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美國《LIFE》雜誌記者拍攝的國軍照片

抗日戰爭史上22場艱苦卓絕的大會戰

昨天是日本投降日,讀史已指出,“七七事變”後,中國軍隊同日本侵略軍八年之間共進行了22次正面戰場的大會戰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這22次大會戰,是中華民族用鮮血書寫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用生命譜寫的壯歌。那麼,這22場大會戰具體都有哪些呢,讀史小編今天就來爲大家盤點一下。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01. 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馮玉祥、顧祝同、陳誠、張治中

“八·一三”淞滬會戰中日雙方投入了將近100萬的兵力,這次戰役迫使日軍三易主帥,戰前日本曾囂張的說,三個月可以滅亡中國,結果光在上海就打了三個月。最後雖然日本取得了勝利,但也付出了慘重代價,此戰日軍傷亡5萬餘人。中國軍民浴血苦戰,在付出了33萬多人的生命後,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爭取了時間,從上海等地遷出大批廠礦機器及戰略物資,爲堅持長期抗戰起了重大作用。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02.南京保衛戰(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唐生智、孫元良、宋希濂

淞滬會戰後,日軍迅速進攻中國首都南京。由於國軍此時兵力凋零,退守絕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圍撤退。日軍進入南京後開始了長達數月的大屠殺,30萬餘中國軍民遇難。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03.太原會戰(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閻錫山、衛立煌、孫連仲、傅作義、郝夢齡(殉國)、王靖國

1937年9月13日,日軍佔領大同後向太原進攻,中國守軍英勇抵抗。日軍參戰總兵力約合4個半師共14萬人,傷亡近3萬人;中國軍隊參戰總兵力6個集團軍計52個師(旅)共28萬餘人,傷亡10萬人以上。

其中忻口戰役大量消耗日軍有生力量,牽制了日軍沿平漢鐵路(今北京-漢口)南下的作戰行動,忻口戰役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04.徐州會戰(1938年1月4日~5月21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李宗仁、孫連仲、湯恩伯、張自忠、龐炳勳、王銘章(殉國)

徐州會戰包括滕縣血戰、臨沂之戰、臺兒莊大捷和徐州突圍四部分。川軍打的滕縣血戰,爲臺兒莊佈陣爭取了兩天時間。張自忠指揮的臨沂大戰,粉碎了日軍兩路夾擊臺兒莊的計劃。臺兒莊大戰重傷了日軍的兩個王牌軍。李宗仁搞了空城計,讓日軍想在徐州殲滅國軍70萬主力的計劃落空,日軍未能消滅中國軍隊主力。國軍的防禦作戰和主動轉移爲此後的武漢保衛戰贏得了4至5個月的時間。其中臺兒莊大捷消滅日軍1萬餘人,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

徐州大突圍是我國抗戰史上光輝的一筆。它使敵人的戰略企圖徹底破滅,爲我國後來長江方面的抗戰保存了精銳力量,對後來長江方面的持久戰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義。可以說,從臺兒莊大捷到徐州的大突圍,是蔣介石整飭軍紀、扎穩陣腳之後,砍出的漂亮的兩板斧。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05.蘭封會戰(1938年5月21日~6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程潛、薛嶽、邱清泉、桂永清、宋希濂、杜聿明、龍慕韓(因戰鬥不力而槍斃)

蘭封會戰是日軍爲配合徐州會戰,切斷中國軍隊向西面退路和阻止第一戰區軍隊增援徐州,與中國軍隊發生的一場會戰。本次會戰演發成了武漢會戰的序幕。

蘭封會戰對日軍來講是敗仗,如果土肥原在5月18日轉向商丘,估計日軍能夠提前一個星期佔領商丘。一個精銳的常設師團加上一個重炮旅團,將對從徐州戰場後撤的中國軍隊造成很大威脅。而且日軍第16師團和第3、13混成旅團可以全力截擊後撤的中國軍隊,而不是去救援土肥原。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龍慕韓

由於在這次會戰中,國民黨將領龍慕韓作戰不力被處決,成爲抗戰中第一個被處決的蔣介石中央嫡系將領。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06.武漢會戰(1938年6月~10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陳誠、白崇禧、薛嶽、張發奎、孫連仲、王耀武、張靈甫、黃維、商震、池峯城、李延年、杜聿明、關麟徵、鄭洞國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其中在萬家嶺一帶,日軍4個團被全殲,史稱萬家嶺大捷。

