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和共產黨結下深厚感情,歌聲是發自內心的歌。”這是聽過彭銀髮彈奏月琴後聽友發出的感慨。

彭銀髮是昭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伍寨鄉月琴代表性傳承人,從他12歲開始,就全面掌握了月琴彈奏技藝,開始出師彈唱表演,至今已39年。

現在他受聘在昭陽城郊的昭通彝族六祖分支廣場每天爲遊客彈唱月琴,默默無聞地傳承着月琴彈奏的技藝。

說起與琴結緣的經過,這個65歲的老人面露懷念:“我們那時候家裏長輩也是彈這個的,但因爲他們經常出去表演,很少在家,所以也沒有人刻意讓我去學,但我還是喜歡上了月琴彈奏。”那時候還是小孩子的彭銀髮在聽到隔壁鄰居彈奏月琴後,就無法自拔的愛上了這門樂器。那個時候,沒人教他,他就每天去鄰居家“蹭”琴。沒料到,彭銀髮卻在這方面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隨後的拜師學藝,更多地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從學藝到出師,彭銀髮不只是簡單學習彈奏技巧。那些年,他潛心摸索,充分完善自己的表演技巧。出師後,參加了大大小小的演出,彭銀髮又結合自己的表演經驗,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月琴演奏風格。說起演奏風格,彭銀髮和記者“擺起了龍門陣”。

“我小時候,就可以把月琴放在背後反彈。有一次我去參加比賽,那些評委非要說我打假!”被評委懷疑的事情,彭銀髮至今仍有些忿忿不平。那時候的彭銀髮30多歲,意氣風發,誓要爲家鄉捧回一枚獎盃,讓更多的人知道月琴,瞭解月琴。哪曾想,比賽剛開始,彭銀髮就被潑了一盆冷水,透心涼。在表演結束後,彭銀髮拿起月琴,“氣勢洶洶”的走到評委面前,對着評委,重新表演了一遍反彈絕技,這讓評委看清了他令人眼花繚亂的指法。

一段表演結束後,在場的專家評委皆被震驚,半天說不出話來,一陣沉默後,全都忍不住感慨彭銀髮的天賦。先天的天賦加上後期的努力,彭銀髮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肯定,他驕傲地告訴記者:“我現在所有的獲獎證書,加起來足足有25斤重!我都背不動了!”

早期對月琴的愛是興趣,到現在更多的是珍惜尊重,彭銀髮至今只換過三把琴,他的琴全是磨損了都不能再用才肯換。換了的舊琴彭銀髮也捨不得扔,更不願意賣,全都好好珍藏起來,然而,他卻願意將月琴交給彝族文化博物館收藏展覽,足以可以看出彭銀髮對月琴的愛惜之情。

如今65歲的彭銀髮教有學生400多人,正在讀高二的孫子彭愛是他家月琴的傳承人。彭愛利用假期時間,在彭銀髮的帶領下不只是學習彈奏技巧,更讓彭愛透過月琴看清它的重要意義,瞭解它身後的文化世界,真正明白自己所肩負的責任。

衆所周知,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但在彭銀髮的世界裏,不忘初心,任天高海闊,任千山萬水,他們都不會走散。

這位月琴的傳承人就在昭陽城郊的昭通彝族六祖文化廣場每天爲遊客彈唱月琴。據說,六祖文化廣場是全球彝族祭祖的重要聖地,規劃爲AAAA級景區。景區內有彝家風味小喫街,彝家風味園,恐龍谷,兒童遊樂園,動物園,彝族文化博物館等,現在已經開始對外接待遊客,值得一去哦!

六祖文化廣場

點擊圖片看六祖文化廣場景區風光

來源|昭通新聞網

文圖|昭通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聶孝美 實習記者 李夢菲

審覈|鄧龍啓 田率華

編輯|曾巍 馬雲鶴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