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专家们的诊断不仅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更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危,责任重大,喻昌利根据诊疗方案及多年的临床经验制订了唐山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案,每天亲自查看每个患者病情化验及每项检查结果,对每一位患者制定出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案,所有这一切他都是亲力亲为、一丝不苟,对所有住院患者做到精心谋划精心施治、全面把关,实时调整并不断完善和细化每个重症患者诊疗方案。自1月27日收治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以来,喻昌利每天奋战在唐山定点收治医院,时时刻刻关心着病人的安危,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尚处于攻克阶段,白天又需要往返于各医院之间,他只有在夜里查阅最新文献,结合已收治患者病情调整最佳诊疗方案,使每个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喻昌利,唐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专家救治组组长、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内科第二党支部书记。

在医院工作的25年中,喻昌利作为一位呼吸内科专家,经历了“非典”、“甲流”。这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身为党支部书记的他,没有畏惧、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勇往直前。临危受命以来,他一直像个陀螺一样在疫情一线连轴转。

临危受命 勇挑重担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呼吸科医务工作者,组织有号召、疫情有需要,我就应该冲在前面。”农历腊月二十九,喻昌利第一时间退掉回家看望久病卧床岳父母的车票,送妻子一个人含泪独自踏上了回家的列车。喻昌利这简单的话语是对“身份”和“职业”最朴素的诠释,也彰显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政治自觉。来不及回家给90岁高龄的老母亲道一声“过年好”,喻昌利就毅然踏上了疫情防控第一线。

作为呼吸专家组组长,喻昌利从大年三十开始,每天不分昼夜往返奔波于唐山市及周边县区的各个医院,对每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人用专业理论进行区分。有时为了尽快地达到现场,他就驾驶着自己的车,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有时接到诊断通知,经常顾不上吃饭、休息,急匆匆就奔赴救治一线,带领专家组成员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对每一位可能感染的病人进行及时会诊,最大限度争取留给患者进行下一步诊治时间。临危受命以来,一直像个陀螺一样在疫情一线连轴转,甚至由于过度劳累摔伤脚踝都顾不上治疗,从晚上一直坚持到第二天早晨,在进行简单处理后仍然坚守工作岗位。在最危险的时刻,用最执着的坚守,向身边人展现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践行使命 攻坚克难

作为呼吸专家组组长,喻昌利的压力是别人无法体会的。虽然每天面临的都是最危险的病毒源,但他最关注的却是诊断的准度与速度。

由于专家们的诊断不仅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更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危,责任重大,喻昌利根据诊疗方案及多年的临床经验制订了唐山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案,每天亲自查看每个患者病情化验及每项检查结果,对每一位患者制定出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案,所有这一切他都是亲力亲为、一丝不苟,对所有住院患者做到精心谋划精心施治、全面把关,实时调整并不断完善和细化每个重症患者诊疗方案。做到中西医并重,确保救治成功率。

视疫情如命令 视病房如战场

自1月27日收治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以来,喻昌利每天奋战在唐山定点收治医院,时时刻刻关心着病人的安危,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尚处于攻克阶段,白天又需要往返于各医院之间,他只有在夜里查阅最新文献,结合已收治患者病情调整最佳诊疗方案,使每个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随着确诊和疑似病人的增多,喻昌利有时几乎彻夜不眠,随时观察着每个患者的病情,鼓励患者战胜病魔,一句“我有信心治好您!”,让内心接近崩溃的患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2月7日下午,在喻昌利和省、市专家组共同努力下,首批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出院。投身医疗救治一线,喻昌利临危不惧,与死神较量,用生命守护生命,被大家称为“最美逆行者”。

坚守初心 大医精诚

作为呼吸危重内科主任,在唐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小组繁忙的工作之余,最放不下的就是本院病房住院患者的病情。喻昌利在第一时间对病房的防护及治疗工作作了周密部署,并及时对留守在病房的医师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培训,他经常教导年轻的医师,呼吸内科现在就是最前线,提高确诊率,降低漏诊率,站好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每一班岗。

随着院内发热非疑似患者日益增多,喻昌利身先士卒,主动请缨,在呼吸内科开设发热病区,为因疫情而入院困难的非疑似患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住院机会。面对附属医院的就诊疑似患者,喻昌利不断嘱咐每个管床医师将患者各项检查结果及时发送给他,依据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诊治意见,与病魔抢夺患者的每一秒宝贵时间。(燕都融媒体记者王静田 通讯员刘培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