中國空軍與敵激戰,取得重大戰果,共擊落日機62架,炸燬日機16架,炸沉日軍艦艇23艘,有力支援了地面部隊作戰。

中國海軍在長江上也進行了激烈戰鬥,在沿江要塞佈置水雷,設置海岸炮,並擊沉日艦多艘,有力遲滯了日艦沿江進攻。

中國軍隊英勇抗擊,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遲滯了日軍行動。日軍傷亡10萬以上,日軍雖然攻佔了武漢,但其速戰速決,迫國民政府屈服以結束戰爭的戰略企圖並未達到,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雖然武漢最終失守,但“武漢會戰”卻有着重大的意義。會戰中,中國軍隊殲滅日軍十多萬人,同時大量消耗了日本財力,爭取到時間把工業遷入西南和西北地區,爲相持階段作了重要的物資準備。自此以後,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軍再也沒有能力調動40多萬大軍作戰略進攻性的大會戰了。從這個角度上看,“武漢會戰”取得了戰略上的成功。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07.隨棗會戰(1939年5月1日~20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李宗仁、湯恩伯、張自忠、李品仙、孫震


武漢會戰之後,日軍爲了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國軍隊對武漢的威脅,向湖北隨棗縣棗陽地區發動進攻。中國軍隊擊斃敵軍1.3萬人,第五戰區也付出了較大的犧牲,日軍未能達到預定的戰略目標。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08.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4日~10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薛嶽、羅卓英、王耀武、關麟徵、楊森、張靈甫


此役,日軍集中10萬兵力,勞師南征,未能達到殲滅第9戰區主力的作戰目的,相反,各路均遭到有力的阻擊、側擊,部分日軍陷於包圍,損失慘重。

日軍承認“此次會戰與南昌、襄東(即隨棗會戰)兩次會戰,頗有決戰之勢。在部分戰場上,部分戰況之激烈超過了諾門坎。”(讀史小編注:諾門坎之戰,1939年5-9月,日蘇蒙共20餘萬人參戰,其中蘇蒙軍陣亡失蹤9703人、受傷15251人;日軍陣亡失蹤8440人;受傷8766人。)

日軍在會戰前期,攻勢行動艱苦,在會戰後期,於中方反擊下匆匆撤退,士氣大受影響。此次會戰,日軍傷亡達2萬餘人。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09.桂南會戰(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白崇禧、杜聿明、邱清泉、廖耀湘、鄭洞國、陳明仁、戴安瀾

日軍侵佔南寧和崑崙關之後,國軍從數百公里外急調10個精銳師,對日軍發動立體化進攻,取得崑崙關大捷,迫使日軍改變對廣東的作戰計劃,造成日軍在戰略上的部分被動。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10.棗宜會戰(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李宗仁、陳誠、張自忠(殉國)、湯恩伯、黃琪翔、孫連仲、孫震

此次會戰,日軍雖佔領了宜昌,但未能擊潰第五戰區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創,傷亡1.1萬餘人。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此役,張自忠上將殉國於南瓜店。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11.豫南會戰(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李宗仁、湯恩伯、孫連仲、李品仙

豫南會戰是武漢周圍地區防禦作戰中的一次戰役。日軍一度攻佔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傷亡9000餘人後,日軍最終撤退。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12.上高會戰(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羅卓英、王耀武、張靈甫、韓璇

爲保證南昌及其附近佔領地的安全,日軍發動企圖消滅贛北中國軍隊主力的上高會戰。日軍在三路進攻其中兩路受阻的情況下,形成一路孤軍深入,被中國軍隊包圍的日軍倉皇撤退,予日軍以重創,日軍傷亡高達1.5萬人。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13.晉南會戰(中條山之戰)(1941年5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衛立煌、杜聿明、傅作義


此次戰役日軍的目的是“在華北要殲滅山西南部的中央軍”。由於中國軍隊疏於防守,臨戰又缺乏物質和精神準備,因此遭到慘敗,傷亡慘重,退出中條山。此戰日軍傷亡9900人。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14.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0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薛嶽、楊森、賴傳湘(殉國)、歐震、王耀武、王甲本、劉振三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日軍爲打擊中國第9戰區主力,摧毀中國軍民的抗戰意志,第11軍在湘北嶽陽以南地區集結了第3、第4、第6、第40師團和4個旅團,總兵力達12萬餘人。此次會戰歷時月餘,中國軍隊共殲滅日軍3萬餘人,擊落飛機6架,擊沉汽艇9艘,使其日軍妄圖一舉殲滅第9戰區主力的計劃遭到失敗。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15.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薛嶽、楊森、李玉堂、方先覺、夏首勳、陳沛、孫明瑾、餘程萬


