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妈妈

疫情之下,停课不停学,逼疯了一大波家长,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很难一家长因为儿子不好好上课,不写作业,急的要跳楼,消防人员劝说半天,妈妈自己想开了,从窗台上下来,接着崩溃大哭:没见过这样的孩子!

嘴里面一直数落着儿子的种种不是,我不禁好奇,这个儿子是犯了多大的错误,是有多么不堪,才“逼得”妈妈想要跳楼!

在孩子的一生中,童年时光和家庭的影响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而家庭的影响主要是父母的影响,在父母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未来,而那个情绪失控要跳楼的妈妈却没想过自己的行为会对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孩子会想到“我曾经的行为逼得妈妈想要跳楼”,甚至还要面对周围邻居和同学的指指点点。

孩子的内心怎么会没有阴影?这类父母自以为付出很多,却很难养出优秀的孩子,希望没有你。情绪失控的父母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情绪管理者,但是这很难达成,即便很难,但是也尽量不要做一个情绪的奴隶,总是被情绪的支配。

《小欢喜》里面的宋倩总是努力去理解英子,隐忍自己的情绪,然后总会在一个忍不了的点去爆发,而宋倩这种行为也给英子带来影响,在江边英子情绪一度失控到想要跳江。

为什么父母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呢?01、期望太高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总是对孩子有很多期望,一旦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父母会变得焦虑,失望。

有个学生说,我最讨厌一些父母,自己不努力,然后逼着自己的孩子飞。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学习成绩不能代表一切,如果父母对于学习成绩看的太重,那么就会容易出现这种失望的情绪,积攒多了就变爆发出来。

02、单方面牺牲太多

我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有了这样的想法,于是父母们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去创造更好的条件,努力赚钱买学区房,结果发现孩子并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期好好学习。

于是父母很生气:我付出了那么多,你却不领情,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一些父母总是在做这种自我牺牲,感动自我的自我牺牲,却从来不问这是不是孩子想要的。可能孩子想要的只是一个拥抱,一个安慰而已。

就像宋倩一样,她会给英子做药膳,煮燕窝,认为这些都是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给了孩子,那么孩子一定会很感激,可是呢,这样的行为却给孩子带来了负担,当英子把燕窝给了爸爸的女朋友之后,宋倩就爆发了。

父母应该怎么做呢?尊重理解孩子

很少父母能够做到真正地尊重和理解孩子,大多数都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孩子身上,如果孩子不领情,想法不一致,那么父母就会很失望,认为孩子“不识好歹”,然后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当中。

父母应该多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在跟孩子聊天时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可以给孩子建议,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一定不要试图去改变孩子的想法。

多关注自身

其实父母与其逼着孩子去努力,不如自己去努力,自己关注自身的提升,当你发现自己越来越好的时候,你会发现法身边的事物也变得顺利了。

孩子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优秀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也差不到哪儿去,因为有一双优秀的父母,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差不到哪儿去。这比你骂孩子一百句还要管用。

一分钟认识我:木棉妈妈,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在这里我们一起讨论育儿经验、分析孩子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我,棉妈会继续努力输出更好的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