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業匯票適用哪些企業?

1、淺談電子商業承兌匯票取代紙質票據的6大優勢,適用於所有的採用銀行承兌匯票或商業承兌匯票進行結算的國內貿易往來,開票方需要開通其賬戶行的網上企業銀行。收票方需要開通其賬戶行的網上企業銀行。

2、適用於一年期以內的貿易結算。ECDS電票的付款期延長爲一年。

天下通商貿認爲,相較於紙票,電子商業匯票有哪六大優點?

1、票據業務的交易效率更高

電子銀行承兌匯票要素記載全部電子化,流通通過銀行的系統渠道進行,傳遞沒煩惱。而紙票傳遞和攜帶,爲防止丟失或損毀,需要專人攜帶。

電票足不出戶就可交易、方便、回款速度加快,收票、託收實現零在途。天氣冷、霧霾重、交通堵、怕丟票、查詢慢、查款急,這些問題統統都消失。

①收款方面

紙票收款:客戶開出票據到資金中心確認收票入庫,完成全過程至少需要3—5天時間,且票據傳遞需要銷售、財務部門多人蔘與,收票信息通過人工統計,容易出現差錯。

電票收款:使用電票銀企直聯後,客戶在銀行一經開出電子票據,瞬間到達經營單位銀行賬戶,完成收款。

②託收方面

紙票託收:辦理紙票託收需提前7天委託銀行收款,如有票據瑕疵還需補證明或退票,耗時耗力,無法及時回籠資金。

電票託收:持票方直接在電票系統向票據承兌人提示付款,不存在瑕疵票據,無退票可能,當天款項即可到賬。

③開票方面。

目前自開紙質票據,從向銀行提出開票申請,存入開票保證金,經銀行審覈、承兌、出票,到經營單位取得紙票傳遞給供應商,一般需時3-5天。開出電票業務全部在在網上銀行操作,開票成功後可直接將電票發送到供應商的電票賬戶,時間可縮短至1-2天。

④背書方面。

一般紙質匯票的背書付款,需要票據蓋章、郵寄,一般需耗時2-3天,因背書不規範如票據蓋章不清晰、缺損等還有可能造成供應商退票。電票背書僅需登錄網上銀行提交背書申請,經過銀行處理後,供應商即時可以登錄網銀簽收電票,實現收款。

2、票據的運作成本不斷降低

目前,電票的市場操作價格相對紙票稍微高一些,但是隨着電票的普及,銀行運營電票的成本會慢慢降低,電票的市場價格就會比紙票低。並且使用電票後,不需再承擔紙票的因郵遞、查票等而產生的費用,節省傳遞成本、查詢成本和在途資金成本。藉助網上管理平臺,可以輕易實現票據電子化管理,準確查詢到每一筆票據對應的票面信息及資金流向,管理成本不斷降低。

3、票據業務的操作風險接近於零

電子銀行承兌匯票沒有實物,只有電子信息,全部儲存在系統內,保管無憂愁。電票一切活動均在ECDS(電子商業匯票系統)上記載生成,而ECDS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建設的全國性金融業務運行系統,該系統具備金融級的系統安全及信息災備保障,徹底杜絕了克隆票和假票,杜絕了紙票流通過程中的一切風險。

4、管理方便,所有資料均在網銀上,提高銀行和企業管理票據的水平。電子銀行承兌匯票信息全部在系統中,電子化的信息查找更方便。能實現企業內部信息及資金管理與外部運營的無縫對接,管理更高效。

5、託收方便。電子銀行承兌匯票到期後,發出付款申請,資金可瞬間到賬,收款更高效。

6、有助於全國統一票據市場的形成,促進金融市場的連通和發展,降低市場融資成本。

當然,相對來說紙票付款有其唯一的靈活性,而電票流通必須要先開通相應的電票系統。但對比來說,電票的優勢更加明顯。

電子商業匯票系統有哪些業務功能?