這次長沙會戰,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中國正面戰場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進攻作戰,薛嶽將軍負責的第9戰區一線兵團依託各陣地逐次抵抗,給日軍相當的損耗和遲滯。待敵深入長沙預定決戰地區,中國長沙守軍頑強堅守核心陣地,連續挫敗日軍進攻。

同時,第二線反擊兵團周密協同,對日軍進行合圍。日軍屢攻長沙不下,周圍中國軍隊又不斷壓縮包圍圈。日軍彈藥將盡而補給線已被切斷,只能空投補給。日軍見勢不妙立即展開退卻。我軍合圍部隊立即轉爲向敵阻擊、截擊、尾擊作戰,窮追不捨,在多處予敵重大打擊,擴大戰果,敵狼狽逃竄,至1942年1月15日,日軍退過新牆河,恢復戰前態勢。

由於第9戰區部署得當、協同密切,作戰得力,從而取得了此次會戰的勝利。此役共斃傷俘日軍5萬餘人,成爲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以來,同盟軍唯一決定性之勝利。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16.浙贛會戰(1942年5月15日~8月30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顧祝同、上官雲相、劉建緒、黃紹竑、汪之斌

日軍大本營決定摧毀浙贛兩省中國軍隊機場,打通浙贛鐵路,最後基本實現預定目標,曾經佔領衢州機場,但遭到嚴重損失,第15師團師團長陣亡,日軍戰史記載傷亡1.7萬人。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17.鄂西會戰(1943年5月~6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陳誠、胡璉、王瓚緒、王敬久、馮治安、王甲本

鄂西會戰歷時月餘,第六戰區以10個軍的兵力抗擊了日軍約5個師團兵力的進攻。日軍沿長江向上遊進攻,第六戰區及友鄰部隊夾擊日軍,殲滅敵軍4000人。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18.常德會戰(1943年11月2日~12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孫連仲、王耀武、餘程萬、施中誠、胡璉、池峯城、張靈甫

又稱中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1943年秋,日軍集中8萬餘人的兵力和130餘架飛機,對常德地區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中國軍隊集中28個師約19.4萬人、飛機100餘架,進行防禦。11月2日,會戰打響。在50余天的戰鬥中,中國軍隊付出重大犧牲,3位師長陣亡。日軍雖然曾攻佔了常德,但中國軍隊二線兵團隨即展開反攻,日軍倉皇撤退。

在此次會戰中,中國空軍以及美國駐中國基地空軍也參戰並取得重大戰績。集結轟炸機和驅逐機約200架,對日軍飛機、艦船、地面部隊展開作戰,有力支援了地面作戰。

中國軍隊依託陣地節節頑強阻擊,遲滯日軍進攻,給敵重大消耗,斃日軍1萬餘人。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19.豫中會戰(1944年4月~5月25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湯恩伯、蔣鼎文、胡宗南、李家鈺、何國柱、呂公良(殉國)

豫中會戰是豫湘桂大會戰的第一部分。1944年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就要看到勝利的曙光,侵略成性的日本軍國主義妄圖挽救因太平洋戰爭慘敗而導致即將覆滅的命運,根據“一號作戰計劃”,發動了以打通平漢鐵路南段,消滅中國軍隊湯恩伯部主力爲目的的“河南會戰”,史稱“豫中會戰”。其中“許昌保衛戰”成了當時這場戰役最爲慘烈的戰鬥之一。

這次會戰是侵華日軍發動的最大規模的戰役,日軍勢在必得打通大陸橫貫南北的交通線。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20.衡陽會戰(1944年5月~8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薛嶽、方先覺、周慶祥、容有略、葛先才


衡陽會戰是豫湘桂大會戰的第二部分。豫中會戰的同時,日軍開始進攻湖南,打通粵漢鐵路。國民黨第10軍隊在衡陽進行了不可思議的長達48天的抵抗。最後因寡不敵衆,衡陽失守。

在這裏要強調的是中日雙方公佈的日軍在衡陽會戰中傷亡人數均是6萬人,驚人的一致,這是八年抗戰唯一的一次。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21.桂柳會戰(1944年8月~12月10日)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白崇禧、張發奎、韋雲淞、闞維雍(殉國)、孫元良

桂柳會戰是豫湘桂大會戰的第三部分。日軍爲摧毀大西南的美軍空軍基地和打通大陸與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交通線,發動桂柳會戰。

由於蔣和桂系之間的矛盾,這次會戰國民黨兵力嚴重不足,導致桂林柳州相繼失守,在整個會戰中日軍也付出了傷亡3萬餘的代價。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22.湘西會戰(1945年4月~6月)

