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

那些不爲人知的瞬間⑱

“中國與股市握手” 鄧小平送出的一張中國股票

1986年11月1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當鄧小平將一張面額爲人民幣50元的上海飛樂音響公司股票贈予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凡爾霖後,俗稱“小飛樂”的“新中國第一股”讓世界爲之轟動。

這一舉動在當時乃至後來都極具象徵意義,《朝日新聞》發表整版評論,聲稱中國企業將全面推行股份制,中國經濟終將走向市場化。

上海飛樂音響公司於1984年11月18日正式開業,爲了解決企業發展急需資金的問題,該公司委託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證券部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10000股,每股50元,這是我國改革開放後公開發行的第一隻股票。

然而,畢竟是在那個改革開放初期的特定年代,衝破計劃經濟藩籬的無形阻力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令人欣慰的是,發行股票的那天,許許多多的熱心人早早來排隊購買股票,隊伍排成了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龍,人頭攢動,人心沸騰,盛況空前。

就這樣“小飛樂”承擔起了我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零的突破,此舉不僅標誌着國企改革進入以產權改革爲重心的階段,同時使企業深化改革轉變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成爲投身市場經濟的“弄潮兒”。

同時,這一舉動也驚動了世界證券市場,在相當的程度上印證了外界對中國必將以更大步伐走向市場經濟,全面推廣企業股份制改革,開放證券市場的預測。

1984年發行的上海飛樂音響公司的“小飛樂”股票,是我國改革開放後公開發行的第一隻股票。幾十年間,中國股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新中國第一股”究竟是怎樣勇敢地橫空出世的呢?隨後的足跡又是怎樣的呢?

借改革東風探路“股份制”

20世紀80年代初,在黨和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下,城市改革的浪潮已經開始湧動。

1940年出生的秦其斌,於1958年順利考入復旦大學電子專業。畢業後,被分派在上海無線電九廠技術科。年輕好學、思想活躍的秦其斌被抽調到上海儀表電訊工業局下面的元件工業公司擔任辦公室副主任。

1984年,秦其斌被任命爲上海飛樂電聲總廠長,這時的秦其斌年富力強,雄心勃勃,有知識懂技術又有管理經驗。他不甘於僅僅爲儀表系統的產品做配套,開始帶領電聲總廠開拓經營。當時,“音樂茶座”十分紅火,他就大膽設想,提出本廠生產的揚聲器除了給電視機做配套,還可以做成音響。

企業要發展,資金是關鍵。在這之前,秦其斌曾經參加過上海市長寧區工商聯的一次集會,也結識了一些老工商業主,老工商業者集資入股辦企業的事啓發了他。情急之下,愛琢磨的秦其斌提出了股份制的構想,即:企業拿出一元錢,再向企業內部職工集資一元錢,這樣,既解決資金問題,又能把職工的利益和企業的命運捆綁在一起,可謂一舉兩得的好事。

然而,畢竟是在那個改革開放初期的特定年代,衝破計劃經濟藩籬的無形阻力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說,搞股份制?這不是要培養一批“食利階層”嗎?這不是蘊含着極大的政治風險嗎?……

“豆腐塊”文章激起千層浪

令人欣慰的是,當“小飛樂”開始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的時候,新聞界發揮其得天獨厚的優勢,適時地助陣推了一把。《新民晚報》就此發了一篇相關的僅百餘字的“豆腐塊”通訊文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可別小瞧了這不起眼的“豆腐塊”消息,卻引來了意料不到的效力——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

不久,《新民晚報》的領導打電話給秦其斌:“老秦,報社天天電話不斷,都是詢問‘小飛樂’什麼時候發行股票,怎麼發行,怎麼認購?爲了報社信譽,你們無論如何要向社會公衆發一點。”

當時有一位素不相識的上海外貿學院的教授就曾給秦其斌寫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件,直言不諱地稱讚他說:“你是英雄,走了一條非常偉大的道路,勇氣了不得!”

有人這樣理解他鼓勵他,秦其斌自然熱血沸騰,力量倍添,他敢爲人先、勇敢幹下去而且幹出個名堂的信心更足了。

然而,相比之下,廠裏職工對出資認購股份卻有種種顧慮和質疑,這也迫使秦其斌更傾向於向社會公開發行。

“小飛樂”最終把目光和希望投向了社會公衆:50元一股,發行1萬股。

1984年11月14日,經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批准,由上海飛樂電聲總廠、飛樂電聲總廠三分廠、上海電子元件工業公司、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信託公司靜安分部發起設立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衆及職工發行股票。總股本1萬股,每股面值50元,共籌集50萬元股金,其中35%由法人認購,65%向社會公衆公開發行。

這裏還有一個小插曲:當時,他們都不知道股票是什麼樣子,負責承銷小飛樂股票的上海工行信託靜安營業部負責人黃貴鮮,找來了解放前南陽菸草公司的老股票作參照,請人設計出股票樣張。

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成爲上海市第一家股份制企業,這次發行的股票,沒有期限限制,不能退股,可以流通轉讓,可以說這是我國改革開放新時期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股票,人們親切習慣地暱稱其爲“小飛樂”。

1986年9月,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開辦代理股票買賣業務

發行股票的那天,許許多多的熱心人早早來排隊購買股票,隊伍排成了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龍,人頭攢動,人心沸騰,盛況空前。

後來,當秦其斌回憶起那段創立“小飛樂”的人生經歷時總會不無感慨地說:“沒有他們的捧場,股票一生下來就會是‘棄兒’,他們纔是真英雄,真金白銀支持股份制改革!”

