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貢曉麗

老年癡呆症可能有救了!

美國生物技術公司百健(Biogen)和日本製藥公司衛材(Eisai)今日聯合宣佈,在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外部專家討論之後,他們計劃於2020年初向FDA遞交阿爾茨海默病在研藥物aducanumab的生物製劑許可上市申請(BLA)。

世界首款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藥物被證有效,明年初申請上市

這是一次驚天大逆轉,今年3月21日,百健和衛材曾因無效性分析結果不理想,宣佈停止aducanumab的兩項3期臨牀試驗,而在此之前,禮來、輝瑞、強生、羅氏、葛蘭素史克、默沙東等全球頂尖藥企,紛紛在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研發領域折戟沉沙。人類戰勝阿爾茨海默病的那天看起來遙遙無期。

如今,aducanumab“起死回生”的消息,頓時震驚了整個世界,受此重大利好影響,百健股價開盤一度大漲近40%。

全球每3秒多一位AD患者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俗稱老年癡呆症,是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它導致大腦中神經細胞逐步受損和死亡,造成患者的認知能力和其它大腦功能隨着時間推移持續下降。

世界首款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藥物被證有效,明年初申請上市

1906年,德國精神病學家和病理學家愛羅斯·阿爾茨海默首次發現並以他的名字命名這種疾病,如今百餘年過去,人類仍舊未能揭開這種疾病的神祕面紗。

這種疾病多發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隨着年齡增長大幅增加患病風險,85歲以上的人羣中患病風險約爲50%。而且通常,患者確診後的平均存活時間僅爲3至9年。

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ADI)發佈的《世界阿爾茨海默病2018年報告》顯示,每3秒鐘,全球就有一位癡呆症患者產生,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萬的癡呆患者,其中約60-70%爲AD患者。

在中國,目前約有1000萬AD患者,而在西方發達國家,阿爾茨海默病也是耗費社會財政補助的主要疾病之一。以美國爲例,大約有550萬AD患者,每年全社會花費高達2590億美金。

目前,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方式主要是輔助性治療,還沒有徹底治癒該疾病的藥物。

所有制藥巨頭都飲恨而歸

無藥可治,是因爲人類至今尚未弄清阿爾茨海默病的致病機理。

通過多年研究,目前人類已知AD患者的典型特徵是腦萎縮。

在顯微鏡下,病患大腦中的β澱粉樣斑塊和神經纖維纏結清晰可見,其中神經纖維結是由Tau蛋白質過度磷酸化並且堆積在細胞內聚集而成。

世界首款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藥物被證有效,明年初申請上市

這種典型特徵,讓阿爾茨海默症的致病機理有了三種主要假說:

一是遺傳因素致病。通過研究家族性的AD患者發現,基因突變造成Aβ42 積累,導致蛋白沉積產生。

二是β澱粉樣蛋白假說。這個假說提出Aβ蛋白積累形成Aβ沉澱的核心,引發神經毒性作用。

三是Tau蛋白假說。這個假說提出Tau蛋白結構異化導致大量Tau蛋白在腦細胞裏積累,破壞了細胞結構,終止了神經傳輸終止。

世界首款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藥物被證有效,明年初申請上市

這些假說,讓衆多新藥臨牀試驗圍繞靶向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展開,但過去20年來,阿爾茨海默氏病的新藥研發全軍覆沒,下面這一長串“陣亡”名單上,幾乎包含了每一家制藥巨頭:

2012年,強生/輝瑞的單抗藥物bapineuzumab在III期臨牀慘遭失敗;

2014年,瑞士製藥巨頭羅氏的單抗藥物gantenerumab也以失敗告終,該藥物旨在清除AD患者大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斑塊;

2016年,製藥巨頭禮來的阿茲海默病新藥solanezumab在III期臨牀試驗中功虧一簣,一度動搖了業界對β澱粉樣蛋白假說真實性的信心;

2017年,默沙東宣佈停止開發BACE抑制劑(以減低血漿中β澱粉樣蛋白水平)藥物verubecestat;