參戰的國軍主要將領:王耀武、施中誠、胡璉、李天霞、廖耀湘、韓璇


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雪峯會戰,是國軍給日軍最嚴厲的打擊之一,也是中日戰爭的一次攤牌作戰。此戰役直接給日本政府敲響了喪鐘,湘西也由此成了日軍侵華戰爭的終結地。日軍最終在湖南湘西芷江投降。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芷江受降坊


數據:在抗日衛國戰爭中,中國兵力最高時達500萬餘人,與日本侵略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鬥、38931次小型戰鬥。據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國軍作戰傷亡322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人,總計損失365萬0465人;日軍死亡48萬3708人,受傷193萬4820人。中國在戰爭中所承受的損失極大,約爲6500億美元,人口損失總數在5000萬人以上。

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和他們的鏗鏘誓言!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01、“卑軍守土有則,尺地寸草,不得放棄;爲救國保家而抗日,雖犧牲至一卒一彈,決不退縮!”

-蔡廷鍇(1892~1968,廣東羅定人,時任第19路軍副總指揮)

背景:淞滬抗戰(1932年1月28日~3月3日)爆發之後,蔣光鼐、蔡廷鍇等向全國發出如上通電,十九路軍全軍三萬官兵奮起反抗日軍七八萬人的猛攻,從1月28日至3月1日堅守上海,與敵血戰33天,死傷約萬人,使日本侵略軍受到重創,死傷萬餘名,四度更換指揮官。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02、“我生國亡,我死國存!”

-陳誠(1898~1965,浙江青田人,時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

背景:武漢會戰(1938年6月~10月)前夕,陳誠視察戶口要塞炮臺,發表了戰前宣言,稱“湖口要塞,是武漢門戶,官兵必須樹立與炮臺共存亡的決心”,與全體官兵高呼“誓與倭寇決一死戰,誓死守衛湖口要塞。”後炮臺陣地均被敵機和敵大炮摧毀,將士絕大部分壯烈殉國。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03、“每次飛機起飛的時候,我都當作是最後的飛行。與日本人作戰,我從來沒想着回來!”

-陳懷民(1916~1938,江蘇鎮江人,時任第4航空大隊第21中隊飛行員)

背景:在1938年武漢“4·29空戰”中,陳懷民的戰機在擊落一架敵機後受到5架敵機圍攻,他的飛機油箱着火。當時他本可跳傘求生,但他猛拉操縱桿,戰機拖着濃濃的黑煙,向上翻轉了180度,撞向從後面撲來的敵機,與日本吹噓的所謂“紅武士”高橋憲一同歸於盡。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04、“有我無敵,有敵無我!”

-陳文杞(1904~1941,福建莆田人,時任24師少將高參)

背景:中條山之戰(1941年5月),陳文杞率部在聞喜、夏縣等地與敵激戰。日軍向守軍陣地施放毒氣,我軍死亡慘重。後該師餘部轉移至臺寨村附近,遭日機狂轟濫炸時,陳文杞身先士卒,不顧生命危險,穿梭於槍林彈雨,指揮官兵堅守陣地。在最危急的時刻,陳振臂大呼上述口號。後不幸壯烈殉國,終年僅37歲。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05、“我腿已斷,不必管我。我決心殉國,以保全國人格!”

-寸性奇(1895~1941,雲南騰衝人,時任第3軍12師師長)

背景:中條山之戰,鬼子集中重兵攻擊12師,寸性奇師長在接受軍長的命令率部突圍後,發現軍部未能突圍,又率部衝入重圍營救軍部,後身中八彈,拔刀自殺,這是臨終前的遺言。其父寸大進老先生恨自己已經88歲高齡,已經無力報國,遂絕食而亡,死後雙目不瞑。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06、“現孤軍奮鬥,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爲國戰死,事極光榮!”

-戴安瀾(1904~1942,安徽無爲人,時任中國遠征軍第200師師長)

背景:1942年初,戴安瀾率所部200師萬餘人赴緬參戰。在東瓜保衛戰前,他留給妻子上述遺書。面對數倍於己的日軍,戴安瀾號令全軍:“雖戰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東瓜。”戴安瀾部擊斃敵軍5000餘人,掩護了英軍的撤退,取得出國參戰的首次勝利。後在孟關激戰中以身殉國,年僅38歲。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07、“川軍出川抗戰,戰而勝,凱旋而歸;戰如不勝,決心裹屍以還!”

