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職工風采|技術創新聚動能——記全國技術能手、中國一汽集團解放公司鉗工馮斌

2018年初冬時節,個頭不高、憨厚朴實、40歲的馮斌再次爲中國一汽集團、爲長春市爭光添彩,他與同志遠洋立項並主導承擔調試的“大型雙動式拉延模具改造技術的應用與推廣”項目成果榮獲了“2018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三等獎”。對馮斌來講,進行技術創新早已成爲癡迷和常態化了。

馮斌是中國一汽集團解放有限公司一名普通鉗工,21年如一日,他每天早來晚走,鑽研技術“一根筋”,練就了一身出神入化的模具維修高超本領。近年來,馮斌在生產實踐中解決了解放牌J6卡車前頂表面暗坑、後圍內板開裂等技術難題15項,完成質量攻關12項,與企業職工共同創新發明10項,其中6項榮獲國家級發明獎。馮斌先後榮獲了長春市五一勞動獎章、長春工匠、長春市特等勞動模範和全國技術能手等稱號。

1997年入廠的馮斌雖然只是一名技工學校的畢業生,但他並沒有因爲自身學歷低、底子薄而放棄學習、進步的願望。他利用業餘時間自學苦練,披星戴月的爲了充實自己而忙碌着,他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越,馮斌分別於1999年和2002年取得了大專及本科文憑。在此期間,馮斌還自學了關於模具製造技術方面的理論知識,並將理論結合實際工作,提出和改進了模具"凸凹模的光線檢測法","凸模樣板研配法","凸模交替研磨法"等多項實際操作新技術。

2003年,公司薄板車間接受了調試生產馬自達6型轎車17個表面件的任務。誰成想同年4月,非典疫情蔓延,在公司調試裝備的6名日本專家齊刷刷地撤走了。當時,總共60套模具中還有40套尚未驗收,這些都是大型外覆蓋件,給產品調試造成了巨大困難,生產一度面臨停滯。薄板車間黨支部在認真分析形勢後,果斷採取了危機應對預案,決定由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一汽解放公司高級技術專家方向遠帶領攻關小組自主調試驗收。方案有了,帶頭人有了,那麼組員哪裏去找、什麼水平的人可以擔此重任呢?機會總是垂青於那些有準備的人。薄板車間黨支部想到了馮斌,因爲他勤懇的工作態度和積極的學習意願贏得了同志們的認可,他技術水平的提高幅度深受同行們的讚許,他將理論應用到實際工作之中,進而開展工作創新的方法爲大家開了好頭。車間黨支部大膽啓用新人,決定讓馮斌輔助方向遠完成此次模具調試工作。

他們雖然在卡車模具調試方面是行家裏手,可是缺乏在轎車方面的經驗。沒有外國專家的指導,他們就拿書籍當老師;沒有經驗與捷徑,他們就一個工序、一個工序地分析;一個參數、一個參數地論證,一個部件、一個部件地測量;圖紙修改了一次又一次,加工實驗了一遍又一遍。他們加班加點,任勞任怨;他們披星戴月,無怨無悔;最艱難的一次調試,他們整整3天3夜都奮戰在車牀旁、模具邊。

苦心人,天不負。經過不懈努力,攻關小組一共調試出了20多個模具品質指標,竟然有17個表面件全部調試成功,他們終於用自己的力量完成了新車型模具的調試任務。當2004年日本專家回來時,車間已經達到每個月生產4000輛車的水平。望着飛轉的自動線,日本專家嗔目結舌,6個專家站成一排,不住地向攻關小組鞠躬致敬。

經過了此次危機歷練,馮斌迅速成長爲車間模具調整業務的技術骨幹,他將從調試轎車模具工作中積累的經驗,應用到解放牌自主卡車模具的調試中,並將自己嘔心瀝血總結出的工作經驗和方法,毫無保留地與新入廠的同志分享。

爲實現自主解放品牌J6重卡的順利投產,馮斌帶頭加班加點奮戰在工廠裏,配合生產人員邊調試邊生產;爲滿足零件裝配要求,他主動走訪下序工位,從而使車間J6車型197個品種595套模具調試質量升級任務得以提前完成。2009年,薄板車間創造了J6卡車新車型從月產50輛份,急速攀升到4200輛份的優異成績。這其中,無不包含着像馮斌一樣,在生產一線默默無聞地奉獻着的基層一線職工的辛勤努力和智慧結晶。

