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聞過偏巖古鎮依山傍水、古樸清幽,特別是掩映整個古鎮的百年黃桷樹,更是成爲了人們懷想年代記憶的標誌。趁國慶小長假的功夫,和兩個朋友一起,走進古鎮。

車剛進古鎮的入口,就看見了那棵特大的黃桷樹,靜默地矗立在午後的微光中,像一位智者,俯瞰古鎮歷經數百年的時光流轉。這棵樹被當地居民喚爲“姻緣樹”,樹枝上被期望姻緣美滿的人們掛滿紅綢,以期收穫幸福,那鮮紅的顏色在滿目的蒼翠之間,醒眼而炫目,遠遠望去,煞是好看。

尋味重慶偏巖古鎮“三絕”:百年的樹、青石的路、河水豆花忍不住

緊鄰百年古樹的,是一座青石板橋,連接着新舊鎮。在馬路邊的是新鎮,走過石板橋,則是古鎮。站在橋上眺望,映入眼簾的是河邊石壁縫隙中頑強伸出的數十棵黃桷樹,它們盤根錯節,枝繁葉茂,廕庇着傍水而築的民居小舍,把整個古鎮包裹起來,讓人遠觀不清。

而橋下,則呈現出初秋的特有景象。環繞古鎮的黑水灘河開始了一年的枯水期,纖弱的河流清亮且淺顯,不時裸露出一些河牀,那些不大的地界此時被遊人佔據着,他們三五成羣,或拍照,或嬉戲,讓背後的古鎮多了一些悠閒和熱鬧。

身旁的朋友說,古鎮的夏季是最熱鬧的。彼時,腳下的這條河流會因夏季水漲磅礴很多,顯出樹茂水盛的氣勢,人們會選擇有黃桷樹的樹蔭下,在河裏擺上若干桌椅,四人圍成一桌,進行蔚爲壯觀的水上麻將。人們浸潤在樹蔭下的濃重陰涼中,腳泡在冷冽的流水裏,和“麻友”們捉對廝殺,很是愜意!當然,其中還不乏在清涼的河水中喝茶、聊天、喫飯的人們,將一河的喧騰給予古鎮獨有的夏季奇觀。

尋味重慶偏巖古鎮“三絕”:百年的樹、青石的路、河水豆花忍不住

順着小鎮的青石板路,踽踽前行。正是小雨剛歇的時候,雨水沖刷過後的古鎮空氣清新而冷冽,行走其間,會有一種遠離喧囂本真感覺。街道兩旁是老舊的民居,幢幢木屋磚舍或依山分佈,或靠堤建屋,重重疊疊,錯落有致。有的牆面已經剝落,顯出一種古老的年代感。在兩幢民居之間,或有一人寬窄的小巷,供行人到達河邊,那些民居小舍的後門,建有小石梯與河灘相通,方便居民上下河,供人們下河取水,洗衣。河岸兩邊高大粗壯的黃桷樹梳密相間,枝條漫天伸展,枝葉鬱鬱蔥蔥,如巨大的綠傘遮天蔽日,爲浣衣洗滌的人們提供廕庇。

民居的後院是正對着河灘的,這一點和江南水鄉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樣的枕河人家,一樣的臨河開窗,卻因黃桷樹彰顯出西南獨有的自然人文景觀。人們可以砌一壺好茶,躺在竹椅上,聆聽流水潺潺,近觀小橋流水,體味“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慵懶。

尋味重慶偏巖古鎮“三絕”:百年的樹、青石的路、河水豆花忍不住

走在古老的街上,隨處可見老舊的茶館和坐在其中的居民,他們手握清茶,慢慢悠悠度過他們的下午時光。如此恬淡的小鎮,勢必滋養出人們善良溫和的秉性。朋友一句無意的問話,引來當地居民熱情的作答:“這裏的河水豆花,軟嫩細滑,豆香濃郁,巴適得很,小米渣肉也好喫,滑爽軟糯,滋味綿長,還有……”他們細數小鎮的美食,一如細數小鎮的家鄉滋味。

看着古鎮那些安逸的人們,感受着那股純粹的人性溫良,我覺得偏巖絕不只是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情畫意,也不止百年古樹的歲月滄桑,它是一種有故事的鄉愁,有味道的記憶,透過古鎮居民,真實再現古鎮的曾經和過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