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常听说

药驾听说过吗?

药驾,顾名思义,指驾驶员服用了某些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后,仍然驾车出行的行为。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极易酿成交通事故。有资料显示,服药后驾车引发的事故,占全部交通事故的10%左右。

车主吃了感冒药后感觉疲惫撞上电线杆▲

别人夜宵后可能是酒劲儿上来了,您这是药劲儿上来开睡着了啊!这时候可能就有网友要吐槽了:

这开车出事故,怪在药身上,是不是有些过分啊!

接下来,蜀黍帮各位科普一个名词。

是的!这场事故的根本原因就是驾驶员药驾了,这可怕程度与酒驾相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和醉驾不同,“药驾”对人们来说,还是交通安全意识的盲区,其更具隐蔽性与危害性。很多驾驶员容易忽视服药后的驾驶风险,甚至认为自己能“扛过去”,以致埋下安全隐患。

那怎么办?医生说,我药不能停啊!

莫惊慌,咱们只要做好下面两门功课,药驾是不存在的。

☟ ☟ ☟

第一门——识药课

◆◆

开车不宜服用的药物

◆◆

目前,我国尚未对药驾做出详细限定。然而,药驾带来的安全隐患是不容忽视的。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了7大类在服用后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并提出在服用上述药品后应禁止驾车。

影响安全驾驶的众多药品中,最为常见的是感冒药和抗过敏药物类,它们会使人体产生嗜睡、困倦、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

其中包括: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催眠药物、有恶心呕吐反应的药物、止痛类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的药物,以及抗高血压药物和降血糖药物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服用上述药品后应禁止驾驶车辆上路。

第二门——防范课

如果必须服药开车

☞      请注意以下防范措施     ☜

1.主动表明身份:看病时,主动向医生表明“我待会要开车”,请医生尽量避免使用会对驾驶员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2.仔细阅读药品的说明书:特别是“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等内容,不可超剂量用药。

3.减半量服用:对已知有不良反应,但不得不吃的药,开车前要减半量服用,等休息时再补足全量。

开车是个技术活

药驾酒驾要不得

平安出行最重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