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瀋陽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主持下,張迪與他的父親,現場簽下了“遺體捐獻自願書。病魔無法抗拒,但張迪沒有被擊敗,他用捐獻遺體,向病魔發出最後的回擊。

關注更多遼寧本地資訊,請打開二三里資訊客戶端

上海交大研究生畢業,

剛步入社會,剛要戀愛,

剛要開創事業……

一切戛然而止。

如果生命只剩最後幾個月,

你會去做些什麼?

昨天,

瀋陽小夥張迪在父親的陪同下,

買了一套嶄新的運動裝,

這是他這輩子最後一套衣服,

也是他新生的第一套衣服。

“希望爸媽儘快忘了我”

今天上午,二三里資訊來到位於瀋陽市華山路的張迪家中。在人生的最後一程,這位剛剛上海交大研究生畢業,還不到三十歲的小夥子,顯得安靜淡然。臉上不時掛着微笑,面對記者的採訪,他雙手有些侷促的不知往哪放。他說:“希望爸媽儘快忘了我。”

採訪中,張迪媽媽幾度哽咽,眼圈始終是溼潤的。“孩子時間不多了,想讓孩子高高興興的走。”母親背對着記者,忙碌地整理着張迪的東西。“我腦子亂套。”張迪媽媽翻動着孩子的照片。“二中的同學冊做的很好。”“生病以後他學習了彈吉他。”

張迪爸爸說:“我一輩子都不可能過去這個坎。”

據張迪爸爸講,孩子在上海工作,去年7月身體出現不適,起初以爲是皮膚病,到醫院檢查發現是白血病。化療了四個月,又進行了骨髓移植,今年一月份輸送了造血幹細胞。沒想到,三個月後復發了,目前已無藥可醫。最近一次檢查,癌細胞比例很高,隨時可能感染,腦出血等等。

“我只哭過一次”

回憶起自己的患病歷程,張迪說,“我只哭過一次。”

他雙手手指交叉在一起,語氣平淡的講述着:患病之初確實難以接受,那時滿嘴出血,喝水都會疼。經過七八天到半個月的時間,我走出來了,可以接受了,可以面對了。

“不希望大家很悲觀的態度面對這件事。”“我這短暫而充實的一生,我已經很滿意。”張迪說。

採訪中,面對即將結束的一生,張迪表現出出人意料的平靜與豁達。他的微笑,傳遞着一種力量。“我不會說話”,“學習令我快樂”,“知識可以讓人平靜面對生死。”張迪說。

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捐獻遺體

說起人生的遺憾與對這個世界的不捨,他的聲音有些顫抖:“我的生命只有不到三十年,最後的時間,我想多陪陪父母家人。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雖然人生短暫,但我不想白活,想留下點什麼。”

他留下了他的遺體,希望促進醫學發展,讓人類面對病魔,擁有力量,不再無助。

“作爲孩子的父親,我支持他捐獻遺體。如果沒有人捐獻,這個病永遠無法攻克。我也將捐獻我的遺體。”張迪父親說。

病魔無法抗拒,但張迪沒有被擊敗,他用捐獻遺體,向病魔發出最後的回擊。

在瀋陽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主持下,張迪與他的父親,現場簽下了“遺體捐獻自願書。”

瀋陽市紅十字會遺體捐獻協調員竇偉介紹,今年瀋陽市實現了遺體捐獻37例,總共800例左右,目前有簽定自願書5400多例。

人生在世幾十年,最後每個人都難免要離開。唯一能證明曾經來過這世界的,就是活着時創造了什麼價值。所以,有人輕如鴻毛,有人永垂不朽。

加二三里編輯微信1171464431進遼寧本地資訊交流羣!一起看新聞!聊新聞!提供新聞!羣內不定期還有紅包領喲!

歡迎大家下載並關注二三里資訊,身邊信息早知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