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每經專訪愛丁堡藝穗節董事會主席蒂莫西·奧謝爵士:包容的城市孕育包羅萬象的藝術節

▲蒂莫西·奧謝爵士

1947年,有一羣小型表演團體來到愛丁堡卻被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拒於表演大堂之外,於是他們在同一年另組了一個藝術節,也就是今天爲人們熟知的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

從當年的僅5處表演場地供藝術家施展,到2017年藝穗節70週年之際,超過5萬位表演家在300處表演場地完成了高達3398場表演,如今的愛丁堡藝穗節已經成爲“這個星球上最大的藝術和文化慶典”。

2018年11月13日,由每日經濟新聞與美國事件管理學會(AEMI)共同主辦的“盛事天府·智享2018世界文創品牌(成都)峯會”將在四川成都舉辦。一衆來自海內外的文創大師都將聚集於此,激盪思想。此次,愛丁堡藝穗節現任董事會主席蒂莫西·奧謝爵士(Sir Timothy O’Shea)也將帶着他積累多年的文創經驗來到成都。

“讓年輕的藝術家盡情表達他們所想,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支持他們。”奧謝爵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這樣說道。

一座城一個節

愛丁堡藝穗節究竟火到何種程度?

事實上,從節日正式開始前3~6個月,藝穗節就開放售票了。在劇團中更是流傳着“只要在藝穗節得到了關注,那就意味着已經全球聞名了”的說法,這是因爲每年藝穗節舉辦之時,同時也是全球戲劇評論家、劇團、經紀人、劇院代表的聚會之日。

三年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有幸參加了2015年愛丁堡藝穗節。當時,在愛丁堡很多小場地上,來自全球的民間藝術團隊都在進行表演。不僅如此,很多大明星也會在這種“野生”氛圍的影響下嘗試更先鋒的藝術。法國著名演員朱麗葉·比諾什就是其中一員,那年她自導自演了一部講述古希臘王位爭奪的先鋒話劇。藝穗節就是讓大家在“fun”的氛圍下去探討更深層的藝術,讓人感覺到藝術就在身邊。

紮根一座城,發展一個節,這就是愛丁堡藝穗節。

“愛丁堡藝穗節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節,因爲它是最具包容性的。節日有許多獎項來表彰不同類型的藝術成就,表演者知道,世界各大藝術媒體能在愛丁堡發現他們。藝穗節避免舉行一些正式的儀式,它在城市的公共場所中帶來充滿活力的自由表演。”奧謝爵士描述道。

要做包容的城市

當被問到如何讓更多人瞭解一座城市的文化靈魂時,奧謝爵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要如慈愛的父母一般,去支持它,而不是壓抑它,還要確保有足夠的媒體報道。”

生於德國漢堡,長於英國倫敦,今年69歲的奧謝爵士曾在多所高等院校任過職。1997年,他被選爲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院長,隨後被任命爲倫敦大學副校長,後於2002年回到愛丁堡,擔任愛丁堡大學校長。2012年,他被選爲愛丁堡藝穗節董事會主席,並在2016年繼續連任,開始了他在藝穗節的第二個四年。

一個被稱作“北方雅典”,一個被叫做“天府之國”。一個以其深厚的文學積澱馳名,並於2004年成爲第一個加入創意城市聯盟的城市,被命名爲“文學之都”;一個因其美味的菜餚受人追捧,並在2010年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加入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被授予“美食之都”的稱號。前者是愛丁堡,後者是成都,兩座幾乎隔着整個歐亞大陸遙遙相望的城市,其實有着衆多相似之處。

當被問到成都如何借鑑愛丁堡藝穗節的成功經驗時,奧謝爵士向記者總結道:“政府應該是藝術節的支持者,而社會的所有羣體都應該受到熱烈的歡迎,並讓年輕的藝術家有機會去嘗試他們的想法,這至關重要。”

大學與藝校是文創業發展關鍵

據英國政府網站公開數據,如今走在世界前沿的英國文創產業,2017年其增長速度是整體經濟增長速度的兩倍,並且預計將繼續優於英國其他產業的發展。文創產業的出口將在2023年前增長50%,成爲一個價值1500億英鎊,並能創造60萬個新工作崗位的重要產業。

問及英國文創產業能取得如此成績的原因時,奧謝爵士向記者娓娓道來:“重點是要關注高品質的創新藝術,而不是一味地尋求經濟回報。我們要鼓勵年輕藝術家多做嘗試,多去吸引新的受衆。而這都離不開大學和藝術學院,它們纔是英國文創產業得以迅猛發展的關鍵。”

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葉子,也沒有完全一樣的文創模式,那些紮根於不同城市的文創作品都彰顯着不同的生命色彩。奧謝爵士認爲,正是城市中的大學和藝術學校能夠挖掘出這一城市文創產業的獨特性。除此之外,“城市本身也提供了相當多的觀衆,要想利用城市的獨特性,必須向文化機構提供財務和實踐的直接支持”。

(每經記者鄭直對本文亦有貢獻)

每日經濟新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