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男子疫情期間首次出門跑步心梗倒地,專家提醒恢復訓練可以這樣計算跑量)

4日,廣東佛山市一名49歲男子在禪城中山公園晨跑時,突發心梗倒地。據其家屬介紹,男子有高血壓病史,因疫情原因已多日沒有出門,是連日來的首次運動。上海市體育科學研究所專家王道提醒,運動愛好者在恢復鍛鍊時一定要循序漸進。

當日,幸好佛山市中醫院肛腸科副主任中醫師趙英武也在公園晨跑,他看到倒地男子當時已面色和嘴脣紫紺,無呼吸、脈搏。據撥打急救電話的市民稱,當時男子已倒地4-5分鐘。趙英武馬上跪地,爲其實施徒手心肺復甦術。2分鐘後,倒地男子喉嚨發出聲響,嘴巴可以微微張開。趙英武繼續堅持按壓,直至救護車趕到現場。男子經過AED除顫儀除顫後,恢復了心跳,被送往醫院繼續搶救。

趙英武事後回憶,“也有一瞬間想過他(倒地男子)是不是因爲新冠肺炎而引發的身體不適,但更多考慮的是突發心梗。”趙英武晨跑時沒戴口罩,但本能第一反應就是救人,甚至沒想到要從隨身腰包裏掏出口罩戴上。由於施救前跑了10公里,體力有所下降,趙英武還擔心沒能利用好搶救的黃金時間,所幸倒地男子在急診團隊接手後恢復了心跳。男子經搶救後已轉入ICU作進一步觀察和治療。

大好春光,不少因疫情被“禁足”已久的運動愛好者紛紛重啓了運動計劃。王道提醒,很多運動愛好者因疫情長時間沒有規律運動,此時恢復鍛鍊一定要循序漸進,初期(至少2周)做一些中低強度有氧運動和關節活動度練習,切不可操之過急。

從科學健身的角度,初春乍暖還寒,更要提防運動損傷。由於冬天肌肉和關節活動量較少,進入春天后貿然加大活動量,很容易引發腰腹痙攣、關節扭傷、肌肉拉傷甚至肌腱發炎等損傷。天氣雖然開始轉暖,但肌肉和關節還處在“冷狀態”,需要充分的熱身運動使其活躍到“熱狀態”,才能更好地應對運動中的挑戰,避免運動損傷。

專家建議,疫情期間一兩個月不跑步,重新恢復跑步的關鍵在於合理安排跑量,以免“太過熱情”,導致訓練過度,進而導致傷病的發生。

鑑於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以及停跑的時間不同,可以根據停跑前的跑量來計算:

恢復期單次最大跑量=停跑前三個月的平均周跑量/5

如停跑前周平均跑量爲70公里,那麼恢復期單次最大跑量爲14公里。

恢復期第一週:儘量實行跑一休一的原則,讓身體逐漸適應訓練的感覺。

恢復期第二、三週:根據第一週訓練時的身體狀況來判斷,若身體狀態良好,可逐漸在恢復期間從跑一休一過渡到跑二休一。

等身體逐漸適應恢復到70公里周跑量的訓練負荷後,可逐漸增加跑步的負荷,如增加到80公里。

在恢復訓練的過程中,注意自己身體發出的信號。監控恢復的方法,如體重、晨脈、睡眠時間、睡眠質量、運動時的心率等都是很好的數據檢測方法。在恢復訓練期間,可以通過對身體數據的監測,來判斷身體的恢復情況,以指導訓練。

(本文圖片來源:廣州日報、新華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