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遠播教育研究院攜手中國教育學會、中國陶行知研究會、上海教育電視臺共同打造的2018 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彙集國內外數百名教育領域專家學者,以“鏈接全球資源 · 創新未來教育”的全球視角探討國內創新式教育的未來發展,推動中外教育創新文化的交流、促進教育產業的深度合作。

以下是嘉賓精彩的演講內容!

巔峯對話

左▲ 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主持人 駱新

中▲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倪閩景

右▲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 楊頡

對話內容

駱新:第一個問題請教二位,什麼是國際教育?

倪閩景:國際教育是大背景,孩子生活的環境已經國際化、全球化。我們面臨的問題,比如:環境問題、發展問題,都是全球化,所以我們的教育一定是國際化。

楊頡:我們可以回顧中國古代思想、經濟最繁榮的時代,其實都是國際化的時代。歐洲也好,美國也好,也是得益於國際化的發展。如果從學校的角度講,上海交通大學是非常受益於國際化的。

駱新:今天孩子們向一個國家對標,東亞、亞洲對標。哪個國家學習方式,更值得我們中國人思考?

倪閩景:國際化對於孩子來說,他要知道世界是由各個國家組成。除了歐洲、美洲以外,還有非洲、亞洲。所以國際化的話,對於像日本、印度而言,我覺得孩子們也應該更多的去了解。我們已經開始讓更多的學校、更多的國家有這樣的趨勢,我現在看到有的孩子會到馬來西亞讀書,到菲律賓讀書,而且學好以後可能會留在當地。我覺得一方面這也是尋找非常好的新的發展,但是另一方面也是爲國家在做貢獻。我覺得這是一個真正的國際化的過程。

我們可能會看到日本過去整個科技的發展,特別是近十八年有十八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包括印度也是,我們這樣一段時間可能會覺得美國最好的一些公司CEO怎麼都是印度人了。我覺得也是一個時間的問題,我們不用急。

楊頡:我覺得“國際化”本身不是簡單的“教育什麼樣的人”比較的國家,並不是說我們一定要到可能被我們認爲質量更好的地方去留學。隨着我們改革開放,我們越來越得到國際上的尊重,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從上海交大來講,我們在80年代的很多畢業生,當時我們去申請美國博士後都經常被拒絕,大家覺得中國的高等教育不行。現在我們去申請美國的名牌大學博士後非常容易,相對比較簡單。而且要留在那邊教學,直接與哈佛、MIT一個教室,最近也已經開始慢慢有了。一方面,我們的品質在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對我們的認可。這也跟我們主動的加入國際交流,加強自身的提升、國際社會對我們的認同有關。

駱新:現在的數量大概還不能同日而語,現在中國到美國的30多萬留學生。但是美國到中國來的留學生,每年只有1萬多。我也希望未來中國也成爲他們最喜歡的“留學目的地”。

今天我們對話的主題是“未來的學習革命”。今天在座的很多教育工作者,甚至跟我提出了一個有點焦慮的感覺,說:未來顛覆現在教育的往往不是做傳統教育的人,而是來自於教育之外的力量。您二位有沒有考慮過,如果像Ben Nelson或者扎克伯格這樣的做法,真的有新的教育理念進入,二位是不是覺得有壓力?你們要做點什麼改變嗎?

倪閩景:Ben Nelson沒來,我覺得密涅瓦大學最大的價值,是給了我們一種“教育還有另外一種形式”的這樣一種探索,而不是說將來所有的學校都像密涅瓦大學。密涅瓦大學是一年在舊金山學習,另外三年是在全世界其它城市學校。它好的地方就是,我覺得體現了中國“學習”這兩個字的真正含義——“學”是向別人學習,“習”是自己在練習。

我今天爲了開這個會,專門剪了個發。昨天晚上9點的時候,結果小夥子說:我只會一個髮型。跟老師學過,在我頭上練習。密涅瓦大學好的地方,就是“學120個最基本的知識點”,然後花三年時間去“學”。我覺得這種方式,帶給我們很大的改變。我覺得我們應該放開思路,也許我們還有更豐富多彩的學習方式,可以提供給孩子們。

駱新:安泰管理學院培養的可能更注重的是能力教育,所以人們都願意到那個地方去,因爲人們覺得這種教學相長的方式更好。這種方式放在安泰教育當中,您覺得有什麼啓示?

楊頡:MBA、EMBA也是學歷教育,MBA和EMBA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跟學員經歷和特質是相關的,因爲他們很多程度上都有工作的經驗,他們是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帶着問題纔來學習的。這個跟我們的基礎教育當中有不同的地方,但是現在基礎教育已經做了很多的改革。比如:你強調問題式的學習方式,以及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其實這個方面跟MBA、EMBA有共通之處,但是MBA、EMBA有一個大的特點,比如:全案例教學。有一些思想、有一些思路,我覺得是值得借鑑,因爲我們現在中小學生;中國的基礎教育、中小學生基礎教育非常棒,我們交大的生源也非常不錯。我們的學生很用功、很聽話,但是到了高等教育之後就發現,他們的不足往往就在於太用功、太聽話。因此在這當中,有一個“度”的把握。

駱新:中國的學生不太願意提問,他們的好奇心和對世界探究的願望不強。而且有的時候“愛贏怕輸”,這雖然是人類的共性,但是中國的教育“太想贏、太怕輸”,所以很多人願意送到國外或者送到國際學校去讀書。