-鄧錫侯(1889~1964,四川營山人,時任川軍第一縱隊司令,第45軍軍長)

背景:1937年9月5日,四川舉行約萬人參加的“各界民衆歡送出川抗敵將士大會”,鄧錫侯在會上發表瞭如上講話。鄧錫侯還說:“我們是踏着先烈們的血跡前進的,後方的人民,要勇敢地踏着我們的血跡而來。前赴後繼,一定能戰勝敵人!”後鄧參加了徐州會戰、太原會戰,戰功卓著。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08、“釁將不免,吾輩首當其衝,戰死者榮,偷生者辱,榮辱繫於一人者輕,而繫於國家者重!”

-佟麟閣(1892~1937,河北高陽人,時任29軍副軍長)

背景:南苑之戰(1937年7月27日-28日)爆發前夕,宋哲元已經下令,南苑軍部撤到北平城內,佟麟閣應首先撤離,此時夫人恰好送來書信,稱父親病重,佟執意不撤,回信道“大敵當前,此移孝作忠之時,我不能親奉湯藥,請代供子職,孝敬雙親。”並詔所部曰:“此殺敵報國時也!”後終於以身殉國。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09、“督促本部官兵奮勇向前,不惜一切代價,全殲小日本鋼軍,奪回崑崙關,打出第5軍的威風來!”

-杜聿明(1904~1981,陝西省米脂縣人,時任第5軍軍長)

背景:1939年11月,日軍攻陷桂南戰略要地崑崙關,爲了奪回崑崙關,杜聿明向所屬各師下達如此作戰命令。他親臨前沿陣地指揮戰鬥,成功地包圍了崑崙關之敵。日軍被擊斃4000人,被俘100餘人,旅團長中村正雄被打死,取得了著名的崑崙關大捷。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10、“守土有責,裂眥北視,決不南渡,肝腦塗地,亦所不惜!”

-範築先(1882~1938,山東館陶人,時任山東第六區專員、保安司令兼聊城縣縣長)

背景:1937年10月,日軍侵入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兩次要範築先率部南撤,範築先向全國發出如此通電。他的次子範樹民在與日寇作戰中犧牲,他強忍悲痛說:“民兒爲國家民族戰死疆場,是死得其所。”後聊城失守,範築先身受重傷,不願被俘,舉槍自戕,壯烈殉國,終年56歲。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11、“寸土都不許退,可採取武力自衛。國家存亡在此一舉,設若衝突,盧溝橋即是你們的墳墓!”

-馮治安(1896~1954,河北故城人,時任河北省主席、29軍代軍長)

背景:1937年7月7日夜,日軍詭稱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我駐軍第219團第三營拒絕,日方即調動駐豐臺日軍第三大隊包圍了宛平城。當地駐軍向馮治安請示,馮當即做出以上指示。之後日軍突然炮轟宛平城,我軍當即自衛還擊。當天擊退日軍三次進攻,用鮮血保衛祖國的領土完整。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12、“嶽武穆38歲壯烈殉國,我已過了38歲,爲抗日死而無怨!”

-傅作義(1895~1974,山西榮河人,時任綏遠省主席、晉綏軍第35軍軍長)

背景:1936年10月,蒙古投降分子德王在日軍指揮下,分三路大舉進犯綏遠。傅作義召集所部進行軍事部署。傅作義通告全軍:“愛國軍人守土有責,我們一定要打!”並示了上述抗日決心。後指揮百靈廟大捷,擊斃日軍千餘人,俘敵200餘人,綏遠抗戰勝利結束。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13、“家仇國恨,等待何時!日機炸我同胞,向其討還血債!”

-高志航(1907~1937,吉林通化人,時任空軍第四大隊中校大隊長)

背景:凇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爆發,日木更津航空隊百架轟炸機開始轟炸江、浙,8月14日,敵機八架進入杭州市區上空轟炸。航委會當時命令不抵抗,而高志航主張“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於是他下令起飛,並首開第一炮,擊落日領隊機。此戰擊落敵機六架,兩架負傷逃跑。後高被日空軍炸死。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14、“此次戰爭爲民族存亡之戰爭,只有犧牲。此謂我死國活,我活國死!”

-郝夢齡(1898~1937,河北藁城人,時任第9軍軍長)

背景:1937年忻口會戰爆發之前,郝夢齡如此鼓勵官兵。戰爭打到白熱化階段,他親自到前線督戰,告誡官兵,“現在我同你們一起堅守這塊陣地,決不先退。我若是先退,你們不管是誰,都可以槍斃我!你們不管是誰,只要後退一步,我立即槍斃他。”

郝夢齡是抗日戰爭中我軍犧牲的第一位軍長。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15、“南陽就是我的葬身之地,各位好友來生再見!”

