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先人傳承記憶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舉行家庭祭告活動

圖爲活動現場

緬懷先人傳承記憶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舉行家庭祭告活動

圖爲餘昌祥老人誦讀家信

人民網南京12月3日電(王豔)12月3日上午9點,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者名單牆廣場上,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正式開始。倖存者餘昌祥一家和石秀英一家參加了家祭活動。他們通過上香、獻花、跪拜、誦讀祭文等多種形式,祭奠在81年前的那場浩劫中遇難的親人。

“您離開我們81年了,我真的特別想念您!”這是91歲的倖存者餘昌祥在現場朗讀的家信,老人坐着輪椅,在三個女兒的陪護下參加了家祭活動。在“遇難者名單牆”前,老人盯着父親“餘必福”的名字講起了當年的悲慘家史。據悉,餘昌祥老人出生在1927年,侵華日軍攻佔南京時,他們家躲在掃帚巷王全勝糧行下面一個通往長幹橋的大管道里避難。他的父親餘必福被日軍殺害,遺體一直沒有找到,遇難者名單牆上的名字,成了他祭奠父親的唯一寄託。

餘昌祥的二女兒餘惠如表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只是一種載體,目的是喚醒每個人維護和平的意識,“我們作爲倖存者的家屬,有責任把這段歷史告訴所有人,這不僅僅是家事,也是國家民族的事。”

今年92歲的石秀英老人也來到“遇難者名單牆”前祭奠遇難親人。81年前,石秀英的父親石長福被日軍殺害,大哥石坤寶被日軍抓走後也失蹤了。石秀英帶着女兒來到寫有父親、大哥名字的“遇難者名單牆”前,深深鞠躬表達哀思。

“南京大屠殺這段悲慘歷史是值得銘記的國家記憶。這段國家記憶是由千千萬萬個家庭記憶組成的。以家庭爲單位的祭告活動,既是對日本軍國主義罪行的控訴,也是緬懷先人、祭奠亡靈,更是讓歷史記憶得以傳承,讓南京大屠殺的悲劇不再重演。”紀念館有關負責人說。

據瞭解,12月4日、9日和10日,紀念館還將舉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仇秀英、阮定東、艾義英、楊翠英、路洪纔等倖存者的家庭祭告活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