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日誌中寫道:請“客人”進來,當然得把“屋子”打掃乾淨纔是。所以我們能看到今年赴港上市的企業越來越多,與此同時,針對香港市場的老頑疾“殭屍股”、“老千股”,港交所也在全方位打擊。

  香港證監會委員何賢通近日表示,監管部門提高了借殼上市以及使用名義股東隱藏實控人行爲的審查標準。簡單來說,就是監管部門將對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進行穿透。

  數據顯示,截至昨日收盤,若剔除停牌個股,港股市場有多達281只個股全天零成交,這些個股容易被利用來炒作。

  281只個股全天零成交

  港股市場最近越來越多的個股成交量稀少,股價長期處於橫盤狀態,就像是被人遺忘的存在,沒人買也沒人賣,日內走勢走出了“心跳停止”既視感,每天換手率極低,甚至零成交。

  例如,廣州農商行以及西證國際證券(港股00812)昨日走勢圖,均是“心跳停止”。此外,還有很多個股全天成交金額極低。

  Wind數據顯示,若剔除停牌個股,昨日港股市場一共有281只個股無成交量,全天成交額在1000港元以下的有18只,其中同仁資源(港股08186)成交800股,成交額27港元,永義國際(港股01218)成交10股,成交額38港元,中國多金屬(港股02133)全天成交1000股,成交額爲73港元。

  如果將時間維度拉長來看,看個股11月成交額以及月平均換手率,有17只個股月成交額不足10萬港元,月平均換手率極低,其中芭迪貝伊(港股08297)11月成交額爲1.16萬港元,月成交量爲12.5萬股,僑洋國際控股(港股08070)11月成交量爲8萬股,11月成交額爲1.96萬港元,月均換手率爲2.25%。

  港股炒殼是頑疾

  雖說沒什麼交易量,也幾乎無人問津,但也不要小瞧了這些個股的價值——殼價值。

  在香港市場,炒殼的大致情況是:

  首先,殼股一般有幾個相似特徵,例如市值低,成交不活躍,業務結構簡單,股權集中度高,方便拉抬股價,在公衆持股等方面勉強符合上市資格規定等。

  其次,炒殼主要集中在創業板,因爲上市要求低,而且還可以用“全配售”的方式發行,股東數目門檻也只有100人。

  第三,炒殼一般都需要大股東先下點血本,資金進去先把股價抬高,但成交量不大,總之就是左右倒手,讓成交活躍起來。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港股的中國鼎益豐(港股00612),單看其股價走勢圖,只能用四字形容:驚爲天人。數據顯示,中國鼎益豐股價自2017年6月初至昨日收盤,股價累計漲幅爲3609.68%,短短一年多時間股價翻了36倍。

  在香港鼎益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還沒入主之前,該股股價經歷了長達15年的橫盤狀態,且股價一直徘徊在“仙股”狀態。

  但自2015年香港鼎益豐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入主以後,股價迅速拉昇,從一個市值只有幾億港元的小盤股一直拉到了如今市值284億港元,並且還進入了MSCI指數。但看其業績,其營業總收入除了2009年至2010年過千萬元外,2011年至2013年度分別爲413.5萬元、295.5萬元、269.99萬元,2014年以及2016年、2017年營業收入均爲負,歸母淨利潤自2011年至2018年上半年均爲虧損。

  第四,當股價起來了,就進入炒殼收割期。成交活躍後,散戶就開始心動,看到有足夠散戶入場,莊家就可以大規模出貨。由於港股沒有漲跌幅限制,莊家撤退的時候完全不在乎“喫相”。

  港交所“殼股”大清掃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香港證監會委員何賢通近日表示,香港證監會將提高借殼上市以及使用名義股東隱藏實際控制人行爲的審查標準。也就是,將對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進行穿透,躲在背後的大佬將無處遁形。

  記者還了解到,審查標準提高後或將從兩個方面對大股東進行穿透,第一是審查資金來源,第二則是審查實際控制人背景和行業的關聯度。

  實際上,港股很多殼公司的大股東都是代持人,一旦穿透,審查出來可能就要面臨停牌甚至除牌。

  事實上,港交所針對“老千股”“殼股”的打擊行動今年以來更爲密集,比如今年5月初刊發了修訂後的《上市規則》,重點監察少數業務運作規模極低的上市公司,這些公司的主要特徵包括:1、近期業績報告顯示,業務活動極度低迷,營業收入極低,業務入不敷出,出現虧損和營運現金流爲負;2、業務長期極度低迷和虧損,過去數年間,公司生意已經嚴重惡化;3、公司無法證明其擁有足夠價值的資產維持上市地位,其資產已經無法產生足夠的收入和利潤來證明該公司擁有切實可行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意。

  此外,港股市場上一直有着一定數量的“殭屍股”,甚者長達8年之久,對此港交所在今年5月25日披露了關於摘牌及上市規則相關修訂的諮詢結果,並於8月1日正式生效。根據新規,對於未來連續停牌18個月的證券,港交所可以對其進行摘牌,這意味着“殭屍股”可能將大幅較少。

  港交所官網顯示,截至11月30日,已進入除牌程序的主板公司達到21家,港交所已向5家公司發出擬除牌通知,已獲得上市委員會批准的除牌公司有4家,長期停牌公司有49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