-黃樵松(1901~1948,河南尉氏人,時任第68軍第143師)

背景:1945年3月18日,日軍三路大軍進攻南陽。黃樵松受命死守,橫下一條心,誓與南陽共存亡。與好友握別時他發出如此悲壯言辭。黃還派人趕做一口棺材,擱置在師部門口,親筆寫上:“黃樵松之靈柩。”後日軍猛攻,黃親臨前線指揮,隨身衛士全被打死,他隻身到前沿陣地督戰,陣地最終力保不失。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16、“何以對國家?何以對民族?寧作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黃啓東(1891~1938,湖南平江人,時任第23師少將參謀長)

背景:徐州會戰(1938年1月4日~5月21日)爆發後,23師奉命從魯西南移駐鄆城、菏澤,日軍土肥原率精銳師團猛攻菏澤,該師官兵奮起抵抗,與敵激戰數晝夜,傷亡慘重。師長李必蕃殉職後,黃啓東親率餘部衝鋒10餘次,頭部中彈,仍喚衛士揹着他指揮戰鬥。野戰醫院院長李少甫勸他上擔架,他堅決拒絕,顫抖着說出上述話,最後壯烈犧牲。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17、“中國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壓迫到最後限度,中國軍隊爲了民族之生存,決心在武漢地區與日軍決一死戰!”

-蔣介石(1887~1975,浙江奉化人,時任國民黨總裁、委員長)

背景:1938年6月武漢會戰爆發前夕,蔣介石親自坐鎮武漢直接指揮,並通過中央廣播電臺發表這極其悲壯的講話。武漢會戰歷時4個多月,造成日軍10 多萬人傷亡,中國軍民付出40萬人傷亡的代價,但粉碎了日軍一戰解決“中國事變”的企圖,換來了戰略相持階段。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18、“本彈盡卒盡之旨,不與暴日共戴一天!”

-蔣光鼐(1887~1967,廣東東莞人,時任第19路軍總指揮)

背景: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之後,當時駐守上海的爲第19路軍,蔣光鼐擔任最高指揮官。全體將士決心抗擊日寇,保衛上海。日軍兵分5路進攻閘北,19路軍奮勇抵抗,當即予以迎頭痛擊。日軍發動了四次總攻,卻均遭敗績,四易主帥,死傷累萬。在戰爭最慘烈的時候,蔣光鼐這樣表達他的抗戰決心。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19、“有我姜玉貞在,就有原平在,我姜玉貞誓與原平共存亡!”

-姜玉貞(1893~1937,山東菏澤人,時任66軍65師196旅旅長)

背景:1937年,日軍7萬人直撲太原,姜玉貞奉命死守原平等待援兵。他和5000官兵下定決心,血戰到底。與日軍在此血戰十日,反覆進行拉鋸戰,姜玉貞親自率領敢死隊衝鋒。後陣地上只剩下二三百人,姜玉貞奉命突圍,但在突圍途中中彈犧牲。原平死守爲忻口會戰殲敵2萬贏得了時間。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20、“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吉鴻昌(1895~1934,河南扶溝人,時任察哈爾民衆抗日同盟軍第2軍軍長)

背景:1932年4月,吉鴻昌毀家紓難,變賣家產6萬元購買槍械。1933年5月,與馮玉祥、方振武在張家口建立察哈爾民衆抗日同盟軍,任第2軍軍長、北路前敵總指揮,率部向察北日僞軍進擊,連克康保、寶昌、沽源、多倫四縣,將日軍驅出察境。後被國民黨親日派殺害。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21、“千萬頭顱共一心,豈肯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斷頭不做降將軍!”

-闞維雍(1900~1944,廣西柳州人,時任31軍131師師長)

背景:1944年,日軍發動了豫湘桂戰役。八個師團十餘萬人猛攻桂林,闞維雍指揮部隊沉着應戰,打退了日軍多次瘋狂進攻,雙方損失慘重。日軍使用了毒氣,6000抗日將士被殘害於巖洞中。在中正橋主陣地被日軍突破後闞維雍將軍親自指揮敢死隊,奮勇逆襲奪回陣地。後桂林陷落,闞維雍自殺殉國。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22、“湯兵團正在南進,很快就會進莊,你們不能後退半步,組織敢死隊,發動反攻!”

