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5万人打卡!湖滨步行街上的光影博物馆有没有唤起你的年代回忆?

快闪互动、排队打卡、网红地标……这些在大众认知中年轻人“专属”的标签于这个秋天席卷了杭州。从9月27日到10月7日、从60后到00后、从浙江人到广东人到湖南人……在杭州湖滨步行街,这场由光影博物馆引发的大型“回忆杀”在短短11天时间里吸引了超过35万人进馆打卡!

在“限时有效”的快闪活动制造了“无限记忆”的光影博物馆“营业”期间,每天都有一位普通的工作人员成为“一日馆长”,在她们眼里每天也都有着许许多多让她们难忘的故事在这里上演。

来听听这些“一日馆长”的故事?

一日馆长:晓雯

晓雯是一位主持过众多活动的浙江广电主持人,无论是主持严肃沉稳的主旋律晚会还是活泼跳脱的互动型综艺都游刃有余,名副其实的“见过大场面”。但是她说,9月27日光影博物馆的开馆仪式还是把她深深的震撼到了,特别是年代歌曲快闪的时候,围观的人群中从头发花白的50、60后到打扮潮酷的90后都能一起跟着唱,真的让她感受到了70年的时光在那一刻“重叠”。

一日馆长:吴宁

吴宁是工作人员中最年轻的妈妈,而她也是与光影博物馆“相伴”最久的人。从开馆开始到闭馆为止,甚至是十一期间她都几乎每天会出现。高颜值加上亲切的态度,让她成为了最受孩子喜爱的“漂亮阿姨”。而一刻不停的被“预约”帮忙拍照的她直到最后一天才有机会为自己留下了一张美美的“游客照”。

一日馆长:陈悦

如果要评选每天在光影博物馆中“讲话最多”的人,陈悦一定会毫无悬念的当选。从每天10点开馆开始,到22点闭馆为止,整整12小时她一直都在入口处维持秩序,重复着“叔叔阿姨台阶小心”、“小朋友注意安全”、“大家稍等一下后面排队”……简简单单的话语背后是满满的责任心,持续一天的笑容成为了光影博物馆最美的“门面”。

一日馆长:家扬

祖籍辽宁,从小在绍兴长大的男孩家扬从读大学起才来到杭州,而他在光影博物馆中需要承担的却是给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讲解馆中布展的70年浙江的变迁故事,不得不说这对他来说真的是一个大考验。从《百年浙江》到《弄潮》,从《西湖》到《良渚》,凡是与浙江有关的纪录片,他几乎一个都没有落下的“突击恶补”,而布展的资料更是每天不停的进行复习,这个操着一口纯正普通话讲解着浙江故事的男孩终于成为了光影博物馆中真正的“浙江通”。

一日馆长:陈越 张涵

陈越和张涵是负责”光影演播室“区域的90后小伙伴。两个瘦瘦的小姑娘在最受欢迎的拍照打卡点不仅要帮忙看包、维持秩序,平均每3分钟还要将想拍照的小朋友抱上座椅,拍完照还要把他们抱下来,她们开玩笑的说:“这下不用去健身房,肱二头肌就该长出来了。”

一日馆长:思思

思思是所有“一日店长”中年纪最小的,她说整个光影博物馆中她最喜欢的并不是最受欢迎的“建国路70号”杂货铺也不是排队打卡的“光影演播厅”,而是那一面写着“70”数字的“爱国留言墙”。她说:“在这里能看到很多时光流转但传承不变的东西……”

一日馆长:海倩

海倩是名副其实的90后,认识她的人对她的印象都说她又潮又酷,但是在光影博物馆中看到的她就跟“变了一个人”一样,“放着我来”、“我来帮您”成了她这一个月中说的最多的“高频词”。她说最让她“惊喜”的一件事就是她做“一日店长”的当天,她的爸爸妈妈突然来到了现场参观,那一刻虽然因为太突然被“吓”到了,但是能让他们感到骄傲还是觉着辛苦也很值得。

“一日馆长们和平凡而坚韧的工作人员成为了光影博物馆最靓丽的风景线。35万人进馆参观,6500多条留言祝福,10000多张与国旗合影的笑脸……这些了不起的数字正是对她们最大的赞扬。

“限时快闪”制造“无限回忆”,我们不说再见!

“民意直通车”专线来啦!上城成立全市首个“民意小圆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