自2010年以來,解放卡車迎來了一個又一個生產高峯。特別是從2013年至今,月產連續過萬輛,這不僅是對卡車廠工藝裝備,生產設備的考驗,這更是對解放卡車人的檢驗。一次,J6車型右前車門外板在夜班生產中,由於拉延模具工藝切口帶料造成模具形面多處嚴重損壞,現場工程師依據損壞的程度判斷,至少需要8個小時才能完成修復任務,可這樣就會影響總裝車間的生產進度。馮斌聞迅連夜來到生產現場,他二話不說,拿起焊槍連續幾個小時不抬頭地工作,終於只用了5個小時,就完成了高難度的搶修任務,一分一秒都沒有耽誤下序生產。在J6後地板的生產中,由於模具定位裝置在衝擊載荷的作用下產生傾斜,導致模具下壓料圈在1/4處折斷,爲了趕時間他連續2晝夜不出廠門,最終在規定時間前完成修理任務。有時候爲了一項技術革新,馮斌在車間裏一呆就是一整天。類似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作爲一名基層黨員,馮斌始終奮戰在生產的第一線,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用務實的工作態度和精湛的操作技術,向一汽遞交了一份又一份滿意的答卷。

2012年12月,全國第二屆模具工技能大賽開幕在即。此次大賽雲集了上汽、東風、北汽、重汽和吉利等多家汽車企業的模具調整高手。能否在衆多強勁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不僅僅是對參賽個人技能水平的考量,更是對素有中國汽車行業長子之稱的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汽車製造能力的綜合評估。

馮斌作爲一汽集團的參賽代表,此時卻面臨着艱難的抉擇。因爲他的父親早在2011年9月就突發腦血栓,一直臥病在牀,他這一年來始終輾轉於病牀與壓牀的兩點一線間,努力維繫着孝子與忠誠職工之間的平衡。誰料大賽前夕,父親的病情突然加重。爲了不辜負集團公司對他的信任與重託,馮毅然決定參賽,將家裏照顧孩子和老人的雙重重任落在了妻子一個人的身上。薄板車間黨支部瞭解了他的難處,由車間工會出面,委派車間黨員骨幹職工輪流接送孩子,並與馮斌的妻子一同照顧老人,讓他放心參賽。

此次比賽的題目爲《0.5毫米厚鋁製板料級進模的調整》,比賽的重點就在於模具間隙的調整,間隙大了,製件就會拉毛;間隙小了,模具鑲塊就會損壞。判定這個間隙的精細指標,竟然在百分之幾毫米的範圍之內。馮斌根據以往的工作經驗,分析出衝壓鋁製毛坯具有硬、脆、粘的特點,他沉着應對、不急不躁,將思想負擔全部放下,努力出發揮最佳技術水平。最終,由馮斌操作的整套模具的間隙全部控制在0.03至0.05毫米之內,他一舉榮獲了大賽"企業職工組一等獎"、"全國技術能手"兩項殊榮。有些合資企業技師不服氣地說:你們造卡車的精度怎麼能比我們造轎車的精度還要高?然而,事實終究勝於雄辯,在精準的毫釐數據面前,馮斌用驕人的戰績和高超的技術水平向所有人證明了:我們幹自主解放牌的不比干合資轎車的差,我們搞卡車的也絕不比搞轎車的糙。

作爲一汽集團的鉗工代表,馮斌雖然在這次比賽中贏得了殊榮,可是作爲一個兒子,他卻沒能守在病牀邊,送自己的老父親最後一程……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一名優秀職工,在忠孝之間做出的取捨,這更是一個共產黨員,在集體榮譽面前無言的堅守和無悔的追求。

人們常說偉大根植於平凡,參加工作21年以來,馮斌榮獲了很多很多項殊榮。但在成績面前,馮斌不驕不躁,他說:"今天的一切,離不開黨組織對我的辛勤栽培,離不開同志和職工們對我的支持與鼓勵,我要將這些成績回報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回報給我們一直爲之奮鬥的自主解放牌卡車事業!"

前行有聲,歲月無言。21年勤勉敬業,紮實進取,馮斌秉持着一慣低調的工作態度,從容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生產危機,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技術創新。正是馮斌的這份初心和一份不服輸、不怕輸的精神成就了他的精彩人生。

成就有聲、奉獻無言,21年光陰荏苒、滄桑鉅變,正是一批批像馮斌一樣的基層一線勞動模範、工匠們,勤勤懇懇,孜孜不倦,把工匠精神深深地“烙”在汽車上,才鑄就了中國一汽解放牌卡車今日的榮光與輝煌,解放牌汽車不斷提質與增速。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面對新時代、新使命、新目標,馮斌表示: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立足崗位,精益求精,踐行"爭第一、創新業、擔責任"的企業核心價值觀,繼續創新創造,抓緊進行解放牌J7的500多個新模具的調試,新時代跨越新巔峯,爲實現"最值得驕傲的汽車企業,最值得信賴的卡車品牌"的企業願景,精心鑄造大國重器而努力工作。

源:市總工會宣教部(聞一平)

編輯:市總工會會員卡辦公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