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詩人】方偉:詩詠九江

「頭條詩人」方偉:詩詠九江

「頭條詩人」方偉:詩詠九江

作者簡介

方 偉,號濯纓軒主人(濯纓),1958年12月生,河南省羅山縣人,河南詩詞學會副會長,醉根詩社社長。著有《濯纓網絡詩文選》《南行詩文抄》《濯纓集》等,另有《論語類編》《走進詩經》等專著。

「頭條詩人」方偉:詩詠九江

著名詩人 方偉

丙寅之秋,餘與夫人新婚旅遊至九江,其間行大江濱,訪灌嬰井,遊甘棠湖,復登廬山,得詩詞十餘首,後整理詩稿,只保留《廬山夜宿》一首。其後屢屢乘車過九江,亦偶有吟詠。戊戌秋,香港大中華詩詞協會於九江舉行成立大典,餘忝爲顧問,應邀與會,復得詩詞若干首。今乃合爲一輯,聊作小結。

濯纓

戊戌七月二十四日

「頭條詩人」方偉:詩詠九江

廬山夜宿

山中夜半白雲深,燈火高低拱北辰。

不敢輕吹黃竹曲,恐驚阿母採花神。

1986年8月




四十九歲生日和李白、蘇軾二公(並序)

公元750年,李白至潯陽,宿紫極宮,作《潯陽紫極宮感秋》一詩,中有句曰:“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復”。後334年(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始脫黃州之厄,東遊而至九江,時年亦四十九,亦宿於紫極宮,時此宮已更名天慶觀,有胡道士遇之甚厚,東坡於此作《和李太白》詩,亦道:“行年四十九,還此北窗宿”。我今年亦四十九,而遠躥炎荒,閒誦二公之詩,得無慨乎?故依韻而和之,欲與李、蘇二公相視而笑也

潯陽紫極宮,旁種蕭蕭竹。

太白鎩羽歸,雄心不可掬。

三百餘年後,老竹還幽獨。

更名天慶觀,東坡亦來宿。

我亦四十九,前程待誰卜?

欲喚二公回,二公去難復。

逝者若長川,金盃莫使覆。

紅日上東窗,先生眠正熟。

2007年臘月




採桑子·夜過九江

潯陽江上停驂處,水上琵琶,指上琵琶,如聽仙音不憶家。

江流依舊人何去?身在天涯,心在天涯,叫我如何不想她!

注:

