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位農民在家翻修房屋,一鐵鏟下去挖到一個硬邦邦的東西,強烈的預感讓他沒有使勁挖掘,而是用鐵鏟和其他工具小心翼翼地挖掘,結果被趕來的專家制止,說這可能是一座年代久遠的陵墓,裏面有很多珍寶。

懷着對珍寶和考古事業的熱愛,博物館組織人對這座陵墓進行搶救性發掘,這座陵墓是大型磚室墓,看上去是漢代的磚式結構,墓葬品規格也非常高,不僅價值昂貴,還顯示了墓主顯赫的地位。

有一盞銅燈讓專家研究很久,他們發現燈足上有銘文,在模糊的字跡上看見“建武廿八年造”,這說明的確是東漢的陵墓,確鑿無疑。東漢光武帝的年號是“建武”。

當然墓主並非東漢光武帝本尊,而是他的第九個兒子劉荊,後來被封爲山陽王,地位崇高。後來光武帝去世,漢明帝繼位,就封劉荊爲廣陵王,還給了他一塊封地,讓他建立一個國家。

廣陵王就是王,王爺,地位雖說沒有皇帝高貴,也是僅次於皇帝,何況他是皇家子弟。畢竟都是漢高祖的子孫,心懷野心是在所難免的,廣陵王在當時地位崇高,在百姓腫頗有威望,慢慢的就有了稱帝的野心。

廣陵王也是手握兵權的王爺,於是連夜打造兵器,等待時機成熟開始起兵,試圖奪得地位。哪裏知道奪取地位並非容易的事,過去這麼幹的人,都是提着腦袋九死一生過來的。造反人人皆可爲止,只要手中握有兵權,但自古至今成功者卻寥寥無幾。

當廣陵王兵敗被殺後,廣陵王這個身份成了朝廷的威脅和恥辱,朝廷取消了這個國家,並且再沒封廣陵王,所以劉荊成了唯一的廣陵王。

當大量的瓷器被挖掘後,專家興奮地估價,完全沒料到還有陪葬品更珍貴,是他們所沒發現的。

兩年後,一位農民挖地基,又挖到一個神奇的寶貝——一枚金印,農民不知道是什麼,就讓專家鑑定。經過專家鑑定,這枚金印是著名的“廣陵王玉璽”,是廣陵王隨身佩戴的東西,象徵王爺高貴身份的唯一證明。

這枚“廣陵王金印”金光閃閃,雖然經過千年,但看起來像新的一樣。這是一枚純金打造的璽印,龜背鑄有六角形圖案,龜甲邊緣、雙眼、四足等部位鏨有圓珠紋,十分精巧玲瓏。

印體邊長2.3釐米,厚0.9釐米。印通高2.1釐米,重122.8克。上面的刻字刀法遒勁老練,字體端莊,是印璽中的精品。

劉邦剛建國就封王,於是劉姓諸侯王雄踞一方,爲了彰顯他們的尊貴身份,皇帝就給他們頒發金印,也就是璽印。這個制度其實是在劉秀年間纔開始興起的。

我們一定記得光武帝曾經頒發給日本一枚金印的事情,可能剛看這篇文章以爲是日本那枚金印,其實差不多,都是東漢發生的,可以互相爲“證據”。

日本那枚叫“漢倭奴國王”,是光武帝賜給日本的,日本自稱爲“倭國”也是確有其事,而且在強大的漢朝面前,日本的態度可謂恭敬地近乎卑微。

而在此之前日本不承認這枚璽印的存在,認爲日本並沒有屈服過中國,是中國歷史在胡編亂造。1784年,“漢倭奴國王”的金印在日本福岡志賀島出土,整個日本學術界都轟動了,專家連說:不可能。但鐵證如山,他們也不得不承認日本的確跟中國有所往來。

但當時這個說法並未公開,因爲日本國內還是有人否認,直到八十年代我國出土了“廣陵王璽”,其尺寸大小、花紋雕刻、包括重量都跟光武帝賜給日本的那枚金印相同,懷疑是出自一個工匠之手,日本專家纔不情願地承認《後漢書》裏寫的“光武賜以印綬”的事,以及倭奴國如何謙卑匍匐在地,叩謝皇恩的歷史。

日本專家仍然嘴硬說:這是證據嗎?但其實他們心裏是承認的。

而我國的歷史學者也看到了真實的歷史,之前聽說過璽印,也叫“方寸之印”,現在纔看見這枚金印,而且至今仍然是中國唯一出自地下的漢代諸侯王金璽,價值十分昂貴。

還有一個“滇王之印”這裏就不說了,也能證中國與日本很早就有往來,中國惠及了日本,也營養了日本。

其實早在徐福時代,中國人就已經是日本的祖先了,有什麼不承認的呢?而這枚金印只是證據”,說明古代中國對周邊鄰國強大的、不容忽視的影響力。

對於發現金印的農民,專家給予錦旗作爲獎勵,表彰他做出的貢獻,這枚金印再次證明了中日的往來,從漢代就十分頻繁了,說明中國對日本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