第一次分紅引發一場爭論

“小飛樂”召開成立大會之前,必須走一道必不可少的關鍵程序——去工商部門註冊登記,孰料,卻又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麻煩。

工商局工作人員用疑惑的口氣問道:“你們是什麼所有制的?”

秦其斌回答說:“我們是股份制的。”

工商局工作人員說:“股份制?所有制中沒有股份制!”

當時工商部門登記的表格上只有三種選擇:國營、集體和私營。

秦其斌想,我們肯定不是國營的,也不是私營的,那就登記“集體”的吧。最後,他拿起筆來選擇了“集體”這一隸屬關係,解決了這一尷尬難題。但誰也沒想到的是,集體所有制後來引發了“小飛樂”第一次分紅是否爲私分國有財產的爭論。

1986年初,“小飛樂”進行第一次分紅。經股東大會一致同意,每股分紅35元,而後,股東自己出15元,配售一股,分紅和擴股結合起來操作。

剛剛完成了分紅擴股,稅務局稽查大隊來查賬審覈,稽查大隊毫不客氣地說:“你們這是私分國有財產!”

秦其斌據理力爭:“我們不是國營的。”

“集體的也是國家的!”稽查大隊認爲公積金公益金是不能私分到個人的。於是,秦其斌只好寫檢討罰款。

但無論如何,秦其斌還是讓小飛樂按照股份制的形態運作起來了,其歷史性的價值不言而喻。

鄧小平贈送外賓“小飛樂”

1986年11月14日,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凡爾霖率領的美國證券代表團。

其時,凡爾霖還給鄧小平帶來了兩件特殊的禮物——美國證券交易所的證券樣本和一枚可以自由通行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徽章。

股票,市場經濟的象徵,這在中國是被當作資本主義的專利長期棄之不用的。因而,鄧小平能否接受這兩件禮物,凡爾霖心中忐忑不安。

然而,凡爾霖過慮了。

鄧小平不僅高興地收下了他的禮品,而且還將一張面額爲人民幣50元的上海飛樂音響公司股票——新中國發行的第一張股票回贈給凡爾霖。這張“小飛樂”股票成爲第一張被外國人擁有的股票,凡爾霖先生成爲中國上市公司第一位外國股東。

這一舉動在當時乃至後來都極具象徵意義。

這一非凡舉止,即刻引起了國內外新聞輿論的極大興趣。《朝日新聞》發表整版評論,聲稱中國企業將全面推行股份制,中國經濟終將走向市場化。其實,鄧小平贈送的不過是一張面值50元人民幣的股票,然而,對於凡爾霖來說,這是一件無價之寶。於是,他當即改變行程,直奔上海西康路101號,找到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的創辦人黃貴顯,親自辦理了股票轉讓手續。

在浩浩蕩蕩的中國“股海”中,“小飛樂”也許只是毫不起眼的一葉扁舟,然而,作爲“新中國第一股”,它將永遠記載在中國金融、經濟發展的史冊上。

延伸閱讀

1986年9月26日,“飛樂音響”股票在中國工商銀行上海靜安信託業務部首家櫃檯上市。1990年12月19日,“飛樂音響”股票轉至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上海證券交易所首批“老八股”上市股票之一。1997年5月,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通過證券市場收購“飛樂音響”股票,成爲公司第一大股東。

歷經十幾年的春夏秋冬,新中國“股市”歷經風雨,從無到有、由小變大。“小飛樂”也在飛速發展,從當初50萬股息股本,到1998年發展爲8000萬股,其間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還兼併了2家企業。隨後,上海飛樂音響公司規模不斷擴大。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公司先後收購上海浦江智能卡系統有限公司、上海長豐智能卡有限公司、上海良標智能終端股份有限公司,進入集成電路行業。

2001年6月,公司收購上海盛昌天華電子有限公司,進入電子產品加工行業。

2001年底,公司收購上海飛樂紐康信息系統有限公司,進入計算機軟件開發及系統集成行業。

2001年,飛樂音響公司在《新財富》評出的最具有成長性100家上市公司中居第25位。

2002年9月,公司收購上海亞明燈泡廠有限公司,進入綠色照明行業。

2002年,飛樂音響公司在《亞洲週刊》評比的中國大陸100家上市企業中居28位。

2002年,飛樂音響公司在《理財週刊》評比的50家最具成長性的上市公司中居第1位,在50家最值得看好的上市公司中居33位。

2004年,“小飛樂”股本從成立之初的50萬股,已經擴大至42417萬股,公司主營業務收入達10.2億元,淨資產近8億。公司是集綠色照明產業、IC卡產業、電子部件產業、計算機系統集成與軟件開發於一體的多元化產業公司,產品遠銷世界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國際上RENESAS、飛利浦、歐司朗、佳能、日立、先鋒、索尼等著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係。

“小飛樂”在我國股份制試點歷史中創造了4個“第一”:

1、上海市第一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

2、1986年9月26日,飛樂音響與延中實業兩隻股票率先在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證券部進行櫃檯交易,這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股票買賣交易;

3、新中國第一張被外國人擁有的股票,凡爾霖成爲新中國上市公司第一位外國股東;

4、1989年3月,“小飛樂”採取對老股東無償增資的方法擴資,這是國內股份制試點中第一次實行無償增資。

參考資料:

《新中國第一股“小飛樂”誕生記》  民主與法制時報     孟紅

《“中國第一股”的誕生》 上海證券報     張雅賢

《新中國第一股“小飛樂”誕生風雲錄》  馬永義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文字整理:左常睿

稿件統籌:嶽靚

編輯:劉義陽

審覈:王小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