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是一路高歌,官军则节节败退,随着哥舒翰丢失了潼关以后,往西是一马平川,再无阻挡,叛军步步逼近长安。

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六月十三日,唐玄宗带领少数妃嫔、随臣逃出长安,但走了不几天,当月十四日,在逃亡途经马嵬驿时,发生了兵变。

兵变平息之后,唐玄宗入蜀,而太子李亨和他分兵。

李亨和唐玄宗分兵后,一路颠沛流离,惊魂难定,直到抵达朔方军治所灵武后,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李亨是七月九日抵达灵武的,七月十二日,在宦官李辅国等人的撺掇下,登基称帝,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当天就派使者前往四川,向“新当选”的太上皇报告这一消息。

当了皇帝,那天下就是自己的了,你既然接手了江山,想坐享其成,那得有那个条件呐,眼下这个烂摊子只有你来收拾了。

当时朝廷军队一连串战事大败,朔方军兵力不够,怎么办呢?

只好借兵了。借哪里兵?只有回纥兵还保持这种作战能力。可是借兵得有代价啊,此时的朝廷已是“国破山河碎”,连东西两京都被安禄山的叛军给端了,到哪里去凑银子付兵饷?

没有钱事情就不好办了,这些大爷肯定请不动。

唐肃宗思来想去,最终想出这么一个办法:“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归回纥”。(《资治通鉴·唐纪》)

就是说收复长安之日,土地和百姓归大唐,而财产和美女,任凭回纥奸淫烧杀和掳掠回国。

回纥带兵的是叶护太子,他一听这个条件,觉得比付雇佣费还合适,就痛快答应了出兵的请求。

于是在公元757年9月,回纥军队按约攻城,在收复长安之后,百姓的噩梦开始了。他们在遭到安禄山的叛军劫掠之后,又受到“友军”的一番蹂躏。

当时随回纥来的军队里,除了有四千余回纥兵之外,还有从大食、波斯来的约1000名阿拉伯兵。

这些人“完成任务”之后要回国,他们觉得旱路道路崎岖,就想走海路归国。

公元758年,这些军士到达了广州。

唐朝的商业在广州那时已经很发达了,八世纪前中叶,唐朝与七十余个国家有外交往来。

《海内华夷图》(唐·贾耽)中,对对外交往的几条主要外交通道有详细记载:

一、营州入安东道;

二、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

三、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

四、中受降城入回鹘道;

五、安西入西域道;

六、安南通天竺道;

七、广州通海夷道。

其中的“广州通海夷道”,就是说的一条主要的“海上丝绸之路”通道,他起始于广州,穿越南海、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波斯湾。

公元714年(开元二年)的安南市舶使周庆立,是文献中最早可见的中国海关官员,安南建立海关,广州城也成为一个商业繁华重镇。

商业的繁华引来许多外国的商人,阿拉伯和波斯人来唐进行贸易受到许多优厚待遇,比如给他们在广州专门划出了蕃坊,供他们集中居住和营业。

这样,在这些外国人按照本民族习俗生活,并尊重他们的民族信仰,同时,他们还可以在内地定居,买田置屋,娶妻生子,行旅往来不受限制,生活和营业都很自由。

到公元750年(天宝九年)鉴真东渡路过广州时,已经非常繁荣了:“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其舶深六七丈。狮子国、大石(食)国、骨唐国、白蛮、赤蛮等往来居住,种类极多”(《唐大和尚东征传》)。

公元758年,这些大食、波斯的军士到达了广州后,他们被广州的繁华给惊呆了。

由于中原当时遭遇兵燹,各地方都破烂不堪,和发达的广州没法比。这些大兵一看这么繁华的城市,马上垂涎欲滴。此时他们想起了唐肃宗去年对他们出兵许下的条件。

在长安城已经尝到了甜头,那么在广州再来这么一下子呢?于是动起了歪脑筋。

可是此时的广州城商业繁荣,老百姓安居乐业,他们没有“帮忙”的理由啊?

没理由,那就找。此时他们和广州城内的大食、波斯商人联系上了,同宗又同族,语言还相通,很快就勾搭到了一起。于是双方一合计,就开始了大行动,史载:

“癸巳,广州奏大食国、波斯国兵众攻城,刺史韦利见弃城而遁。”(《旧唐书·卷十》)

“癸巳,广州奏:大食、波斯围州城,刺史韦利见逾城走,二国兵掠仓库,焚庐舍,浮海而去。”(《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

城外的过路军兵和城内的阿拉伯商人一起发动暴动,抢掠了广州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广州的老百姓招谁惹谁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因为这里太富庶了,黄澄澄的金子,白嫩嫩的女子谁不想要?何况这里天高皇帝远,皇上自己家事还管不过来呢,这里更是鞭长莫及了。

唐肃宗当年请兵的时候,就给开了一份工钱,是知道这些外籍士兵领走了两分工资,这可能是唐肃宗所始料不及的吧?

参考资料:《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