昔劉半農始造“她”字,專作歌曰:“叫我如何不想她”,今借來一用。

丁酉五月初一日


「頭條詩人」方偉:詩詠九江

車過九江

老馬無羈絆,奮蹄西復東。

才遊三峽水,又納九江風。

近岸飛雲白,遙山晚照紅。

欲呼白司馬,並轡水煙中。

戊戌五月初十日




將之九江欲往紫極宮吊李白蘇軾二公

唐時紫極宮,宋名天慶觀。

今又稱何名?掐指還一算。

李白四十九,到此髮長嘆。

唯有北窗竹,爲之揮秋扇。

蘇軾出黃州,閒繞窗竹轉。

時有胡道士,爲開玉芝宴。

我今去九江,流年暗中換。

李蘇二仙翁,音容都不見。

宮觀過千載,知又幾回建。

豈爲宮觀來,先賢時在唸。

時節亦清秋,近尋復遙看。

前後兩悠悠,唯聞一聲雁。

戊戌七月初一




九江詩會應翁寒春女史邀和陳智先生

開場先已聽鳴鑼,邀唱潯陽一段歌。

慄裏遺蹤懷往哲,廬山極頂送長河。

人情所望天行健,世運常教海不波。

更待陶公同入會,桂冠遙看正峨峨。

戊戌七月初二日

「頭條詩人」方偉:詩詠九江

讀昭明太子《陶淵明傳》

潯陽一望阻風煙,晉宋於今又幾年。

浪簸沙淘猶未改,唯餘慄裏舊山川。




在官彭澤厭塵囂,升斗何堪折此腰。

好趁一篙春水足,斂裳不畏路途遙。




三徑就荒松菊存,攜童入室酒盈樽。

悠然採菊東籬下,雞犬相隨返竹門。




尋常日月酒消磨,不擇花牀與草坡。

我醉欲眠卿可去,任由託體與山阿。




行盡桃花見水源,洞中曖曖遠人村。

殺雞設酒延賓者,知是先秦幾葉孫。


五柳沿山一徑深,雲朝雨夕入東林。

虎溪過後留三笑,不盡回聲蕩古今。

戊戌七月初二日

「頭條詩人」方偉:詩詠九江

廬山三疊泉

泉分三疊下雲端,猶帶銀河水氣寒。

試作雲梯平穩上,南天門外倚欄杆。

戊戌七月初五夜


「頭條詩人」方偉:詩詠九江


廬山謠

我將之廬山,乃爲廬山謠。廬山在何許?雲水遠迢迢。昔年曾作廬山遊,一山黃葉舞清秋。乘車直上盤山道,最高峯上豁雙眸。千峯萬谷如錦繡,瀑如白練掛山頭。峯高不礙通紅日,朗照長江一派流。聞道幽谷多仙人,雲封霧裹難追求。唯有慄裏舊山川,昔時啼鳥尚啾啾。李青蓮,白樂天,香爐花徑遠相連。更有東坡來相訪,西林題壁到今傳。我非不知廬山之外山更高,其奈不若廬山臨江面湖足由敖。我非不知李白蘇軾之外亦有詩,其奈不喜孟郊賈島諸人時作寒蟲號。人世幾回改,廬山依舊在。未見誰炸平,未許誰買賣。李白去千年,廬山如有待。廬山曾見古之人,古人不見今之春。今人亦多能詩者,須寫廬山一段新。

戊戌七月初六日


「頭條詩人」方偉:詩詠九江


將下九江

東行應得故人招,水路山程一望遙。

遙想今宵詩酒會,廬山雲接大江潮。

戊戌七月二十日




夜宿九江皇庭四季酒店

餘新婚旅遊至九江,夜宿九航旅社臨江最高樓(七樓),漁火船燈,江景如畫。沿江閒步,誦琵琶行,情景如昨,轉眼三十二年矣

重到潯陽序已秋,銅鑼灣畔有高樓。

月移雲影思前哲,風送江聲憶舊遊。

訪勝時沿高岸轉,吟詩曾替古人愁。

皇庭今夜難成寐,卅二年光似水流。

戊戌七月二十日深夜

「頭條詩人」方偉:詩詠九江

南門湖(甘棠湖)吟

來九江次日,參加香港銅鑼灣開業暨大中華詩詞協會成立慶典,中午在南門湖邊九江遠洲國際大酒店就餐。餘問土人甘棠湖何在?答曰兩湖連爲一體,其北端即甘棠湖。甘棠湖,餘昔年曾到也

去而益詠謂甘棠,瀲灩湖波映日光。

白鷺翩翩來複去,更於何處覓周郎。

注:甘棠湖,周瑜練水兵處也。




遠遊聊以慶新婚,來向潯陽消旅魂。

且就綠苔深處看,石墩或有舊靴痕。




槳聲軋軋蕩清波,水影天光笑語和。

一霎疑回年少日,伴伊同唱採蓮歌。




一樣秋風鬢已絲,湖邊閒望步遲遲。

南門水接甘棠水,唯有波光似舊時。

戊戌七月二十一日

「頭條詩人」方偉:詩詠九江

高陽臺 · 九江甘棠湖

三十二年前與夫人來九江,遊甘棠湖。近期夫人將往北京看孫子,不能同來,乃拍甘棠湖(這一段叫南門湖)圖片,微信傳之,權作重遊

三十二年,一般秋景,我來君未同來。湖號甘棠,寶奩斜嵌江隈。一方小艇悠然過,看波心,天漾雲開。是當年,我踏飛輪,君展紅腮。

亭橋猶似當年樣,但輕輕撥起,石上青苔。攜手當時,記曾踏過塵埃。波光依舊明如鏡,鏡中看,霜髪皚皚。拍成圖,發與熒屏,傳與君猜。

戊戌七月二十一日

「頭條詩人」方偉:詩詠九江

九江灌嬰井

九江灌嬰井,爲漢初灌嬰所鑿,因井有泉眼與長江相通,風來浪湧,故又稱浪井。李白有詩曰:浪動灌嬰井,潯陽江上風。1986年餘來九江,曾費盡周折而尋訪之。今到九江,雖無意再訪,然亦在唸中也

