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聚焦“四美與共” 構築全域文明

2017年,台州市在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導下,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書寫了城市文明的新答卷。今年以來,台州市委接力傳承“大陳島墾荒精神”,提出新時代美麗合州建設新部署,要求全面實施社會文明提質行動,構築台州社會文明新高地。當前,我們正圍繞“全域化文明、高水平文明”建設目標,推動文明創建工作由城市向農村、由市區向市域“全擴面”,深入實施鄉風文明培育四大行動,力爭實現人人有禮素質美、城鄉宜居生活美、文化傳承厚重美、鄉風文明風尚美“四美與共”。

近年來,台州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根基不斷夯實,向善向上、誠信友善的社會新風尚持續形成。我市以2017年創成全國文明城市爲新起點,以歸零的心態推動文明創建再出發,全面實施社會文明提質行動,力求把文明創建推向更深層次、更廣範圍、更高水平。

一、實施素質提升行動,

實現人人有禮素質美

着力在日用不覺中提升居民素質,努力讓台州成爲一座有“品德”、有“涵養”、有“溫度”的城市。

一是培樹有“德”台州人。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引領作用,緊盯“羣星燦爛”做文章,今年以來,已有卓玉寶、王一成等2人入選中國好人,20人入選浙江好人。舉薦發掘了郭文標、郭口順、龔桂方等一大批好人好事,樹立了好人有好報、德者有所得的價值取向。

二是涵育有“禮”台州人。深化“做文明有禮的台州人”主題行動,從“小節小事”抓起,推廣“禮讓斑馬線”“菸頭不落地 文明又美麗”“光盤行動”等系列活動。堅持“管”與“教”相結合,推出公職人員不禮讓抄告、行業紅黑榜、市民監督團、不文明行爲隨手拍等載體,讓文明逐漸固化爲習慣。

三是塑造有“愛”台州人。按照新修訂的《浙江省志願服務條例》,調整建立志願服務工作機制,整合全市志願服務資源,加強志願服務城市品牌建設,堅持“一月一主題”創新活動載體,開展“燦爛斑馬線”“愛心多一份 清涼一座城”等每月主題志願服務活動,得到廣泛好評。

二、實施創建提質行動,

實現城鄉宜居生活美

努力推動市民素質、市容市貌“兩提質”,城市向農村市區向市域“兩擴面”。

一是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出臺《關於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常態化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實施意見》,持之以恆抓好城市管理、基礎設施、環境衛生、交通秩序、誠信經營等重點工作。制定全域文明創建規劃,指導各縣(市)分階段創成全國文明城市(縣級),逐步實現全覆蓋,打造文明“生活圈”。

二是深化文明村鎮創建。推動文明創建向農村地區延伸,深入開展以“垃圾不落地、出行講秩序、辦酒不鋪張、鄰里講和睦”爲主要內容的小城鎮文明行動,加強對文明村鎮的動態管理和引導培育,力爭到2022年全市縣級及以上文明村鎮建成率80%以上。

三是深化文明系列創建。以風采展、擂臺賽、結對幫等形式深化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文明樓道、文明社區等各類創建活動,有效激活文明創建基層“細胞”。

三、實施文化浸潤行動,

實現文化傳承厚重美

注重活化傳承,用文化持久、深厚的力量滋養文明素質,涵育城市精神。

一是不斷加強文明陣地建設。積極探索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通宣傳羣衆、引導羣衆、服務羣衆的“最後一公里”,切實提高農村羣衆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法治觀念。注重發揮羣衆主體作用,開展各項羣衆新聞樂見、寓教於樂的宣傳教育活動,使文化禮堂成爲羣衆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促使文化禮堂成爲培育文明新風的學堂,實現節儉治家的平臺。

二是大力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州的囑託,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時代意義。我們開展“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 實施社會文明提質”行動,加強大陳島墾荒精神理論課題研究,廣泛宣講墾荒故事,將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學習宣傳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之中,使之轉化爲人們的情感認同,成爲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爲準則。

三是注重傳承和合文化。台州是中華和合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中國和合文化之鄉,和合文化融入城市的血脈,構成了台州人的獨特氣質。我們紮實開展“和合台州新高地”和合聖地建設提質工程,加強傳承、活化和融合,真正讓和合文化“看得見、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下”,成爲台州社會文明提升的道德滋養。

四、實施新風培育行動,

實現鄉風文明風尚美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鄉風民風建設,不斷提升農村文明程度。

一是培育文明鄉風。開展“美麗台州新鄉風”鄉風文明建設提質工程,深入推動移風易俗,集中整治農村大操大辦、盲目攀比、高額彩禮、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弘揚社會新風。探索鄉風文明積分制,爲農民羣衆的日常行爲提供準則。

二是倡導良好家風。開展“和合家庭”“最美婆媳”“最美鄰里”“美德少年”等選樹活動,等評選表彰活動,深化“台州好家風”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廣泛徵集“爲幸福而奮鬥 我們的全家福”“我家的故事”,以良好家風浸潤社會風尚。

三是厚養淳樸民風。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建設一批“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風文明示範點,並將示範點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打造鄉風文明示範帶,使之成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靚麗風景線。

作者台州市委副祕書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 林傑

來源:浙江文明網《文明辦主任談》專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