2018年,強生宣佈終止了BACE抑制劑atabecestat的II/III期研究,原因是觀察到了嚴重的肝酶升高,藥物本身的獲益/風險不理想;

2018年,禮來/阿斯利康宣佈終止lanabecestat(口服BACE抑制劑)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全球III期項目。

至此,幾乎所有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研發均以慘敗告終,數十億美元、數十年人力的投入,紛紛打了水漂。

來自健康老年人的Aducanumab

在講述百健和衛材的歷史性突破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下什麼是Aducanumab。

Aducanumab是一種靶向β澱粉樣蛋白的單克隆抗體,可以結合β澱粉樣蛋白,防止其聚集成斑塊,由Neurimmune公司從健康老年人的B細胞庫中發現。

世界首款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藥物被證有效,明年初申請上市

這些老年人雖然年事已高,但是並沒有表現出認知能力的下降,或者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要比普通人緩慢得多。科學家們猜測他們身體裏可能有什麼因素能夠對抗Aβ的沉積,Aducanumab正是Neurimmune公司通過研究發現的答案。

2007年,百健從Neurimmune獲得了該藥物的開發和營銷權。

2017年8月,在已經完成的臨牀1b期試驗中,百健發現aducanumab能夠顯著降低輕度AD患者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的程度,這堅定了他們持續投入開發新藥的決心。

2017年10月,百健宣佈與Neurimmune修訂了在研藥物aducanumab的研發和營銷協議。根據新的協議,百健將一次性付給Neurimmune1.5億美元,如果未來該藥物獲得FDA批准成功上市,百健付給Neurimmune公司的專利費率將降低15%。

與此同時,日本衛材藥業也選擇加入到aducanumab的後期研發過程中,以換取該藥物上市後的利益分成。

抗擊阿爾茨海默病發歷史裏程碑

2015年8月和9月,爲評估aducanumab的療效和安全性,百健先後啓動了兩項3期臨牀試驗,分別名爲ENGAGE(1647名患者)和EMERGE(1638名患者)。

這些臨牀試驗招募的是因爲AD出現輕微認知障礙的早期患者,腦補掃描顯示,這些患者的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水平升高,他們分別接受了三種不同劑量aducanumab的治療(3 mg/kg, 6 mg/kg, 10 mg/kg)。

然而,2019年3月,獨立數據監督委員會完成了對試驗中期數據的無效性分析。這種提前分析可以判斷在研新藥有沒有可能達到預期效果,從而防止醫藥公司投入大量資源和時間去進行最終無效的臨牀試驗。

無效性分析的結果表明,aducanumab達到預期效果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百健和衛材在3月21日宣佈終止3期臨牀試驗。受此消息影響,百健股價當天收跌29.23%,創十四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市值蒸發近180億美元。

世界首款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藥物被證有效,明年初申請上市

然而,在宣佈終止臨牀試驗後,百健對包含全部3285名患者的數據集進行了分析,發現在EMERGE的臨牀試驗中,接受高劑量(10 mg/kg)aducanumab治療的AD患者,認知能力評分與對照組相比降低了23%,獲得了顯著統計學意義上的改善。而在ENGAGE的臨牀試驗中,持續接受高劑量aducanumab治療的部分患者的認知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這些患者在認知和功能測試(如記憶、定向和語言)方面有顯著改善,也可以更好地處理個人財務、做家務,甚至獨自出門旅行。

在向FDA諮詢後,百健認爲大數據集的新分析結果與無效性分析結果之間的差異,主要是因爲在最新分析的更大數據集中,多重因素導致了更高的aducanumab接觸。

根據與FDA的討論結果,百健和衛材計劃在2020年初提交生物製品許可證申請(BLA),提交的BLA報告將包括 1/1b 期研究的數據以及3期臨牀試驗的完整數據集。

如果獲得上市批准,aducanumab將成爲第一個減少阿爾茨海默病臨牀衰退的療法,併成爲抗擊阿爾茨海默病歷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也會給醫生、患者及家屬帶去新希望,極大激勵後續阿爾茨海默病的新藥研發。

參考資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