件中國傳統手工具精品,涵蓋各個地域風格和木、皮、鐵、泥、表、成衣、理髮等多個匠種。希冀在這些分門別類的工匠工具陳列中,觀衆可以探尋到中國製造的本土淵源,以及那顆千載傳承的中國匠心。

辛亥革命紀念館

永恆的師生情

——康有爲、梁啓超文物展

展覽時間:2018年9月21日—2018年11月21日

展覽地點:辛亥革命紀念館1號特展廳

展覽以康有爲與梁啓超師生二人的關係爲主線,再現了二人在風雲變幻的時局中,跌宕起伏的師生情誼。展出文物類型多樣,有政論手稿、書信、報刊、書法等,以實物展示爲主,總結回顧了康有爲、梁啓超交往歷程及他們在重要歷史事件的突出貢獻。展覽內容共分爲“初次結緣”“臨歧徘徊”“趨舍異路”“言歸於好”“翰墨情緣”五個單元。

廣東省博物館

鼻尖上的喜悅

——嗅覺的祕密與香文化

展覽時間:2018年9月27日—2019年3月3日

展覽地點:廣東省博物館三樓展廳二

此次展覽結合自然科學知識與中國傳統文化,引領觀衆走進“聞香”“尋香”“用香”的過程,爲觀衆獻上一場嗅覺享受與視覺盛宴。鼻尖上的喜悅,就是香氣帶給我們的愉悅感,展覽將營造三個不同感受的氣味體驗區,同時以動物和人類的嗅覺科學知識作爲引導,重點展出植物和動物香料,同時以精美文物爲載體,使觀衆感受到中國香文化的獨特魅力。

廣州農講所紀念館

不忘初心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

展覽時間:2018年11月1日起

展覽地點:廣州農講所紀念館大成殿

此次展覽由“東方欲曉——馬克思主義初步傳入中國”“光耀神州——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和“思想奠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三個部分組成。本展覽通過大量歷史圖片、珍貴文物、文獻資料等,展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艱辛歷程,展現了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在探尋救國之道時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神靈的國度

——剛果儀式雕像展

展覽時間:2018年9月22日—2018年12月12日

展覽地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展覽共有120件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及其鄰國的各種儀式雕像展出,分別代表着十二個風格區的藝術類型。展出的非洲雕像既不乏寫實性,又有恰到好處的誇張變形和強有力的節奏,同時帶有一種感人至深的純樸、稚拙和粗獷,體現了非洲文化藝術的張力和深度,深刻地影響了畢加索、馬蒂斯等藝術大師的創作,推動了西方現代主義藝術的產生和發展。

南山博物館

耀世遺珍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藏珍寶展

展覽時間:2018年8月25日—2018年11月4日

展覽地點:深圳市南山博物館二樓二號專題展廳

阿富汗是中亞的內陸國家,連通東亞、南亞和西亞之間的古代貿易和軍事通道,佔據着溝通東西方的重要戰略位置。本次在南山博物館的展覽將會爲大家呈現一個不一樣的阿富汗,博物館將以法羅爾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和貝格拉姆4處阿富汗考古遺址爲線索,展出共231件(套)文物,爲大家講述這位“熟悉的陌生人”。

深圳博物館

自然的力量

——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藏古代瑪雅藝術品

展覽時間:2018年8月24日—2018年11月25日

展出地點: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市民中心A區)第一專題展廳

本次展覽共展出該館收藏的 200 餘件瑪雅古典時期的文物,涵蓋了瑪雅文明的前古典期(公元前 2000—250年)、古典期和後古典期(公元900—1521年),類型包括石器、陶器、碑刻與造像,系統展示了古代瑪雅人對宇宙、自然和生命的思考,以及權力如何與這種觀念結合的過程,全面反映了古代瑪雅人的精神信仰世界。

南寧博物館

傳統@現代

——民族服飾之舊裳新尚展

展覽時間:2018年8月8日—2018年11月8日

展出地點:南寧博物館特展廳(二)

展覽以人類學視角,着眼於服飾所涉及的時間觀、空間感、工藝性,講述民族服飾所傳達的人與物、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追尋民族服飾文化中所表現的傳統與現代的內在聯繫、並討論民族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展覽旨在引發觀衆的思考:當下的工業時尚中是否仍有必須遵循的時間法則?我們穿着的衣服是否還帶有空間關懷?民族服飾的工藝與匠心是否能夠走進當下,走向未來?

紅專廠當代藝術館

日本手工作業的形態

——傳統與手藝 巡迴展

展覽時間:2018年10月27日—2018年11月14日

展覽地點:廣州紅專廠當代藝術館

手與機器的根本區別在於,手總是與心相連,而機器則是無心的。所以手工藝作業中會發生奇蹟,因爲那不是單純的手在勞動,背後有心的控制,使手製造物品,給予勞動的快樂,使人遵守道德,這纔是賦予物品美之性質的因素。本次展覽以日本傳產法(傳統工藝品產業振興法)指定代表性“傳統工藝品”爲核心,輔以各位藝術家的作品,向您展示源自日本各地的傳統技術與原材料的“手工作業的形態”。

南寧博物館

一刻勝千金 方寸納乾坤

——李浩精微雕刻藝術作品展

展覽時間:2018年9月10日—2018年12月16日

展出地點:南寧博物館特展廳(一)

這是一場微雕技藝與自然資源、工藝美術和創意設計的跨界融合。本次展覽遴選出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李浩的兩百件精微雕刻藝術作品,展品包羅萬象,古樸雅緻,意蘊豐富。

廣州魯迅紀念館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

——20世紀50年代初進疆女兵風采

展覽時間:2018年9月27日—2018年12月27日

展出地點:廣州魯迅紀念館二樓臨展廳

展覽以文學視角展現歷史,通過110多件文物展品和近500張首次在廣東亮相的歷史照片,生動展現了進疆女兵們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通過此展,觀衆能更真切地體驗進疆女兵艱苦卓絕的人生,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廣西民族博物館

樸拙美麗

——伊犁草原鹿石 石人 巖畫拓片展

展覽時間:2018年10月12日—2019年1月12日

展出地點:廣西民族博物館3樓環廊展廳

此次共展出拓片102幅,展現伊犁早期先民生產、生活和宗教觀念的巖畫,無不以不同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古代先民強旺的生命力和渴求進步的美好向往。今天,當我們面對這些樸拙的草原石刻藝術時,仍可感受到古人那穿越千年的爲搏取生存資料而釋放出的生命張力、祭拜神靈時的虔誠目光和靈魂飛天的美好向往。

撥開層層泥土 重現璀璨的古代文明

跨越時空隧道 展露歷史的真實面貌

往事娓娓道來  

祕密層層剝開

零距離觸摸古代文明 

面對面感受歷史故事

考古中國

網站:www.kgzg.cn

微信:kgzg_cn   微博:kgzg

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