-李宗仁(1890~1969,廣西臨桂人,時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背景:臺兒莊戰役(1938年3月16日-4月15日)最慘烈時,孫連仲的第二集團軍3個師基本打光,孫來電哽咽着請求“撤到運河南岸去吧,給我們留點種子吧!感謝長官大恩大德!”李宗仁做出如上答覆。孫連仲悲壯地說:“絕對服從命令,直到整個兵團打完爲止!”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23、“誤國之罪,一死猶輕,願我同胞,努力殺敵!”

-李必蕃(1892~1938,湖南嘉禾人,時任第23師師長)

背景:1938年5月9日,日軍十六師團進攻山東鄆城,李必蕃令69旅死守。該旅守城不力,鄆城失陷。後日軍重兵臨菏澤城下,他率部迎戰,獲勝後兵分兩翼作鉗形追擊。日援軍趕到,進行瘋狂反擊,他率師直屬部隊與敵軍肉搏,後菏澤淪陷。他在城郊腹部中彈,臨終前用軍用地圖反蓋於胸,上有如上字樣。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24、“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

-李家鈺(1890~1944,四川蒲江人,時任第36集團軍總司令兼47軍軍長)

背景:1941年2月,四川省各界抗戰前線慰勞團來靈寶縣李部駐地勞軍,李家鈺親筆書寫如此字幅。1944年5月21日,李率集團軍總部官兵左右衝突,卒在秦家坡陷入日軍伏擊圈。在敵寇密集火力射擊下,總部官兵200餘人全部殉難,李家鈺頭額及左腋被子彈和槍榴彈破片擊中終因流血過多而犧牲。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25、“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劉湘(1889~1938,四川大邑縣人,時任第七戰區司令長官、第23集團軍總司令)

背景:“七七事變”爆發次日,四川省主席劉湘即電呈蔣介石,同時通電全國呼籲“一致抗日”。劉湘準備帶病出徵,部下多勸他不必出川親征,他說:“過去打了多年內戰,臉面上不甚光彩,今天爲國效命,如何可以在後方苟安!”劉湘最終在前線吐血病發,死前留下如上遺囑。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26、“我堂堂中國軍人,沙場捐軀,死亦光榮,豈能求一時苟安,喪失民族氣節,爲人恥笑!”

-劉茂恩(1898~1983,河南鞏義人,時任第14集團軍總司令)

背景:中條山戰役,劉茂恩率部被日軍包圍,數次突圍皆告失敗,情況萬分險惡,左右僚屬苦勸其更換便衣逃出,劉茂恩卻凜然作色如此答覆。說罷拔出手槍要自殺,被侍從死死拉住。劉茂恩和殘餘官兵已彈盡糧絕,已做好以身許國的悲壯準備。所幸風雨狂作,山洪滾滾,劉終於趁機脫險。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27、“我死不足惜,你們要殺敵前進!”

-羅芳珪(1907~1938,湖南衡東人,時任第89師529團團長)

背景:臺兒莊血戰打響後,雙方反覆拉鋸戰,湯恩伯軍團快速馳援,89師羅芳珪團衝殺在前,以上述話號召官兵。全團上下土氣大振,連克敵陣地三處,殺進臺兒莊。在敵從臺兒莊潰退的時候,羅芳珪頭部和胸部中彈,臨死前猶以微弱的聲音說:“我死不足惜,你們要殺敵前進……”年僅31歲。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28、“我馬占山心意已決,就是要和日本拼命!要是我打錯了,給國家惹下亂子來了,你們把我的頭割下來,送到中央領罪。”

-馬占山(1885~1950,河北豐潤人,時任黑龍江省政府代主席兼軍事總指揮)

背景:“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及張學良採取消極抵抗政策,致使日軍輕易攻陷遼、吉,後又進犯黑龍江。日軍在嫩江江橋製造事端,並向馬占山下達武力通諜。馬召集軍政紳商人士開會商討對策,面對部分下屬的軟弱,他拍案說出上述話,並表示“一息尚存,決不敢使尺寸之地淪爲異族。”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29、“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定繼承母志,與日本人血戰到底!”

-馬本齋(1901~1944,河北獻縣人,時任回民支隊司令)

背景:爲了招降馬本齋,消滅回民支隊,日本人抓走了馬本齋的母親。日軍對馬母威逼利誘,讓她寫勸降信說服兒子“歸順皇軍”,享受“榮華富貴”,但馬母堅貞不屈,並以絕食的方式進行抗爭,最後光榮犧牲。得知母親犧牲的消息,馬本齋強忍悲痛寫下上面的話。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30、“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吾將自己未亡之軀,奔赴疆場,馬革裹屍,何所懼哉!”