浪井緣何系我心?昔年曾訪此還吟。

青苔滿壁泉猶在,一線長繩牽到今。

戊戌七月二十一日夜




廬山遇雨

已老煙光未老秋,廬山恰在雨中游。

路穿繡谷雲封鎖,人過琴湖樹挽留。

山影未能橫側看,瀑聲都入淺深流。

浮生多賴天憐取,恐使遐觀損此眸。

戊戌七月二十二日




雨中過廬山白居易草堂,因步其韻

帶雨拖泥到草堂,黃苫草蓋白塗牆。

大開窗戶閒觀景,小坐廊臺自納涼。

偶有山民同酒盞,時來麻雀數詩行。

登臨或可居非易,曾是難爲老孟光。

戊戌七月二十二日




雨中登廬山作

廬山形勝地,逐隊作重遊。

牯嶺籠青樹,琴湖漾綠油。

目因秋雨障,心想大江流。

向晚天晴處,憑高看水鷗。

戊戌七月二十二日

「頭條詩人」方偉:詩詠九江

滿江紅·登廬山先雨後晴

重到廬山,廬山卻,恁般生澀。雨來處,劈頭就到,哪容分說。小傘吹成歪戴帽,袷衣溼作淋湯雀。一時間,綠瘦與紅肥,無顏色。

須臾遣,雨消歇,須臾放,山層疊。有大江一派,濤聲隱約。幾隻鷺飛天上下,一輪日照城西北。若逢人,看我在雲頭,心驚裂。

戊戌七月二十二日




美廬

石砌條條長綠苔,樓空人去鳥鳴哀。

還將腳步輕移動,不忍踏殘磚上埃。

戊戌七月二十二日,導遊講毛亦兩度住此


「頭條詩人」方偉:詩詠九江


重過如琴湖,昔年與夫人曾到也

看如寶鏡聽如琴,曾共夫人入島心。

還可重來唯地域,再難回去是光陰。

君顏幾度隨春減,我髪多年被雪侵。

圖片還憑微信轉,滿湖白霧散秋霖。

戊戌七月二十二日,夫人將去北京未來

「頭條詩人」方偉:詩詠九江

滿庭芳 · 九江別崔德煌、曹初陽、吳雪芬諸詩友

碧水涵天,明波搖岸,平湖雅號甘棠。周郎當日,曾作演兵場。記得我曾年少,遊船上,笑挽紅妝。今秋裏,諸君陪我,談笑對湖光。

新涼,堤上柳,橫看成片,側數成行。待綰結青絲,別意難量。報到輕車去也,霎時又,水遠山長。從今後,年年柳色,泰半在潯陽。

戊戌七月二十三日

「頭條詩人」方偉:詩詠九江


潯陽樓

時九江崔德煌、曹初陽、吳雪芬諸友同登

江過潯陽去亦遲,名樓千載展丰姿。

思同李白醉佳酒,茣學宋江題反詩。

網上頻傳奇怪事,眼前猶是太平時。

真山真水憑欄看,幾度興亡了不知。

戊戌七月二十三日

「頭條詩人」方偉:詩詠九江

天花宮

古蹟追尋不憚勞,甘棠湖畔殿牆高。

青蓮曾此生秋感,蘇子重來嘆鬢毛。

一片煙中懷往哲,幾行柳上望江濤。

何分紫極與天慶,茣使宮門沒野蒿。

戊戌七月二十三日


「頭條詩人」方偉:詩詠九江


答崔德煌兄,兼謝曹初陽、吳雪芬二友

歸來猶覺酒還溫,回望潯陽路一痕。

重到甘棠臨浦口,苦尋天慶近州門。

興饒漫檢贈行禮,坐定方蘇久客魂。

道遠喜加微信在,時通消息樂晨昏。

戊戌七月二十三日夜到家後作




附崔德煌兄原玉:贈別方偉先生

欣來湓浦路重溫,何處搜尋紫極痕。

半嶼白雲歸寺柳,一江秋水嘯樓門。

窗前煙雨沉殘日,庭外桐花鎖夢魂。

車到臨岐心悵惘,常將尊著讀黃昏。

「頭條詩人」方偉:詩詠九江

方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