現在也有人說:可能不僅是這個,現在上海PISA的分數也很高,我們也推STEMA教育,其實這個我們也在做。但是爲什麼今天大量的中國家庭,仍舊把英美或者歐洲留學作爲大的方向。

倪閩景:現在每年出國留學的孩子大概60萬左右,相比2億多的學生來說,這個比例並不多。而且我們的孩子越來越多的學業成了以後還是回來,孩子有這樣的經歷是好的,而且給孩子真的站在世界的角度來了解我國需要發展的方向,也是瞭解世界。所以我想,儘管我們現在並不鼓勵所有的孩子都出去,也不太可能,但是我覺得這種方式對孩子是有一定的好處。還有另外一個,我覺得最大的好處是對中國的教育、上海的教育,會帶來很多一些新的觀念改變。所以在這一點上,教育國際化,我們自己教育的創新,往往是站在自己傳統的背景下面,然後跟西方的或者我們其它亞洲的一些非常好的教育理念碰撞,他就會產生創新的火花,我覺得這個更有價值。

楊頡:我覺得西方的教育、歐美的教育的確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如:交大有一個密歇根聯合學院。我們引進了密歇根的一些學習方式以後,發現同樣在中國大地上,他們的學生會表現的更自信、學習更加註重,這個的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中國的教育其實並不是特別弱,因爲我們有非常強的教育傳統,有一些好的方面,但是我們還是要總結西方的一些好的經驗,使得中國的教育能夠更好一些。

駱新:把孩子送到美國和加拿大學習,或者是送到馬來西亞學習,還是放在中國學習。或者是放在中國的國際學校,如果他希望有國際化的話。

倪閩景:對於孩子來說,沒有最好的學校,只有適合的。有些孩子可能適合在國外,有些孩子可能適合在國內。

駱新:我是當記者的,我們最近在做一個深度調查報告。現在回國的很多孩子家庭,他原來在中國的人際關係鏈條、甚至很多人到了美國變成抑鬱症。所以我們也必須要對現在的國際化教育打一劑預防針,很多現在說:小學出國,初中出國和高中出國,兩位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楊頡:國際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留學經驗是不可替代的。有些學校說:我們現在不出國,也能接受國際化教育。但是我覺得國際化的經歷,不僅僅在學校內部。現在很多大學在學期間,也爲非常多的學生提供留學經歷。也有一些家長可能覺得國內的高考比較激烈,因此想提前把孩子送出去。如果你在國外要讀好的大學,競爭也不差。

倪閩景:我是不太支持“低齡留學”的,除非你有比較好的社會支持。低齡孩子出去留學,會帶來很多的問題。另外就是家長可能對孩子的期望太高,孩子這方面花了太多的精力,有些時候不見得對孩子是好的。現在家長有點不顧一切的爲了孩子讀好的學校,爲了到國外,什麼事情都願意做,甚至拋棄自己的工作。

駱新:我記得20多年前有一本書《學習的革命》出版,影響很大。雖然那個書帶有點商業形態,但是也不能說對我們當時沒有造成影響,因爲當時我們的教育體制比現在要僵化的多。

二位能給我們設計一個方式嗎?除了像密涅瓦大學或者像扎克伯格想辦沒有辦,最後萎縮了可能不像以前說的那麼大。能否幫我們設計一下,未來在人工技能、各種新技術的情況下,我們學習會發生哪些您可以遇到的變化。

倪閩景:我就一句話,將來的學習一定不是越快越好、學的越多越好,一定是越快樂越重要。

楊頡:現在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學習肯定會產生很大的變化。首先,因爲中國在現代的學習當中,很大一塊程度是叫“知識的再現”,就是考試這一塊。人類怎麼應對未來?我覺得未來的考試會產生根本性的變化,可能並不完全注重“你記住了多少知識”,而更加註重“你應用了多少知識”。也就是說,現在很多考試有標準答案,未來可能答案是更加的多元化。你不知道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還有所有的知識來源已經不僅僅是來源於課堂,以前我們在課堂,老師說什麼,我們拼命的記。現在上課的時候,孩子們手上都是Pad。跟我說:“老師,你說的跟網上的不一樣。爲什麼?”我必須做出回答。知識的來源多元化,也會使得他變化。還有就是類似於翻轉課堂這樣的應運而生,未來到底會變成怎麼樣?現在我們想不出來,但是變化是肯定有的。

駱新:上海教育系統,有沒有什麼重大的未來要改變的方向?倪主任透露一下。

倪閩景:我們在推出一個“未來學校計劃”。

駱新:再次感謝兩位對話嘉賓,我們也期待“未來學校”項目可以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從這次精彩的巔峯對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在中國,在國際教育這個領域裏其實一直有很多的專家學者在爲我們孩子的未來教育不斷探究和開拓,他們一方面鼓勵孩子走出去,幫助孩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教育;另一方面,又希望同學們能留下來,在我們的努力下,在國內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國際教育。然而無論在哪裏學習,在哪國學習,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學得開心,並且自願持續的學習,這纔是未來教育的最大目標!

想知道更多嘉賓的演講信息嗎?請持續關注我們IEIC吧!

免費門票獲取

“ 鏈接全球資源 · 創新未來教育 ”

2018 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

11月3日上海展覽館不見不散

誠邀您和您的孩子放眼未來教育

長按識別二維碼

點擊報名參加IEIC【家長日】活動

▕ 觀衆必須憑電子或紙質門票簽到後方可觀展

點擊報名參加IEIC【家長日】活動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