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09级台阶成“天堑”,加装电梯让这位杭州奶奶圆了回家心愿

如果这个世上有后悔药,三年前的那个9月,杭州闻大姐绝对不会带父母出去旅行。自从那次出门后,因为旅途中突发疾病,80多岁母亲失去了右肢小腿,再也没有进过自己的家门。

闻大姐父母家住上城区望江街道南光坊。那是个老小区,她家住6楼,从1楼到6楼一共有109级台阶。这109个台阶就是闻家妈妈回家的最大障碍。

“我妈有170来斤重,没有三五个人帮忙,根本没法帮她上到6楼。”大姐说,出事后母亲就一直住在康复医院,她曾无数次坐着轮椅来自家小区楼下,抬头仰望六楼的窗户,每次都泪眼婆娑地离开,“回家,恐怕今生无望了。”

但是这个心愿在1141天的期盼后达成了。闻大姐妈妈所在的南光坊小区这个单元,加装电梯落成了!

“是幸福终于来敲门的那种感觉,这个电梯对我妈妈来说,真的是莫大的幸福。”闻大姐说。

一次邮轮出游,因突发疾病母亲失去了右肢小腿

三年前的那个9月,闻大姐刚好拥有一段时间的假期,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她决定利用这个假期,带着年迈的父母好好出去转转,考虑到不想让父母太累,她选择了邮轮出游。

邮轮(图源网络)

出行的第一天,父母的状态都非常好,在邮轮的欢迎晚宴上,他们吃了龙虾,还一起跳舞狂欢,玩的非常尽兴。

然而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母亲开始发烧。

“我们当时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以为是吃坏了肚子,也怀疑是有点感冒引起的,就赶紧去了邮轮上的医务室,打了点滴,考虑到母亲的身体状况,后来邮轮靠岸,我们也都没有上去,一直在船上休息。”闻大姐说。

等到这次行程的最后一天,当邮轮还在海上行驶的时候,母亲的病情开始加重。

闻大姐记得很清楚,10月1日凌晨,他们乘坐的邮轮终于回到了上海,“当时,在旅行社的协助下,我们直接包车回到了杭州,到医院的急诊室治疗,因为我妈妈本来身体毛病也比较多的,一开始医院也找不出具体的原因,后来在身体的多处发现了血栓。”

为了治疗母亲的病,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闻大姐带着母亲辗转了杭州的好几个医院,但非常遗憾的是,最终因为病情的缘故,没能够保住母亲的右肢小腿,被截了肢。

109级台阶,让被截肢的母亲有家不能回

经历了几次手术后,闻大姐的母亲可以出院,但是她却有家回不了。

南光坊小区建于1995年,小区内15个单元都是七层的无电梯多层住宅。闻大姐母亲家住六楼,被截肢后,上楼的这109级台阶,成为回家的最大障碍。

“我妈个子很高的,体重也有170斤左右,她以前在医院工作的时候,是业余打篮球的,如果要抬上楼,那起码要三四个健壮男子才能抬的动。”闻大姐说,那时候母亲病情也不稳定,需要经常去医院复查,“万一在家里发病,连个抬下去的人都没有,太危险了。”

无奈,闻大姐给母亲找了一家康复医院住了进去,好在这家康复医院离家近,走路不到十分钟就能到,她和父亲每天轮流到医院照顾。

医院(图源网络)

这一住就是3年多。

母亲身体状况好的时候,闻大姐会推着轮椅带她回小区转转。转到自家楼下时,闻大姐就会停下脚步,这时候,母亲常常抬头看,然后轻轻叹口气,感慨说,“我可能这辈子都回不了家了。”

转机来了,能给妈妈这个单元加装个电梯吗

看着母亲的样子,闻大姐总是觉得很心酸。“我其实挺后悔的,3年前,要是不出去旅行,可能妈妈也不会发病,我心里一直有一种负罪感,我总觉得当时是我带他们出去的,让妈妈回不了家。”

两年前,闻大姐听说杭州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开始实施,她第一时间就跑到社区、街道咨询,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单元楼里的居民没能在第一时间达成共识,这件事也就被暂时搁置。

后来,街道、社区加梯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以“最多跑一次”的理念上门做工作,多次邀请业主、设计人员去已成功加装电梯的单元楼取经并调整相应的方案,事情出现了转机。

“妈妈,我们家很快就要装电梯了,你再耐心等等,很快就可以回家了。” 在那段日子里,闻大姐常常会宽慰住在康复医院里的母亲,“我妈妈脑子有时候清楚,有时候糊涂,但每次只要我一说家里要装电梯了,她就会笑,我能感受到她很高兴。”

1141天的等待后终于回家,她说想谢谢很多人

从今年5月开始,经过公示、联审、施工、验收等流程,历时5个月,10月15日,这部电梯终于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了。

电梯调试一完成,闻大姐马上就在家里拾掇起来,在家中最大的那个房间里,给妈妈配置了专门的病床,制氧机。

11月11日这天上午,闻大姐把妈妈接回了家。

“妈妈很激动,四处打量着家里,毕竟三年多没有回来了,她眼泪汪汪的,一个劲儿地点头,想说话,却表述不出来。”闻大姐说。

回家的第一顿午餐,是爸爸精心准备的,野生小黄鱼,炒鸡蛋,虽然是几个家常菜,但都是妈妈平常最爱吃的,1141天的等待,终于迎来了梦想照进现实的这一刻,一家人用这样一顿温暖的午餐简单庆祝了一下。

回家后,母亲明显比在康复医院的时候开心了,“本来她吃饭都要喂的,像小孩子一样,有时候还不肯吃,现在家里吃饭人多,菜也多,慢慢的也愿意自己吃饭了。”

天气好的时候,闻大姐会推着母亲下楼,在小区晒晒太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很多邻居看见了,也都会上来打招呼,闲聊几句,“我们在这里住了很多年了,很多邻居都是熟悉的。”

徐阿姨也是老邻居,和闻大姐的母亲年轻时就相识。

“我们以前经常一起聊天的,还会打打麻将,她是医院的医生嘛,我们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也都会问问她。她年轻的时候很漂亮的,个子也很高,大家都相处的很好的。”徐阿姨说。

闻大姐说,看到母亲幸福的笑容,她想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我真的要特别谢谢街道和社区,还有望江街道加梯办的工作人员,也要特别谢谢邻居们的理解和配合,没有他们,妈妈回家的心愿就无法实现。”

来源丨望江街道 钱江晚报

相关文章