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雲強調,個人雲存儲市場的長遠發展需要您的理解與支持,微雲將繼續努力,爲每一位用戶提供安全、便利、長久的服務。資料顯示,微雲網盤客戶端是騰訊推出的網盤服務,通過微雲客戶端可以讓PC和手機文件進行無線傳輸並實現同步,讓手機中的照片自動傳送到PC,並可向朋友們共享,功能和蘋果的iCloud較爲類似。

近日,騰訊微雲團隊發佈“微雲超額存儲帳號管理通知”。微雲方面表示,自2019年10月24日零時起,微雲將上線超額存儲管理規則。已用容量超出可用額度的用戶,需要在30天內升級存儲空間或對容量超額部分進行清理,否則帳號將被凍結(凍結期最長6個月)。
在凍結期內,用戶可通過支付數據存儲費用解凍存儲空間。如凍結期內不作處理,微雲將在凍結期滿後,清空帳號全部存儲內容,回收存儲空間。
微雲強調,個人雲存儲市場的長遠發展需要您的理解與支持,微雲將繼續努力,爲每一位用戶提供安全、便利、長久的服務。

資料顯示,微雲網盤客戶端是騰訊推出的網盤服務,通過微雲客戶端可以讓PC和手機文件進行無線傳輸並實現同步,讓手機中的照片自動傳送到PC,並可向朋友們共享,功能和蘋果的iCloud較爲類似。
這些年,相信大家用過的網盤也不少了,用垮掉的雲存儲服務則更多。
國內雲存儲市場的興起可追溯到2005年,當時Gmail大容量儲存空間的出現,讓人們漸漸意識到雲存儲網盤這一概念。隨後市場中開始湧現大批玩家,但市場並沒向預想的方向所發展,直到2016年多家企業宣佈關停後,讓雲存儲瞬間成爲了一個不溫不火的市場。
自2016年以來,網盤領域就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連續多家網盤做出調整甚至關閉個人服務:
騰訊微雲:2016 年 5 月 27 日關閉微雲“文件中轉站”功能;
115 網盤:2016 年 3 月 4 日下線“我聊”中的“文件發送”功能,後續一直在調整;
新浪微盤:2016 年 6 月 30 日開始關閉免費個人用戶的存儲服務;
華爲網盤:2016 年 6 月 30 日開始關閉;
迅雷 / 金山快盤:停止快盤個人用戶的存儲服務,數據保留到 2016 年 6 月 30 日;
360 雲盤:2016 年 11 月起停止個人雲盤服務,2017 年 2 月 1 日起關閉所有云盤賬號並清空數據;
UC 雲盤:2016 年 4 月 15 日開始終止網盤的存儲服務,停止上傳服務 / 離線資源存至網盤功能 / 視頻轉碼服務。
也是在同一年,“百度雲”正式改名爲“百度網盤”,面向個人用戶提供服務。可以說,能熬過 2016 年且在存活至今的國內雲存儲服務商,都稱得上是硬骨頭了。
目前,國內市場上比較知名的免費網盤產品大概就剩三款:百度網盤、115、騰訊微雲,其中百度網盤用戶量最大,佔據市場份額超過80?115、騰訊微雲也在網盤倒閉潮後獲得了不少新增用戶。
我們都知道,雲存儲市場主要分爲兩類,公有云存儲與私有云存儲,更直白了講就是個人網盤與企業網盤,雙方側重點各有不同,企業網盤側重文件協同和溝通協作,個人網盤側重容量。
然而面向個人用戶的網盤業務在國內確實不好做,成本高、不賺錢,另外監管趨嚴是最現實的問題。
網盤大戰期間,各大公司爲了拉攏用戶,開始大肆送網盤容量,通過補貼向用戶提供1T,2T,甚至無限存儲空間,但背後,是高昂的帶寬、存儲成本以及無法快速變現的矛盾。
並且更加現實的是,這種免費的送容量也導致了用戶粘性低,用戶完全就是衝着免費和大容量,如果網盤一旦開始收費或漲價,用戶就可能接換平臺。
目前各大網盤唯一明確且相對較成熟的盈利模式就是會員付費模式,但從社交平臺上網友們的反饋來看,似乎大家心甘情願爲網盤這類應用付費的意願並不是很強烈。
經查,百度網盤超級會員的每月費用爲25元,騰訊微雲每月的超級會員爲20元。

但騰訊微雲的免費空間僅有 10G,這對部分用戶來說並不夠用,此次騰訊微雲的調整更加引來部分用戶不滿。
在付費方式上,百度網盤前不久已做出了調整。過去是價格固定的包月或包年會員套餐,現在是精細化的付費模式,目前已經上線幾種專項服務,包括解壓功能、倍速播放等單次付費。此外,不付費的用戶可以看廣告獲取服務。
按照官方的說法,用戶付費背後的邏輯是,網盤爲用戶提供優質服務,用戶爲價值買單。當然目前還不清楚有多少用戶願意接受這樣的付費模式。
(編輯:CC)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