-馬玉仁(1875~1940,江蘇建湖人,時任蘇魯戰區第一路遊擊司令)

背景:盧溝橋事變爆發後,馬玉仁拉部隊抗日,他的幕僚勸他保存實力,抗日不如降日。他大爲震怒,下令溺死他,稱“誰當漢奸,我就打死誰!”1940年 1月,他的部隊與日軍戰鬥中,馬玉仁腹部中彈,壯烈犧牲,終年65歲。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31、“餘獻身革命……早具犧牲決心,以報國家。倘於此次戰役中,得以成仁,則無遺憾!”

-彭士量(1904~1943,湖南瀏陽人,時任73軍暫五師師長)

背景:1943年底常德血戰,73軍被四面包圍,軍長汪之斌命暫編第五師留下堅守石門陣地,軍主力向西突圍。彭士量率部從14日夜晚到15日黃昏激戰一天一夜,後敵機飛來,投下重磅炸彈,並用機槍掃射,年僅38歲的彭士量身中數彈,永遠地倒下了。部下在裝殮他的遺體時發現上述遺言。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32、“昔日成功,今日成仁,此其時矣,彈盡各自裁!”

-齊學啓(1900~1945,湖南寧鄉人,時任中國遠征軍新38師副師長)

背景:在緬甸卡薩之戰前,齊學啓向部下叮囑。後他身負重傷被俘,決心以一死報國,拒絕換藥和進食,敵旅團長詢問有關情況,他說:“中國軍人可殺不可辱!”並猛力向前奪刀自刺。兩年以後,汪僞政權派陸軍部長葉蓬等前去勸降,他怒斥葉蓬等“認賊作父,不知人間羞恥事”。後傷重去世。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33、“現在正是軍人報國的時候,我們要爲國爭光,流盡最後一滴血!”

-饒國華(1894~1937,四川資陽人,時任川軍145師師長)

背景:1937年11月,145師師長饒國華受命固守安徽廣德以拱衛南京,他親率435旅劉儒齋團據守廣德前五里陣地,在陣前振臂高呼此宣言。但孤軍奮戰,幾被全殲,廣德失守。遂揮淚寫下絕命書,稱“驅敵出境,復我國魂!今自決於城,雖死無恨。”然後開槍自戕,慷慨成仁。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34、“諸人儘可離艦就醫,惟我身任艦長,職資所在,應與艦共存亡,萬難離此一步!”

-薩師俊(1895~1938,福建閩侯人,時任中山艦艦長)

背景:1938年10月,中山艦奉命開赴武漢上游26公里的金口迎敵,遭到日機狂轟濫炸。中山艦重損不可救,薩師俊左臂、左腿皆重創,右腿不知所蹤,化爲一血人。然其繼續指揮,不離崗位,部下勸其離艦,薩師俊作此答覆,最終與一代名艦共沉江底。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35、“寧爲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宋哲元(1885~1940,山東樂陵人,時任29軍軍長)

背景:1933年初,日寇出兵侵佔山海關,宋哲元率領軍隊奮勇投入長城戰役。29軍將士在喜峯口殲敵3000有餘,“喜峯口大捷”轟動了全國。盧溝橋抗戰槍聲打響之後,宋哲元便命令師長以上的將領親臨前線指揮、督戰,戰鬥之激烈,士氣之高漲,實屬空前。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36、“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進去!你填過了,我就來填進去!有誰敢退過河,殺無赦!”

-孫連仲(1893~1990,河北雄縣人,時任第五戰區第二集團軍總司令)

背景:在臺兒莊進行最慘烈的拉鋸戰時,死守北門的第31師傷亡慘重,眼看抵擋不住,且援軍遲遲不至。師長池峯城來電請示孫連仲准予撤退,孫做出瞭如此答覆。池師長知軍令不可違,乃以必死決心,逐屋抵抗,任憑敵人如何衝殺,也死守不退,後迎來臺兒莊大捷。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37、“這些狗雜種!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槍斃!今後都這樣辦!”

-孫立人(1900~1990,安徽廬江人,時任中國遠征軍新38師師長)

背景:1943年10月,第二次緬甸戰役開始,孫立人指揮新38師連續佔領新平洋、於邦。當日軍俘虜被帶到孫立人面前時,他厭惡地皺皺眉頭,不加思索地向參謀下達上述命令。之後他與美軍聯手,把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第18師團打得死傷過半,狼狽逃出胡康河谷。孫被譽爲“東方的隆美爾”。

抗戰史上22場艱苦大會戰和37位永垂不朽的抗日名將誓言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以史爲鑑,放眼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