電子商業匯票系統的基本業務功能包括:與電子商業匯票有關的票據託管業務、票據信息接收及存儲業務、轉發電子商業匯票信息業務、更新電子商業匯票信息業務、資金清算業務、信息服務業務、商業匯票公開報價業務、紙質商業匯票登記查詢業務。

結合今年票據業務發展的趨勢,電票成爲衆多商業銀行的關注點,在央行發佈224號文推行電票的背景下,隨着票交所的上線,電票的交易主體地位被確定,票交所對紙質票據電子化的安排以及電票的配合推廣,電票已成爲商業銀行發展票據業務的必然趨勢。目前很多中小銀行受區域、人才、系統等多種因素的限制,電票業務發展相對落後,如何通過電票業務經營創新實現常規票據業務的突破,如何提升全行電票業務操作技能及盈利能力已成爲商業銀行發展電票業務重點關注內容。

從商業承兌匯票業務來看,央行鼓勵企業使用電子商業承兌匯票,同時票交所的建立使得企業信用評估體系更加完善,市場信息更加透明化,利率報價公開,銀票業務利差收窄,開展商業承兌匯票業務進行票據業務轉型,實現票據業務盈利的新渠道已成爲全國衆多銀行密切關注的方向。如何提升行內商票操作技能優化流程、如何把控商票業務開展的風險、如何快速實現商業承兌匯票業務推廣搶佔商業承兌匯票市場,成爲商業銀行發展商業承兌匯票業務亟需解決的難題。

電子票據的風險主要包括哪些?

1、法律地位缺失

目前,電子票據在《票據法》中尚未確立合法的地位。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電子票據的簽發和流動、資金劃撥、結算,均是網上虛擬實現,電子交易的簽章只通過電子簽名的形式來實現,但是我國的《票據法》尚未承認經過數字簽章認證的非紙質的電子票據的支付和結算方式。

因此,電子票據在受到法律方面的保障上,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2、電子票據的接受度不是特別高

另外,很多企業的管理人員、財務人員,對於電子票據的認可度還是比較有限,適用的範圍也不是很廣,因此電子票據的流動性會受到一定影響。

他們中的多數,仍偏向於紙質票據,對電子票據、電子匯票等不太放心,這影響到電子票據的流通效率和交易效率。

3、出現糾紛取證難

由於電子票據的的格式、核押方式均由商業各銀行自行確定的,而作爲交易活動的客戶方,無法掌握電子票據的真實性,一旦客戶和銀行之間發生因泄密、被盜、篡改等業務糾紛。

商業銀行利用自己管理電子數據的優勢,提供對自己有利的證據,而客戶由於不掌握電子數據的管理權,則難以取得對商業銀行不利的網上銀行的電子數據證據,這會有失公平。

對於使用電子票據的企業或個人來說,當與商業銀行發生糾紛時,客戶無法取證、取證難,這也加大了客戶的風險。

4、財務上的風險

電子票據在財務上,可能需要轉開成紙質票據,而其與直接背書的的紙質票據的轉讓相比,電子票據的質押轉開會同步增加客戶應收和應付票據,增加客戶的負債率,不利於財務表表的優化。

5、IT風險

對於電子票據,其還面臨電子載體的各種系統性風險。

包括數據文件丟失、系統癱瘓、網絡攻擊風險等等,這也是電子載體安全問題的共性。

6、道德風險

比如在上述提到的13億的電子票據案中,就暴露了銀行內部人員在審覈上不嚴格執行的道德風險問題。

報道稱,有銀行離職員工冒充工商銀行廊坊分行工作人員身份,僞造該銀行相關資料及印鑑,在工商銀行廊坊分行用假公章開設了河南焦作中旅銀行的同業戶,而廊坊分行工作人員由於沒有嚴查法人是否簽字,就開設了同業戶,並以工行的電票接入系統開出了數十億的電子票據。

目前,電子票據系統的整個管理程序,在安全防範上,都顯得過於“粗心”,對道德風險的防範也不足,因此這也是電子票據的使用過程中的道德風險問題。

當然上面的6大風險的存在,也不是說電子票據這種形式就不好,對於新事物,總是有個完善的過程,故在使用過程中,建議還是先要多加註意,防患於未然。

(文章來源:天下通商貿-電子承兌匯票貼現服務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